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堅持做到養生保健,未病先防,保證你有個健康的身體

過去,我總認為身體非常好,不需要鍛鍊身體,不注重身體保健和養生,生活沒有規律,經常熬夜工作,大吃大喝。不久前,我得了一場病,我去看中醫醫生,醫生告訴我,你不想生病,不想進醫院,要想有個好身體,就應該做到“未病先防”。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未雨綢繆”

,告訴我們在天還沒下雨的時候,就修補好房屋的門窗。身體也是如此,在沒有病時,就要做好預防,加強身體鍛鍊,注重養生保健,呵護生命。千萬不能等到想拉大便了再去修建廁所。

平時堅持做到養生保健,未病先防,保證你有個健康的身體


國粹中醫強調“防病於未然”,認為健康的生活、行為、工作方式可預防亞健康和疾病的發生。如孫思邈所言:“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內外百病皆悉不生,禍患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經也”。中醫在古人““未病先防”思想上已有了新的發展,包括防、治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的未病。從整體觀念出發,全面審查人的神、色、形、態、脈、舌等體徵及其性格、飲食、大小便等情況,結合中醫臨床辨證論治的實際經驗進行綜合分析,並結合中醫學對生命的獨特理解,進行分析判斷,然後採用多種方法作出糾治,使其重新恢復“陰平陽秘”的亞健康生理狀態。

中醫醫生告訴我說,中醫預防亞健康首先應從糾正病因開始從方法上“審因論治”,從平時的生活抓起,要從思想上重視自身健康,做到科學地健身、修養、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主動調適生活起居的內容,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把健康知識交給每一個人,不斷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才能提高自己健康水平,從亞健康的陰影中解脫出來。

平時堅持做到養生保健,未病先防,保證你有個健康的身體

野外鍛鍊身體。

中醫養生方法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情志調暢、勞逸適度是預防亞健康狀態發生的根本方法。做到不渴也經常飲水,不累也應主動休息,不餓也應按時進餐,無便意也要定時入廁,不困也要按時睡覺,無痰也應主動咳嗽,無喜事也應笑口常開,無病也要主動問醫。目前的保健新觀點是不等疲勞出現就應該休息(稱“主動休息”),因為人感到疲勞本身是對人體健康的一種保護性反應。疲勞既現,說明身體已經受到某種損害,也許這些損害尚不可見,但卻在“侵蝕”著健康、生命。主動休息則可保證身體免受損害,有利於體腦的保健,人們把主動休息稱為“健康的金鑰匙”。

中醫心理療法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樂觀、開朗、愉快、恬靜、和諧喜悅的心理狀態有益於健康,對於亞健康研究而言,以心理、社會行為異常為主要表現的亞健康綜合徵,有時和神經障礙難以嚴格區分。其實兩者在本質上基本是一致的,只是在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心理調適的治療尤為重要。

中醫體育療法傳統的體育療法如太極拳、太極劍、氣功等,這些方法具有扶正祛邪、調節精神、改善機能、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延年益壽、減緩衰老等功效。正如《三國志.魏書.方技傳》中華佗所言:“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

平時堅持做到養生保健,未病先防,保證你有個健康的身體

國粹中醫中藥

中醫外治療法針灸保健穴位療法;穴位艾灸療法;挑治、刮痧療法;熱敷、浸泡、燻蒸、石蠟療法、捏脊療法、推拿按摩類療法等。此外還包括自然類療法、氣功類療法、調攝房事類療法等,均具有良好的興奮身體機能,增加免疫力,實現扶正祛邪、平衡陰陽、調節臟腑氣血功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從而使機體的正常活動得以恢復和維持,將機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調節到或接近於最佳生理狀態,起到預防疾病、強身健體的作用。

後來病好了後,我牢記那位中醫醫生的話,注重養生知識學習,加強身體鍛鍊,唱歌跳舞,心情快樂,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制,從不生氣。慢慢地我的身體強壯多了,有精神了,很少得病了。我非常感謝那位中醫醫生對我的開導和教誨,讓我真正懂得了未病先防的道理,開始嚐到了未病先防的甜頭。

平時堅持做到養生保健,未病先防,保證你有個健康的身體

生命在於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