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莉生前捐獻女性用品刷屏:生前只有罪惡,死後都是善行


雪莉生前捐獻女性用品刷屏:生前只有罪惡,死後都是善行

雪莉去世的第168天,網友收到了她生前發起的公益項目捐獻的衛生巾、衛生內衣和紅豆熱敷貼等,特意在社交軟件上表達感謝。


01.生前只有罪惡,死後都是善行。


諷刺的是,那些懷念雪莉的人,也是罵得最狠的人。


雪莉生前捐獻女性用品刷屏:生前只有罪惡,死後都是善行

雪莉生前捐獻女性用品刷屏:生前只有罪惡,死後都是善行


雪莉生前捐獻女性用品刷屏:生前只有罪惡,死後都是善行


原來她是那麼善良的人啊,讓她遭受這一切的人真是“該死”啊。


雪莉在世時,網友把罵雪莉已經成了一件”政治正確“的事情。

只要雪莉的負面新聞出現,就成了他們肆意發言的時機。

“惡評像流不幹的小溪,源源不斷地出來。”

雪莉生前捐獻女性用品刷屏:生前只有罪惡,死後都是善行

  • 雪莉不穿內衣拍照,是在發佈“色情圖片”、汙染網絡環境;
  • 雪莉十幾歲公開戀愛,是在教壞粉絲;
  • 雪莉精神狀態不佳,可能是在“吸毒”;
  • 雪莉穿韓服露香肩,是在侮辱韓服;
  • 雪莉綜藝節目求“媒體和網友放過”,是在作秀;
  • 雪莉發了烤鰻魚的視頻,簡直是劊子手,太殘暴了;
  • 雪莉更新了斷頭斷手的娃娃照片,簡直是變態。


雪莉去世後,這個需要“滾出娛樂圈”的偶像,卻突然成為了正義的使者。


  • 雪莉是勇敢的,“不穿內衣”是她敢於表達追求自由;
  • 雪莉是善良的,發起的公益項目、捐款專門為低收入女性群體捐獻生理用品;
  • 雪莉是無助的,ins上社交媒體上上傳的不合時宜的照片和文字都是呼救;


雪莉生前捐獻女性用品刷屏:生前只有罪惡,死後都是善行


02.我們以為在“發聲”,其實在被別人的觀點裹挾


為什麼熱評第一永遠是那些“負面”、“指責”、“批判”的觀點?


假如你在朋友圈,發一條出去旅遊的照片,朋友圈下面有一條讚美你的評價和一條負面評價,你會被哪一條吸引?


我想你的答案會是,負面的那條。


比正面信息更吸引人的,是負面信息,比普通人的負面消息更吸引人的,是曾經幾乎沒有缺點卻又紅透半邊天的明星的負面消息。


研究發現,大多數人都會多留意負面評價,人類的大腦天然對負面信息的反應更強烈。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負性偏好


大腦對負性信息優先注意和加工,是為了警醒我們可能有潛在危險存在,好讓我們遠離傷害。


但是,很多時候,這種偏好也會讓我們不自知地被負面言論裹挾,甚至態度也被扭轉,成為網絡暴力的推波助瀾者。


你可能不知道,2020年大年初一,發生了一件痛心的事。


一個在微博上求助的武漢人,遭到了“網絡暴力”。

雪莉生前捐獻女性用品刷屏:生前只有罪惡,死後都是善行

他的父親在醫院沒有得到及時救治,所以,希望在網絡上尋求網友幫助。


可是,這條微博下方,辱罵多過關懷。


尤其是在一位自稱是醫學生的網友質疑他把吸氧機說成了“呼吸機”後。


所有的評論,都開始說她造謠。


甚至,在她貼出診斷和處方後,仍然質疑她“職業醫鬧”。

雪莉生前捐獻女性用品刷屏:生前只有罪惡,死後都是善行


每一次的證明,都只換來更多的質疑。


直到凌晨,她發出一條僅有三個字的微博:過世了。

雪莉生前捐獻女性用品刷屏:生前只有罪惡,死後都是善行


原本可能有希望獲得拯救的生命,消逝的最後一刻仍在被議論紛紛。


演員劉亞仁在悼念雪莉時說:


“我越是去回應,就越是會有更大的誣陷和暴力有組織增加,反覆地進行盲目主張,這就像是集體催眠狀態一樣。他們看不到正確或是錯誤,不願打破夢境,一直迴避現實,這樣才能保護他們不正當的存在及領域。這樣的行為不是人權運動,而是暴力組織的行為。”


個體在群體的影響下,容易放棄自己的意見,選擇與群體保持一致;而找到認同的人,情緒更為高漲。


日本放送協會(NHK)製作過一紀錄片。


講的是“全世界遭受網絡暴力第二嚴重的人”律師唐澤貴洋,因幫助一高中生應對網絡暴力,而收到100萬次死亡威脅的真實事件。

雪莉生前捐獻女性用品刷屏:生前只有罪惡,死後都是善行


一個施暴者被捕後,向唐澤貴洋先生道歉時說:


“唐澤先生在網上就像是一個動畫角色。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所以連帶我也覺得做這些事情沒什麼關係。我當時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犯罪。”


劉瑜說,“沒有一滴雨會認為自己造成了洪災。”


當一個惡行的鏈條足夠漫長,長到處在這個鏈條每一個環節的人,都看不到這個鏈條全貌時,這個鏈條上的每一個人似乎都有理由覺得自己無辜。


大家都玩得很開心啊,這怎麼會是犯罪呢?


這麼多人都參與,憑什麼指責我做錯了?


03.暴力,是”會上癮“的


1974年,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進行了著名的行為藝術表演——「節奏0」。


她麻醉了自己的軀體但保留著大腦的清醒,站立在觀眾前面。

雪莉生前捐獻女性用品刷屏:生前只有罪惡,死後都是善行

旁邊的桌子上,有72種道具,玫瑰花、畫筆、口紅、刀、槍、皮鞭等等。


實驗開始前,她簽了免除參與者所有法律責任的文書,告訴所有觀眾可以使用任何一件物品,對她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


最初,好奇的人們只是試探,用口紅在她的臉上亂塗亂畫、用刀子劃破她的衣服……


直到,第一個人用刀片劃破了她的皮膚,一切險些無法收拾。


有人往她身上吐痰、有人扒光她的衣服、有人把玫瑰花上的倒刺紮在了她的身體……


有一個男人,甚至舉起了裝有子彈的手槍對準了瑪麗娜的頭部。


幸好,這個男人最終被群眾阻止。


在“不用承擔”責任這一前提之下,很難想象沒有約束力的暴力最後會發展到什麼地步。


暴力,是有傳染性的。現實生活中如此,網絡世界尤甚。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假設,如果你的朋友有暴力傾向,你採取暴力行為的可能性會增大。


“在網上發佈內容就能夠得到他人回覆,我感覺這很有意思,尤其說什麼都不用擔心受到責罰,所以不知不覺就上癮了。”


隔著屏幕兩端的網絡世界,不僅掩蓋了真實信息和麵貌的網絡暴力,也掩蓋了可能需要承擔的責任和風險,讓暴力行為更加容易“上癮”。


04

演員劉亞仁在悼念雪莉時說,“她沒有理由被看待成患者,也沒有理由被推擠成英雄 ”。


雪莉生前捐獻女性用品刷屏:生前只有罪惡,死後都是善行


雪莉事件之後,最應該引起的反思是:


什麼是真正的“發聲”?怎麼避免被“互聯網信息”裹挾“?


當普羅大眾是一件太過“便(bian)宜”的事,以至於我們很多時候都忘了,自己也需要有思考和辨別真相的能力。


互聯網時代,“及時”、“多樣”、”自由“是好事,但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邊界和思考。


- THE END -


· 壹點靈,關注個人心理成長,陪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