有人說讀書品茶相得益彰,請問看書時喝茶更好喝麼?

相魄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本人居家時,把讀書、品茶當作一種享受,因此樂意就我個人的認識,從(讀書之趣、品茶之樂、書茶合一)三方面來談一談“讀書品茶相得益彰”。

一、讀書之趣

1.精典作品有味。我的閱讀範圍,是詩詞、散文、書法和文史類的書籍。這些書不同於一般的快餐書,這些書耐讀須要細讀,值得細品。休閒時,一個人,一本書,一壺茶,人生足矣。

畢淑敏曾經說過:“書是一座快樂的富礦,儲存了大量的濃縮的歡愉因子,當你靜夜撫卷的時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騰,迷住了你的雙眼,你眉飛色舞,中了蠱似的笑了起來,獨享其樂”。

2.精典作品含情。我很認可畢淑敏的話,書,屬於人類文化中的傳載,是精神產品,好的作品值得細品。書,可以找回心靈的皈依,一縷油墨書香輕嘆中外古今的閒適心境,讀一本好書,聽一曲清音,讓心能夠安靜下來,享受一段靜謐的光陰。品朱自清的《背影》,讓人讀懂父子之情,讀《靜夜思》,讓人知道李的人在異鄉的思念之心。

二、品茶之樂

1.茶的起源。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可謂歷史悠久。中國茶文化是中國製茶、飲茶的文化。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

2.茶文化的延伸。唐代陸羽所著《茶經》系統的總結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葉生產,飲用的經驗,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從此茶的精神滲透了宮廷和社會,深入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於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茶的精神文化,這就是中國特有的茶文化,屬於文化範疇。近年來,當地建盞製作的興盛,也得益於茶文化的推動。

3.茶,重在“品”。我生活在武夷山山脈附近,所以喝的茶以這一帶的茶為主,有大紅袍,肉桂,水仙,老樅,雀舌等。獨特的氣候,孕育出優質的茶葉,水加熱,燙好杯,沏好茶。大杯猛口,那是“牛飲”,非品茶品。品,一杯兩杯無感覺,堅持品茶,自會感覺身體康健,精神飽滿。持之以恆,則可由品茶上升到品世、品人生,由茶葉翻卷想人生沉浮,此謂真品茶。

三、書茶合一

1.讀書品茶的共性,都要一個“靜”。古人云“讀書品茶,修行二友”,讀書如品茶,品茶如讀書。讀書有安頓心靈、提升氣質、提高修養、滋養精神益思明智之效,而品茶有靜化心靈、感悟人生、洗滌靈魂之能。品茶少不了溫杯燙盞、清洗茶具,讀書缺不得細嚼慢嚥、溫故知新。二者之共性,可以說是大同小異,異曲同工。

2.讀書品茶的共益,讓人益腦、健身。茶書益友,茶與書有著不解之緣,茶能醉人,而且醉得入骨。茶醉之人在茶韻裡愈加顯得飄逸而脫俗;書能醒人,人在書香裡愈加顯得清純而放達。在書香茶韻中潛入心扉的深處,拋開浮華躁動之心,以坦白和真誠之心,每晚無事空閒時,看看自己喜愛的書本,從文章中品味作者的真情。

看書時,茶更好喝(有味),確實不假!

總結語:

讀書品茶,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如果說,書是讓我們去歷經千山萬水;那麼茶則是讓我們學會歸簡與放下。

仍有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如果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收藏,如果喜歡我的創作內容,歡迎關注我!





4G江湖


謝謝提問!我是靜樹讀書,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不是看書時喝茶更好喝,而是意境很美。記得我小時候祖母和父親都喜歡讀書,且讀書時喜歡飲茶,引得當年還是小孩子的我,就認為一邊看書一邊喝茶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宜。“茶味溶書味,好香不用誇”。這兩件事自然發生,毫不突兀,相得益彰。

單純的讀書,只是讀書,加上茶的色彩就別有一番韻味。靜下心來讀書凸現一個靜字,飲茶增加了一絲靈動,茶香氤氳間,還多了一份清新和愜意。飲茶如飲酒,都需要慢慢品味,淺斟慢酌,閒情逸致。思緒隨著茶煙縈縈繞繞,能夠靜下心來讀書飲茶的一定是內心安寧的人,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急躁的性子,絕不能享受這份清靜,如同釣魚,平心靜氣,屏息長坐,怡然自樂,“偷得浮生半日閒”,消磨的功夫變成智慧的思索。“一杯清肺腑,如夢亦留香”。靜候光陰荏苒,書中日月染茶香。茶味入書常警世,詩伴清茶更自知。修身養性,禪茶參悟,生活也隨之簡單明朗,少了紛蕪。

人生如夢,往事如風。流水的光陰帶走了昨天的故事,帶走了多少人間歲月。驀然回首,不經意間發現,自己竟然將讀書飲茶都傳承了來,書香茶韻裡都有先輩的影子,有回憶的美,有生命的延伸。書與茶,共擁文化,相互浸潤,任風雲變幻、四季更迭。


靜樹讀書


心靜之時,最喜歡手捧一卷書,讓時光融化在書卷的馨香之中。閒暇之時,最喜歡泡一壺老茶,讓歲月的芳華在清香裡沉澱。

謝謝你的提問,讀書品茶相得益彰,看書時,是否喝茶最好?

聽到一種說法:百姓喝茶是一種需要,和尚喝茶是一種禪道,道士喝茶是一種悟道,而文化人喝茶也是一種文化。其實,從我個人切身而言,讀書與品茶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兩部分。書可厚可薄,茶可濃可淡。翻卷品讀作者的情絲,每讀一次就會有一次的體驗。有如同老有聊天,每次都會有新的體驗收貨。新茶細品茶湯由濃變淡,茶香四溢,在飄揚的茶氣裡,在滋味變化的茶湯裡,讓情感一次次沉澱,讓回甘一次次的沁入。

品茶和讀書一樣,都需要好的環境和心情,處於喧囂或煩悶中,難品茶中的滋味,難讀書中的情感。無瑣事擾心,無嘈雜聲入耳,靜心地去品茶,讀書,方會沉醉其中。

好的書往往動人心扉,縷縷微妙的情感細若遊絲,從心頭輕輕滑過,有些許不經意的卻是真切的觸動,讓你忘了眼前的世界。直到讀罷合卷,方才恍如夢醒,但那感覺卻是暢然的,一如飲一壺老茶,疲勞盡消,好一個舒服爽快!

品茶是一種情趣,讀書是一種樂趣。愛書的人容易為書狂,愛茶的人容易為茶醉。不過,茶之醉,是山之醉,水之醉,日月之醉。

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須話。能夠坐下來品一杯好茶,讀一本好書,平淡中品味生活的樂趣,保持一個淡泊的心境,讓點滴的快樂幸福填滿我們的生活。

【芸品茶舍】關注生活,也關注一杯好茶。期待你的留言與分享,也期待我們更多的交流。





芸品茶舍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弄清楚兩個詞的含義。一是“品”字,品,會意字。從三口。口代表人,三個表多數,意即眾多的人。品茶的“品”,可理解為嘗,體味。二是“相得益彰”,意為兩者互相配合或映襯,雙方的長處和作用更能顯示出來。與相輔相成、珠聯壁合相近,與勢不兩立、兩敗俱傷相反。

提問者“看書喝茶更好喝”的情況有,但不多。這裡已用詞為“喝”而不是“品”了。這與讀書時心情關係極大,茶中有咖啡因,提神作用,心情很好,讀著一本興趣很濃的書,口渴時,又喝到一款香甜適口的好茶,那當然相得益彰。說的是讀書與喝茶。

但讀書和“品茶”絕不相得益彰。讀書是思維活動,需專心致志、心無旁鶩,思考記憶。品茶雖無需多人,但也需要靜心體味感受,心無雜念才能品出茶的香、甜、澀、苦、喉韻、回甘等。若是多人一起,還要談感受交流。讀書和品茶都不能一心二用,否則兩敗俱傷。讀書時喝口茶,是為解渴;品茶時讀本書,是在裝洋。

書讀到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時,就拿世間奇品貴比黃金的三株大紅袍給他喝,也是苦澀的。書讀到興高采烈、喜笑顏開時,白開水也是香甜的。


昆明自然倉本真普洱


如果想讓兩件事相得益彰,那這兩件事必然要有特殊聯繫,而且能相互促進,首先來分析下讀書和喝茶這兩件事:

讀書能幫我們放鬆減壓,讓大腦保持健康,有效提高注意力、記憶力、認知力、思維分析能力。也就是說讀書是提升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有獲得感、充實感、愉悅感。而且在閱讀中大腦中神經元會隨著記憶點增加而增多,使我們身處一種奇妙的境界中。

茶葉中含有的物質——茶氨酸,是一種無震驚作用的鬆弛劑,能幫助大腦釋放內啡肽(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可以給人帶來快樂感、寧靜感)使我們環節焦慮、平復心境。另外,茶葉中的咖啡鹼能刺激大腦興奮中樞,使大腦對事物感知更加敏感,產生快樂感。同時還能替身、消除疲勞。

分析完讀書和喝茶,咱們就可以說說兩件事的關係了:茶葉中茶氨酸的諸多作用能為我們創造更好的讀書條件:如寧靜感、刺激神經、身心放鬆等。同時,在讀書過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更容易品出茶中滋味。而在讀書過程中隨著腦回路不斷關聯會觸發不同體會或勾起諸多回憶,這時的茶又會幻化出無限滋味,怎麼能不讓人喜愛呢?


所以,讀書時喝茶能喝出諸多味道,這些味道也有助於我們抓住此時的諸多感悟,那這種茶必然比平時好喝,他倆也非常相配,您認為呢?


路且惜


我是俗人,讀書對我只是一種需要,一種責任,未見其雅。

在要解決一個技術問題而苦思不得時,滿案是書,滿面是汗,實是不雅,此時無暇喝茶,冷水一缸,一灌就是。

在看到喜愛的小說時,歪著斜著,不管姿勢,也可能一夜不睡,顧不上喝茶。

而喝茶是一種藝術,需有儀式,好茶,好水,還要有會泡茶的人掌握火候,品茶是一口一口的,要識真去辯別茶的先苦後甜,和清香沁脾。所以古書中有講以酒佐詩的,沒有品茶讀書的。

題主可能是受納蘭容若的賭書贏得潑茶香的影響。但那不是讀書,是遊戲,是比記憶力。

如果寫文章,可以寫春風裡,玉案旁,佳人在讀書,清茶嫋嫋含翠煙。確實很好看,但那個佳人準沒認真讀書。

最後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作結束吧。

我買了二兩好茶,靜靜一品,果然先苦後甘,滿口留香。但當我開始認真寫文章時,拿起來一喝,和平常喝的粗茶並無二致。

並不是讀書時喝茶更好喝的。


旁觀者嵐


喝的不是茶,是心境吧。

就像古時候文人雅士焚香品茗、焚香伴讀一樣,喝茶的時候不焚香心裡總是難受,對於不愛好品茶的人來說,讀書時燃一縷清香要更加安逸些。總之,都是有著閒情雅緻的文化人家的意趣。

焚香、品茗、靜思

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一種情調。在讀書時喝茶,則是一種生活態度,是理想生活的標配。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曾提到她與丈夫喝茶賭書的情景:“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既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

瞧,這就是人家的生活樂趣。

讀書品茶,享一時閒靜

木心說:“生活的最好狀態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這也是古代文人崇尚的風雅。

現在人生活壓力大,工作繁重,而閒暇時讀書品茶可以讓身心平靜,緩解掉壓力。當你沉浸在書卷之中,品一壺好茶,便能將煩惱壓力拋之腦後,靜靜的享受這一時清淨。

品茶讀書這一習慣是需要堅持的,好的習慣能夠促使你工作生活兩不誤,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生活。

在一個人的時候,泡一壺茶,拿一本書,靜靜的感受茶香,任腦中思緒紛飛,和茶一起沉澱下來,韜光養晦。

前陣子,疫情嚴重的時候,蝸居在家的日子裡,讀書喝茶、修身養性,再好好陪陪家人,也是難得的時光。

本來只是隨意寫寫,最後越想越覺得太美好了,希望在我老的時候,能有一個小院子,沒事了喝茶讀書看風景,享受那愜意生活,遠離這城市的喧囂。


虎媽剪紙


我是博古玩收藏一個多年前的茶媒體人,閒暇之餘,遠離喧囂,遠離塵埃,在書房、茶室中,在一茶、一書、一樂中享受一下清淨,淡泊的生活,緩解一下生活、工作中的壓力。有人說讀書品茶相得益彰,請問看書時喝茶更好喝麼?其實主要看心情,再是喝的茶葉的好壞,如果還能有好書相伴自然增色不少。好喝!

讀書品茶相得益彰?


讀書的時候能夠有茶喝是再好不過了,茶葉本身就有提神作用。在看書時沏一杯清茶,呷一小口,清清淺淺的苦澀在舌間盪漾開來,充溢齒喉。之後,深吸口氣,餘香滿唇,在肺腑間蔓延,滌盡了一切疲備煩惱。品茶,品人生起落浮沉,理自己情感思緒,慢慢體會到人生無須繁雜冗餘的程式,只要有一顆平靜淡泊的心足矣。

附庸風雅品茶讀書未嘗不可


書可以找回心靈的皈依,一縷油墨書香輕嘆中外古今的閒適心境,讀一本好書,聽一曲清音,讓心能夠安靜下來,享受一段靜謐的光陰。茶書益友,茶與書有著不解之緣,茶能醉人,而且醉得入骨。茶醉之人在茶韻裡愈加顯得飄逸而脫俗;書能醒人,人在書香裡愈加顯得清純而放達。在書香茶韻中潛入心扉的深處,拋開浮華躁動之心,以坦白和真誠之心,每晚無事空閒時,看看自己喜愛的雜文,品味真善美之人間真情。看書時喝茶真的會更好喝。

總之人生在於體驗,我說了這麼多你可以自己看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泡一壺茶看一會兒書,也可以發呆一下,心情舒暢了茶也好喝。生活總能體驗到美好。在疫情還沒結束時刻,希望多品茶看書,中國加油!


博古玩收藏


讀書品茶相得益彰,讀書的時候喝茶它會讓你,思路更加清晰,如果你真正意識到了這一點,你就會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來。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義,衡量的標準不是在外的成功,而是你對人生的意義獨特,領悟和堅守,從而使你的自我煥發出個性的光華。佛家有禪語“吃茶去”,千古機鋒至今未解。古往今來,不同地域不同人們吃茶的眾生圖,頗可擷取幾處來玩味。

佛門之中好茶甚多,清茶一盞,正可助修行之人入禪悟道。在品茗的閒暇之中,所有人生苦樂之念,世間煩惱之事,都拋至九霄雲外。


劉敦傑


書添才氣,茶靜人心,二者相得益彰。

一本書,一杯茶,一弦琴。當你放下平日的焦躁,走進這樣的歲月,你會感覺心神清朗,身心舒暢。會發覺人生除了往日的奔波勞碌外,還有屬於自己的安靜時光。

書乃人的氣韻,腹有詩書,或俊儒文雅,或玉樹凜然,瀟灑自如。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但其實,詩人多愛酒,僧者才多喜茶。

人生走到最後,恰如一杯新茶,由濃到淡,刪繁留簡。

喜歡在雨天讀書,品茶。沒有熱烈的陽光,無需擔心山中的景物被辜負;沒有明朗的月色,不必守望月下窗前等待的良人。

雨天,書和茶相遇,就有了意境。空山無人,但聽林雨,亭中無雨,只聞茶香。若再添一本書,書上有著蓮花一般的經文,那意境更是幽深禪蘊。

書與茶,給我們的是一份寧靜。它讓我們迴歸本心,如釋重負,讀書品茶的同時,也對生活和未來有了重新的思考。

如果說,書是讓我們去歷經千山萬水;那麼茶則是讓我們學會歸簡與放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