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一場抗疫守護主權!《辛丑條約》後,突發鼠疫差點又把天津“丟”了

浙江中醫藥大學教授 鄭 洪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天津後,由各侵略軍派人聯合成立了一個“都統衙門”,維護社會治安。1901年9月,清廷與各國簽訂《辛丑條約》,以喪權辱國與鉅額賠款,以保全政權。但各國並無將“都統衙門”交還的意願。清廷任袁世凱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承擔起談判重任。經多方談判,最後達成在天津周圍20裡以內不能駐紮中國軍隊的條件下,袁世凱僅帶300名侍衛親兵,於1902年8月進入天津接收政權。

百年前,一場抗疫守護主權!《辛丑條約》後,突發鼠疫差點又把天津“丟”了

天津雖然收回,但城內有各國租界,在周圍黃村、廊坊、楊村、天津軍糧城、塘沽、蘆臺、唐山、灤州、昌黎、秦王島、山海關等地還有各國駐軍。在整個直隸(今河北省)地區,中國只能行使有限主權。在這樣的背景下, 1903年,營口(今遼寧省營口市)突發鼠疫,與其有密切來往的天津北塘港也出現疫情。

近代西方各國已形成了較成熟的衛生檢疫制度。在“都統衙門”管治天津時,曾在城內設衛生局,實行公共衛生管理,這是中國城市首次設立衛生局,在1902年已移交給天津當局。看到瘟疫流行,各國軍隊擔心殃及自己,他們懷疑中國方面是否有能力進行防疫,法國提督雷福祿、德國提督裴策先後照會中方,要求派本國軍醫來主持防疫。

百年前,一場抗疫守護主權!《辛丑條約》後,突發鼠疫差點又把天津“丟”了

1902年以前,清政府確實從未建立起近代防疫制度。本應體現國家主權的港口防疫,一直由外國人掌握的海關負責。天津在當時是重要商貿口岸,袁世凱曾說,該地衛生防疫 “一切章程辦法皆由外人主持”,尤其在“都統衙門”管理期間,“統由聯軍派西醫管理,華官更無從過問”。在這關頭,是否要將好不容易爭取回來的主權又交給侵略軍呢?

好在這時袁世凱手下有一支西醫隊伍。20多年前,直隸總督李鴻章批准並資助英國倫敦教會醫師馬根濟(1876~1935年)在天津建立“醫學館”,培養了三屆學生,成為第一批中國自主培養的西醫。其中佼佼者有首屆的林聯輝,第二屆的屈永秋、徐清華等。1893年,李鴻章正式開辦我國首個官辦西醫學校,即北洋醫學堂,林聯輝為總辦,但他不幸於1900年病逝。1902年,隨袁世凱到天津的是屈永秋。

屈永秋,生於1862年,原籍廣東番禺,後到香港讀書,1881年考入醫學館,畢業後任北洋海軍軍醫,經歷了甲午戰爭,後回北洋醫學堂任職。他在林聯輝逝世後接任北洋醫學堂總辦。袁世凱從“都統衙門”接收回衛生局後,改名為天津衛生總局,屈永秋兼任總辦。屈永秋主持在全市設三個衛生分局,先後出臺《衛生辦法》《清潔辦法》《時症醫院辦法》等,並僱傭中外巡捕80名,伕役200名,有效管理全城公共衛生事務。在收回主權的天津,有著絲毫不遜色於外國醫生的中國專業人員,同時北洋醫學堂中也有外國教員協助,如法籍的梅尼和美籍的裴志理等。因此,面對1903年的瘟疫,袁世凱決定“收回事權”,迅速讓屈永秋“參酌西人防疫之法,釐訂章程”,擬定《天津防疫章程》《大沽查船驗疫章程》,對各國“示以章程,婉切駁阻”,表示中方已經有效開展防疫,毋須各國派人參與。

在屈永秋帶領下,天津全市開設4個傳染病患者收容所,各衛生分局積極清掃街道、橋樑及溝渠,派出巡丁把守大沽海口碼頭和北塘、新河等車站,“查防所有車船,均不準載病人私往他處”,對發現瘟疫的房屋、車船進行消毒,病死者入葬時,“掘坑至七尺深,鋪用白灰,再行掩埋”,嚴格執行防疫法,有陽奉陰違者,必定“查出重究”。

天津的防疫措施相當成功。“數月之後,疫氣漸息,全活(救活)眾多,津郡亦未流行。”袁世凱說,經此一役,“各國軍隊及領事各官,鹹知中國於防疫一端,辦理不遺餘力,始終無可藉口,遂亦枝節全消”,成功挽回了防疫主權。為此,當年12月,袁世凱上奏朝廷,盛讚屈永秋等人,請旨給予嘉獎。朝廷以“籌辦防疫,勞勳卓著”給屈永秋嘉獎升職。

今人常說1910~1911年伍連德主持防治東北鼠疫,是我國首次應用西醫防疫,且由於東北涉及日本和俄國勢力,關係到主權問題,更令人矚目。其實,1903年屈永秋主持的天津防疫,是時間更早、同樣關乎主權的涉外防疫,中國官方首次應用西醫防疫,同樣值得後人銘記。在屈永秋的有力措施下,這次瘟疫很快被撲滅,所以影響不大。

1910~1911年,屈永秋也起到關鍵作用。伍連德前往哈爾濱一線消滅傳染源,屈永秋則奉命把守山海關,堅決阻擊鼠疫沿京奉鐵路傳入京津。他“帶同中外醫官各一員,並學生巡捕等三十餘名,攜帶防疫藥水等物多箱”,到山海關一帶設立檢疫機構,頒佈《火車防疫章程》,規定所有從東北乘火車南下者,即使沒有症狀也一律在山海關隔離5天。另外,有外國使團要求對外國人過關要通融辦理,屈永秋堅稱:“鼠疫傳染不分中外,若外國人可通融辦理,難保疫氣不輾轉發生。”他絕不通融的做法,為時人所稱讚。除山海關設卡外,屈永秋還統籌直隸全省防疫,指揮得當,“始事至今,民情安靜,外人亦極信服。”

晚清民國時期,屈永秋聲譽卓著,曾於1908年入京診視光緒帝。1909年,京師大學堂擬籌辦分科大學,屈永秋被薦任醫科大學監督。鑑於他對防疫事業的貢獻, 1912年,法國政府授予他騎士團勳章中的第三等司令勳章。民國後他任大總統府醫官、陸軍醫監。1953年,屈永秋在北京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