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ipi酱的人生排序:非要“六亲不认”才是独立新女性吗

多大的人,在父母眼里,都是孩子。

即将远行了,父亲总是问,这个准备好了吗?那个准备好了吗?妈妈总是问,这个带不带?那个带不带?

我们做儿女的时候,常常体会不到父母的心情,会觉得他们啰嗦。

如今自己做了父母,静下来的时候,看着宝贝熟睡的样子,忍不住去想:有一天他长大了,迫不及待的想去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的想挣脱我的怀抱,头也不回的走掉,我将会是多么的失落。

可是现实是,他一天天的在长大,那一天很快就会来临。


paipi酱的人生排序:非要“六亲不认”才是独立新女性吗


paipi酱作为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除了新晋网红,又多了一个独立新女性的标签。追溯这个标签的来源,不得不想到她在一档节目中提出的人生排序。

最近几年的娱乐圈总是不太平,很多大咖都人设崩塌。所以,人设这个东西还真是有点反噬性。你从人设中收获了多少好处,就得付出多大的代价。

不知道paipi酱这是真性情,还是卖人设,毕竟连社会我绮姐这样的独立女性,都人设打脸了。

这个排序还真的颇有争议。

感觉哪里不对,但又说不出哪里。

能绝对执行这个排序的人,大概是能成就自己的人生吧。可是在中国还是蛮难的。

中国是人情社会,很多道理人们都懂,可是碍于人情并不能这么做。这就造成了很多为难的局面。

也可以说这个排序相当西化,在西方国家,儿女长大后相对独立,儿女和父母之间有一定的距离,paipi酱这个排序没有问题,只是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paipi酱的人生排序:非要“六亲不认”才是独立新女性吗


若说这是新女性的排序,那么相对而言的传统女性的排序,肯定是把自己放在最后一位的。

1孩子——2伴侣——3父母——4自己

还有人会觉得把父母放在最后一位,于心不忍,孩子伴侣父母并列第一,自己是最后一名。

这样的人,通常被称作“付出型”的代表。

而长期被“付出”的对象,习惯了这种模式,会将这种“付出”视为日常,毕竟生活中,人们做不到时时感动。

因为事事付出而压抑自己,又很容易变成“索取型”的人。

这是一种非常不符合能量守恒的关系,是能量失衡的。

谁该在第一位

如果说这是个排序,我倒宁愿把这看作是时间的分配。

父母、伴侣、孩子都是我们心中最亲近的人,他们对我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我也不愿给他们排序,只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能分给他们的关注也是有限的。

paipi酱的排序肯定是要在一定的背景下解释的,断章取义肯定是有争议的。

外婆在我高考之前病重,妈妈每天跑去照顾她,爸爸外地打工,我也只能住校了,她偶尔来看我。在这个特定时期,我想对于妈妈来说,母亲是最重要的,因为涉及生死的问题。

表姐在生宝宝期间,父亲查出了白血病,因为要照顾小宝宝和恢复自己的身体,她也没有时间去照看自己的父亲。所以说,所有的事情都有不同的维度和轻重缓急,也不是简单的排序说得清的。

1

并非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就是自私,主要是看彼此独立的程度。

把自己排在第一位的人,常常被传统思想认为是自私,这里其实有个度的问题。

有的父母,爱子女胜过爱自己,他们能将自己的一切都给儿女,但是你若是说我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把父母放在最后一位,他们是接受不了的。


paipi酱的人生排序:非要“六亲不认”才是独立新女性吗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人,大概有两种。

一种是定位明确,以自我成长为人生目标的,自己的时间都花在自我提升和成长上。

另一种是真的自私的人,以舒服和享乐主义为人生目标,摒弃一切让自己不舒服的人和事,包括父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己强大了才能更好的照顾别人,问题是有些人压根就没想过照顾别人。

2

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人,常常是倾注太多成长的希望。

所有的付出都是要回报的,天下就没有不求回报的付出。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对子女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如若子女真的不回报,他们也无法做到心如止水。

虽然爱的初衷不以索取为目的,但是仍然有期待。

这里仍然有一个度的问题,以牺牲自我来换取孩子的成长,这样沉重的代价依然落到孩子身上,这样的机会成本,肯定要孩子赚回来,其实想想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paipi酱的人生排序:非要“六亲不认”才是独立新女性吗


但是关于事业与孩子的平衡问题,这也是一种哲学,连撒切尔夫人这样的铁娘子都做不到平衡,其实关键是,我们应该不放弃任何一次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

孩子需要陪伴也需要好的榜样,教育里最万能的一句话: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应该常常思考,孩子需要什么,我们能给他什么。

那些天天给孩子穿衣,喂孩子吃饭,那些待孩子如眼珠一般呵护的家长,也许不是真的爱孩子,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

你在什么都帮他做的时候,就已经给他判定了他什么都做不好,他什么都不会的前提。

3

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人,确实容易没有自我。

这是一个非常混淆的概念。古语云:父为子纲,这在封建社会就沿袭下来,于是就有很多在民国时期的贵公子与家庭反目,寻求自我的桥段。

很多的传统思想也强调:“孝顺孝顺,顺者为大。”

但是,父母与子女因为共同生活了一段时光,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惯,但是因为所处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大相同,必然会有着不同的生活理念。

如果子女一味顺从,父母又事事插手,必然会有矛盾。再如果子女顺从父母,配偶又不愿意顺从,这就造成了家庭矛盾。


paipi酱的人生排序:非要“六亲不认”才是独立新女性吗


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人,也分两种。父母是有智慧,做人做事让人由衷钦佩,自己尊敬父母,在人生迷茫的时候,愿意征询父母的意见,但是会经过自己的思考。

第二种是没有主意,事事依赖父母,没有走向独立的人。父母强势,子女弱势。这都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没有边界感。

哪怕再亲密的关系,都需要一种边界,太过亲密的关系,向来都不是正常的,那代表着彼此不是独立而成熟的个体。因为一把年纪心理还不成熟的人,大有人在。

4

伴侣放在第一位,是早些年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

因为现代社会,以家庭为单位,那么家庭中,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夫妻关系。

说实话,如果没有孩子,把伴侣放在第一位是很容易的。但是有了孩子很多人并非做得到伴侣第一位。

孩子因为小需要更多照顾和引导,常常会忽略伴侣,但是把伴侣放在孩子之前,对家庭是有好处的。

夫妻是家庭的核心,如果夫妻关系不在,那这个家庭的某些关系就失去了联系。

而且对于孩子来说,不过分关注他,对他的成长有好处。


paipi酱的人生排序:非要“六亲不认”才是独立新女性吗


家庭和睦,父母恩爱,对于孩子理解爱,学习爱人,与情绪的稳定,性格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好处。

其实,无论是古代沿袭的封建礼教还是现代新思想和新观念。百花齐放都是好的,人们越来越关注自我的成长,每家情况不同,不可相提并论。

但是,父母都是爱子女的,这种爱的轮回,让爱变得剪不断理还乱,我们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即是子女又为人父母,既是媳妇女婿,将来又将成为婆婆、丈母娘。

爱也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我们做父母的时候,多想想自己做子女的不容易;做子女的时候,多思量自己为儿女的操劳;做婆婆的想想自己做媳妇的委屈,常常换位思考,是不是能不一样。

人生排序这样的事情,除了语出惊人、博眼球的效果之外,大概没有任何意义。无论谁的人生排序,都只是个人基于不同人生的不同理解。爱,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就是共同的成长,共同成长的夫妻、父子、母子、兄弟,每一个不肯放手的爱人,都有一个长不大的对象。


paipi酱的人生排序:非要“六亲不认”才是独立新女性吗


新女性意味着,出脱于任何人的依附,哪怕是父母,那也意味着所有爱着她的人,都是精神上足够成熟和睿智的人。

新女性是自己想当就当的嘛,也不见得那么容易,不然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樊胜美,这样的姑娘又要经历过多少的人生考验,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新女性啊。

人生最大的难题,不就是在有限生命里,达到一种平衡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