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銀行前老闆:現金流是復甦的關鍵


文|卡勒頓·英格利希(Carleton English)


曾經帶領英格蘭銀行度過2008-09年的金融危機的默文·金與《巴倫週刊》進行了兩次長談,以為應對冠狀病毒大流行的決策者提供藍圖。

英格蘭銀行前老闆:現金流是復甦的關鍵


默文·金(Mervyn King)對不確定性並不陌生,他曾帶領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度過2008-09年的金融危機。 最近,他與經濟學家約翰·凱(John Kay)合著了一本名為《激進不確定性: 超越數字的決策》(Radical Uncertainty: Decision-Making Beyond the Numbers)的書,這本書很有可能為應對冠狀病毒大流行的決策者提供藍圖。

《巴倫週刊》本來計劃這個月親自與金見面討論這本書。 但是,新的現實迫使我們轉向電話採訪,儘管鑑於中央銀行已經採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來儘量減少這一流行病對經濟的影響,我們更加迫切需要滿足這一要求。

我們與金進行了兩次交談,第一次是在3月16日,在美聯儲將利率降至零之後; 第二次是在3月24日,就在美聯儲宣佈購買公司債券的安排之後。以下是我們對話的編輯版本。


《巴倫週刊》:多年以來,你一直在談論“可解決的”與“激進的”不確定性,前者是可以通過查找資料來解決的問題,後者是不能用概率術語來定義的情況。 我們現在是否處於一種根本不確定的狀態?

默文 · 金:冠狀病毒是極端不確定性的一個典型例子。 它有不同的維度。 我們知道這樣的事情會發生。 但是我們永遠不可能知道病毒何時何地,或者準確地說病毒會有多嚴重,或者它會傳播多快。 我不認為我們甚至考慮過這個問題,哪怕就在兩個月之前。

《巴倫週刊》:在這種不確定的情況下,政策制定者是否能夠選擇一條道路?

默文 · 金:認為有一些簡單的定量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你實施正確政策的想法顯然是錯誤的。 接下來,我們需要對正確的政策措施建構起敘事。但是我們也需要對這種敘事提出挑戰,無論是關起門來還是在公開場合。所以我們不斷地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我們對這種病毒反應的說法是否正確? 我們還需要一定程度的謙卑。

《巴倫週刊》:這與2008-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相比如何?

默文 · 金:這比應對金融危機要困難得多。 當我們處理金融危機時,雖然很多事情都不能輕易預測——比如時間點就不能預測——但我們過去曾經經歷過金融危機,對於我們需要採取的措施,我們有一個非常清楚的想法。


《巴倫週刊》:我們的美聯儲已經積極地動用了貨幣政策工具箱,還需要什麼其他貨幣和財政刺激?

默文 · 金:我不認為我們習慣使用的詞彙,比如刺激,在這種情況下是有幫助的,因為我們處在一個奇怪的位置,經濟的低迷不是私營部門失去信心和停止消費的結果,而是政府要求壓縮和抑制經濟活動的結果。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不希望人們去餐館花錢,告訴人們要呆在家裡。 所以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刺激。


《巴倫週刊》:美聯儲將利率降至零是正確的舉措嗎?

默文 · 金:降息可能是一個信號,表明當局將不惜一切代價。 這可能是一個有助於減少對信心衝擊的信號。 我不認為降息這一改變是錯誤的,但它對這方面的影響相當小。

《巴倫週刊》: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默文 · 金:當前最大的經濟問題是現金流。 許多企業,無論大小,將發現他們的現金流崩潰在未來幾周或幾個月。 這是毀滅性的。 所以,真的,政府的重點需要放在現金流上。

政府需要扮演最後購買者的角色,以補償所有企業——不僅包括航空公司等大型企業,還包括小型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因政府實施的措施而導致的銷售損失。 從長遠來看,這些企業中的大多數都是完全可行的,但如果它們現在關門大吉的話,可能永遠也不會回來了。


《巴倫週刊》:美聯儲採取了積極的行動,而財政政策落在了後面,儘管2萬億美元的一攬子援助承諾改變這種狀況。 對於美聯儲挑選經濟中的贏家和輸家,是否存在憂慮?

默文 · 金:是的,他們會這樣做,但在這種情況下,這可能是美聯儲認為必須做的事情。 重要的是,美聯儲這麼做得到了政府和國會的支持,因為它將扮演財政當局的角色。 如果這是最快的機制,那也沒關係,但是英國的傳統是,當中央銀行這樣做的時候,它總是在政府明確為中央銀行損失作出背書的情況下這樣做。

《巴倫週刊》:我們應該如何前進?

默文 · 金:未來會有很多問題,很多不確定性,假裝我們知道這些問題的定量答案是愚蠢的。 我們必須願意進化並且改變我們的政策反應。 顯然,現在就採取行動至關重要。

《巴倫週刊》:謝謝你,默文。

翻譯 | 小彩

《巴倫週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0年3月27日報道“Bank of England’s Ex-Boss: Cash Flow Is Key to Recovery ”。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投資建議不代表《巴倫週刊》傾向;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