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魂牽夢繞的鄉愁是舌尖上的誘惑

因為故鄉的存在,我們都有永遠的鄉愁。

幾十年的社會經濟發展,故鄉已經改變了原來面貌,記憶有些模糊不清,彎彎的小河裡泛舟的也不再是童年的阿嬌。

二十多年的普通話,已經讓我的鄉音殘缺不全,面對老鄉說家鄉話甚至有些近鄉情怯。

只有舌尖上固執的偏好,才能讓我感受到深入骨髓的鄉愁。

湖南邵東,一個簡家隴的小鎮,這時候應該籠罩在江南丘陵的無盡煙雨中。

也許清明時分,回鄉的同鄉會捎帶一些老家的特產上來,而我此時已經有點經不起這遲來的美味體驗。

懷念掛在房樑上的一塊塊臘肉臘魚。小時候,每年春節前幾天就是殺年豬,乾魚塘的時候。只有在那幾天時間,大人們緊皺的眉頭才會漸漸舒展,嘴角有點笑意,而孩子們這時歡快跳躍著,終於每頓都有肉或魚吃啦。

最魂牽夢繞的鄉愁是舌尖上的誘惑

豬殺完了,魚從塘裡撈了上來,總是要賣掉一大半。除了留著過年吃新鮮和招待客人的以外,其他的魚和肉都會做成臘魚臘肉。

湖南的冬天很溼冷,有時二三十天都是陰雨連綿甚至下雪,所以,在湖南醃製臘魚臘肉,除了晾曬之外,還必須經過煙燻才能做成。家家戶戶的土灶的灶膛裡,都填滿了鋸末,穀糠,只有這兩種燃料才有持久的闇火,臘魚臘肉就闇火的上面接受著持續溫度的熏製。

有時也會有一些人家沒控制好火候,闇火變成了明火,造成火災。鄉親們只要看到火光,就會不顧一切前來救火。在火撲滅以後,往往這戶人家損失慘重。在人們同情的目光中,男主人在長吁短嘆,女主人在撕心裂肺的哭著。

臘魚臘肉在熏製好以後,就會一塊塊,一條條的掛在房樑上,待到春耕要開始的時候,正是開吃的時候。做飯的時候,在一整塊臘肉上面割一小塊下來,用蘿蔔乾,豆角幹一炒,加點蒜苗,香味能飄出去好幾戶人家。

最魂牽夢繞的鄉愁是舌尖上的誘惑

說到了臘魚臘肉,就不能不提豬血丸子。這是邵陽一帶獨有的特產,人們在殺年豬的時候,事先準備好一大盆鮮嫩的豆腐和剁好的碎肉,放在捆好的豬的豬頭下面。殺豬刀往豬脖子上一捅,豬血飆進豆腐盆裡。女人們趁著豬血還熱馬上開始攪拌,把豬血,豆腐和碎肉完全攪拌到一起,然後再揉成拳頭大小的一團團,晾曬著,和製作臘魚臘肉的工藝一樣。

豬血丸子的吃法,和臘肉一樣,可以和臘肉一起蒸、炒,也可以單個蒸熟,切開即食。

最魂牽夢繞的鄉愁是舌尖上的誘惑

湖南的乾菜,也以獨特的誘惑喚醒著我的味蕾。我們那把乾菜叫做雜菜,音譯而已。豆角、蘿蔔、茄子、冬瓜、刀豆...,彷彿一切蔬菜都能做成乾菜。每一樣乾菜裡都有辣椒,然後裝在一個個罈子裡,用菜罈子邊緣水槽裡的水來隔絕外面的空氣。

小時候,在漫長的冬季,春季,乾菜幾乎是每家每戶的當家菜。對於農村孩子來說,上學最深的記憶,莫過於去學校寄宿時帶上一兩瓶乾菜,那是一個星期的下飯菜。

最魂牽夢繞的鄉愁是舌尖上的誘惑

剁辣椒是一種特殊的乾菜,幾乎成為了湖南的形象代言。紅彤彤挑逗著每個人的食慾,讓人慾罷不能。我甚至光用剁辣椒拌飯,就能吃下幾大碗米飯。

最魂牽夢繞的鄉愁是舌尖上的誘惑

除了這些打上湖南標籤的醃製食品,就在這個季節,新鮮的食材也讓我垂涎不已。

竹筍是我的最愛。一場春雨過後,竹林裡土地總會出現無數的凸起,這些凸起的旁邊是大地的裂縫。每當看到這些,我總有種忍不住立即去挖的衝動。當筍尖破土而出的時候,我們終於控制不了衝動,把這些筍子挖了出來。竹筍炒肉,竹筍吸油,真實絕配,一碗的肥美和脆爽,是記憶深處最難忘的美味。

還有一種細長小筍,一叢叢的長在竹林裡,不用挖,直接從地裡拔出來,我們叫做扯小筍。小損炒肉,清脆可口。

最魂牽夢繞的鄉愁是舌尖上的誘惑

在雨季裡,大雨過後,陰暗的松林裡,灌木叢中蘑菇開始瘋長。一叢叢蘑菇的誘惑著你,一下就能採一大籃子。蘑菇可吃新鮮的,味道鮮美之極。也可以把新鮮蘑菇曬成幹菌子,幹菌子炒肉,一種特有的松香在唇齒間遊蕩。

最魂牽夢繞的鄉愁是舌尖上的誘惑

還有米豆腐,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把品種不多的食材加工成各種各樣的美味。大米泡過兩三天以後開始發軟,人們用石磨把它磨成漿,做成雪白、晶瑩剔透的米豆腐。米豆腐煮熟後,放點剁椒,即可以做菜,還可當主食。

最魂牽夢繞的鄉愁是舌尖上的誘惑

我們那還有一種特殊的水果,刺莓。刺莓的個頭不到草莓的十分之一,但熟透的刺莓甜度是草莓的十倍以上,即使沒有熟透,酸酸甜甜的感覺也讓你欲罷不能。刺莓的生長環境很廣泛,不僅山林裡,連田坎上都到處都是。在那個年代,是饞嘴的孩子最好的零食。

最魂牽夢繞的鄉愁是舌尖上的誘惑

寫著寫著,我不禁流口水了。

清明時分,是鄉愁最深的時候,而最讓我魂牽夢縈的鄉愁,就是故鄉這些舌尖上的誘惑。

或許,人到了最後的時刻,他唯一還想滿足的,就是吃一口小時候吃過的某樣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