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控、降三字訣 恆大新戰略減負瘦身

2020年伊始,疫情席捲全球,地產業首當其衝遭遇“冰封”。困局中,恆大率先橫刀立馬,一招“網絡售房”,斬落一季度業績“開門紅”,拿到銷售額、銷售回款行業雙第一,吹響房企“突圍”號角。而以此為引,3月31日恆大公佈了2019年度業績。恆大2019年實現合約銷售額6011億元,同比增長9%;核心利潤408.2億元,同比下降48%;資產負債率77.9%,同比增加4.2個百分點;現金餘額2287.7億元,同比增長12%。會上恆大推出“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新戰略,誓要將“減負”進行到底!

增、控、降三字訣 恆大新戰略減負瘦身

許家印宣佈恆大全面實施新戰略。

何為「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戰略?

許家印在會上解釋道,“高增長”就是要實現銷售額的高速增長,今年要實現銷售額8000億,到2022年要實現銷售額1萬億;“控規模”就是要嚴控土地儲備規模,實現土儲負增長,未來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到2022年總土儲控制在2億平米;“降負債”就是要把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億,到2022年要把總負債降到4000億以下。

增:逆市高增長 銷售破萬億

強勁的銷售才能確保充足的回款,從而擁有充實的現金流,真正做到“手中有糧”。在拼搶規模的賽道上,恆大銷售業績一直保持在行業前列,而今年還要繼續做“加法”:根據恆大的內控目標,2020年力爭實現銷售8000億,2022年力爭1萬億。

今年2月,恆大啟動 “網上賣房”,帶領行業進入地產營銷新時代,迎來了一季度業績“開門紅”:銷售額1465億大增23%,銷售回款1133億大增55%,行業排名第一,在刷新公司一季度銷售及回款最高歷史紀錄的同時,為今年8000億銷售目標奠定堅實基礎,這也為其完成全年銷售目標提供了強有力保證。

增、控、降三字訣 恆大新戰略減負瘦身

恆大一季度銷售及回款對照圖。

控:降土儲 控支出

眾所周知,房企最大的支出是土地款項。如果僅僅是銷售額、銷售回款增多,土儲不控制,同樣會造成大量資金沉澱,不利於降負債。因此,恆大決定嚴格控制購買土地的規模,土儲要實現“負增長”。

許家印表示,目前恆大土儲大約是3億平方米,未來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億平方米左右。

地主家也會嫌土地多?許家印這麼做是有理由的,充分發揮現在土地的最大價值,才是恆大的最終目的。

年報顯示,恆大目前擁有2.93億平米的土地儲備,適度減少拿地,充分開發已有的土地儲備,既能確保公司的持續發展,還能大幅減少支出,可謂兩全其美,更是實施新戰略的有力保證。

順應當下形勢,並不一味“求多求快”,理性優化發展戰略,是24歲的恆大日趨成熟的又一大特徵。

降:告別高負債 減輕包袱,輕裝上陣

高負債一直是恆大難以迴避的話題。財報顯示,2019年恆大資產負債率77.9%。高負債猶如恆大包袱裡的一大團棉花,天晴時尚且能快步前進,但一旦下雨,棉花就會吸收水分,包袱就會沉重不堪,這時候如何前行?如何自救呢?所以這一次發佈會,恆大老闆許家印現身算賬,主動減少“棉花”,“假設今年實現銷售8000億,回款按7000億計算,就會增加2500億銷售回款。同時,恆大今年減少3000萬平土儲,等於減少600億支出。這樣一增一減,就一定能實現今年有息負債下降1500億的目標。”減輕包袱,輕裝上陣,以後才能風雨無阻。

“減負瘦身”後的恆大將獲得“新生”,這不是空話。一方面公司運營將更健康且遊刃有餘,另外一方面此舉將加速資本的積累,進一步加強抵禦風險的能力,在未來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更多先機。

儘管市場總在變化,恆大卻始終屹立,尤為擅長在逆境中突圍。今年的疫情黑天鵝,扇一扇翅膀,全球經濟為之震顫。不明朗因素增多,恆大在一眾房企中率先摸索出了一條道路,強大的銷售能力,縮減土地支出,降低負債,出色的管理能力,助恆大在新的征程上揚帆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