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宁波码头与临港仓库建设,是如何兴起的?

码头是海边与江河边专供乘客上下、货物装载的建筑物。早期码头多为天然形成或者简易木质,其后随着船只功能的专业化,码头也逐渐分为客运码头、货运码头及渔船码头。民国时期,浙江沿海港口码头多为铁质修筑而成,少数为木质。与港口码头相配套的是临港仓库,用于转口货物的存放。

晚清宁波港区建设逐渐由江东扩展到江北地区,现代化的轮船码头逐渐兴建起来,其后轮船停靠岸线开始向镇海扩展。几乎与此同时,宁波港的码头建设也由江东向江北及镇海转移。江北岸三江口至下白沙水域,江面平均宽度为290米,平均水深6.25米,可供3000500吨级轮船出入,良好的水深条件使江北轮船码头建设渐成规模。同治十三年(1874),宁波第一座栈桥式铁木结构趸船码头由轮船招商局修建于江北,经扩建后最高靠泊能力可达3000吨级。1901年4月,宁波公共市政委员会(道路委员会)开始推动建设江北岸码头,并对到岸或离岸货物按每包3文铜钱征税。码头税开征后,宁波港区建设逐渐加快,有13400元用于堤岸、码头、道路的修建与拓宽。19世纪70年代到民国成立之前,宁波江北岸相继建成4座铁木结构的千吨级大码头,分别是:1877年的丹麦宝隆洋行华顺码头、轮船招商局的江天码头(长46.35米、宽7.8米,前沿水深7.1米)、英商太古轮船公司的北京码头(长48.77米、宽7.2米,前沿水深6.0米),以及1909年宁绍轮船公司的宁绍码头(长31.7米、宽7.9米,前沿水深8.0米)。此外,同期宁波、镇海还新建了一大批100~200吨级的石式轮船码头和轮船埠头,服务于宁波沿海航线及内河航线小轮船,数量约为14座。镇海成为继江北之后新兴的港区中心。从轮船码头兴建的主体来看,大型码头主要是根据国内外大型轮船公司的航运需求而修建的,其中国外公司与国内官办机构的实力更为雄厚。小型码头主要由民族航运公司修建,服务于沿海内河航运。


近代宁波码头与临港仓库建设,是如何兴起的?


到民国时期,宁波港的轮船码头、轮船和帆船埠头的建设较以前明显加快。1927年2月,宁波市临时政府成立后,收回了江北工程处,随后又收回了“白水权”(宁波港岸线管理主权),并在此后修建了2条与岸线有关的道路和沿江石砌式埠头。截至1936年,整个宁波港大约有24个轮船码头(镇海7个),计30个泊位(镇海8个)和100多个小轮船和帆船的道头、埠头。宁波港在江北岸至白沙段的轮船码头依次为新鸿兴码头(2个泊位)、利涉码头、永川码头、甬利码头、新宁海码头、平安码头、宝华码头、宁兴码头(2个泊位)、宁绍码头(2个泊位)、北京码头(2个泊位)、新江天码头(2个泊位)、余上码头、永宁码头、宁象码头、美孚油码头、亚细亚油码头,在镇海的有正大码头、税关码头、联益码头、台下码头、镇海码头、江天码头(2个泊位)等。除此之外,宁波石浦港及其他宁波沿海各县港口的建设也随之展开。宁波石浦港早在清光绪年间就已经建有永川、永利等趸船码头。进入民国后,石浦港达兴码头和鹤浦码头先后于1927年、1929年建成。穿山港码头则在甬穿、平安、大华等轮船公司开通航线后逐渐扩建。龙山码头于1912年由三北轮船公司的虞洽卿投资60万元修建,1914年投入运营。龙山码头全长1000米,通行小火车,码头长20米,南宽12米,北宽5米,可停泊100吨级的轮船。与晚清时期相比,民国时期宁波港甬江航道码头多由在中国运营的各大轮船公司修建或改造。如英国太古轮船公司于1935年在江北岸外马路修建的铁质北京趸船码头,2只趸船各长97.8米、宽7.2米、深6.0米,泊位水深4.4米,人力装卸,驳船、人力车和汽车可以直达码头,1935年通过能力为154艘次约27万吨。1941年宁波沦陷后,宁波港口码头均遭到破坏。

近代宁波码头与临港仓库建设,是如何兴起的?

与码头建设同时起步的是临港仓库的建设。宁波正式开埠不久,江北一带就修建了一些仓库与小型石础式码头配套使用。20世纪70年代,轮船招商局江天码头、英商太古轮船公司北京码头建有自己的货栈和堆场,因货物进出港口由货主随提随走,所需仓库规模不大。随着港口贸易规模的壮大,在港口转运货物过程中,由于报关及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不少装卸货物特别是大宗贵重商品需要在港口周边临时存放,因此在码头建设的同时,许多轮船公司在码头附近修建了属于自己的仓库以存放货物。

宁波江北岸岸线一带的江堤和道路建设配合码头建设而缓慢推进。光绪二十四年(1898),江北工程局成立,由浙海关税务司掌管。江北工程局以收取的部分码头捐在江北岸浙海关至洋船弄(后改扬善路)之间修筑了一条长数百米的马路,对沿江堤岸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修建。1927年2月宁波市临时政府成立后收回了“白水权”,并在此后修建了两条与岸线有关的道路和沿江石式埠头。一条是江北岸外马路,1934年6月建成,起自新江桥至洋船弄口,计长450米,街道宽度从6米拓宽至19米,后延伸至何家弄,增长180米;一条是江东新河路,1933年7月修筑完成了江东新河头菜场至芳泰门的道路,长104米,宽9米,后又延伸到迎春弄口,加长165米。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宁波港的码头及配套设施均遭到严重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开始接收、处理敌伪财产。在航运方面,浙江省重点接收航船、码头等交通设施。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码头建设都没有恢复战前水平。

近代宁波码头与临港仓库建设,是如何兴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