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疫情或致全球經濟萎縮近1%

聯合國:疫情或致全球經濟萎縮近1%

外匯天眼APP訊 : 當地時間4月1日, 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副秘書長劉振民對媒 體進行書面吹風,介紹新冠病毒大流行對經濟走向和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劉振民說, 新冠病毒疫情對人口流動和廣泛的經濟活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限制,並促使許多國家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隨著疫情的暴發,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一直在密切跟蹤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事態發展。經社部4月1日發佈的最新宏觀經濟模型預測,文章研究分析了新冠病毒疫情目前對社會和經濟的主要影響以及各國政府出臺的相應政策措施。劉振民強調,緊急和大膽的政策措施是必要的,不僅要遏制大流行和拯救生命,同時也要保護社會中最脆弱人群的生計和維持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

联合国:疫情或致全球经济萎缩近1%

劉振民報介紹,儘管各國需要不惜一切代價優先採取衛生應對措施以遏制病毒的傳播,但同時決策者決不能忽視大流行如何影響最脆弱人群以及可持續發展。國際社會必須共同努力從危機中恢復,使世界重新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聯合國經社部的宏觀經濟模型預測,新冠病毒大流行可導致全球經濟今年萎縮近百分之一。另外,如果對經濟活動的限制持續到今年第三季度,再加上財政措施無法有效支持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全球經濟產出將可能會進一步收縮。新冠病毒大流行對經濟影響的嚴重程度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對人口流動和主要經濟體經濟活動的限制期限,以及相應財政措施的規模和效力。

联合国:疫情或致全球经济萎缩近1%

對緊急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以及死亡人數的不斷上升,這些都令多國的醫療體系不堪重負。對人員流動的限制對服務業造成了沉重打擊,尤其是涉及實體互動的行業,如零售貿易、休閒和酒店、娛樂和交通服務等。這些行業加起來佔歐洲和北美所有就業崗位的四分之一以上。這些勞動者中有許多是工資較低的,而且往往缺乏勞動保護。隨著企業失去收入,失業率可能會大幅上升。如果沒有足夠的收入支持,許多人將陷入貧困,甚至在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也是如此,這將加劇本已嚴重的收入不平等。

研究發現,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的惡化,由經濟增長放緩和收入不平等引發的深層次經濟焦慮正在加劇。即使在許多高收入國家,也有相當比例的人口沒有足夠的資產在不工作的情況下在國家貧窮線以上生活超過3個月。例如,在遭受大流行重創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估計分別有27%和40%的人口沒有足夠的儲蓄來支撐超過3個月不工作的生活。

大流行也使多個方面的不平等更加突出。例如,婦女通常佔衛生和社會工作者的大多數,這意味著她們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性別不平等可能因此加劇。此外,關閉學校也使數字鴻溝更加明顯。當只有有限機會接入互聯網的學生無法充分利用遠程學習,數字鴻溝就可能會轉化為教育鴻溝,並帶來長期的發展影響。

联合国:疫情或致全球经济萎缩近1%

在國際層面,大流行正在擾亂全球供應鏈和國際貿易。近100個國家在過去的一個月裡關閉了國界,人員流動和旅遊流動戛然而止。發達經濟體對經濟活動的長期限制的不利影響將很快通過貿易、投資和旅遊渠道擴散到發展中國家。

歐盟和美國消費者支出的急劇下降將減少其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的消費品。此外,由於全球供應鏈有可能被中斷,全球製造業生產可能會大幅收縮。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那些依賴旅遊業和商品出口的國家,面臨著極大的經濟風險。遊客人數的突然減少將損害到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僱傭了過百萬低技能工人的旅遊業。而大宗商品相關收入的下降和資本流動的逆轉,正加大許多依賴大宗商品的經濟體出現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在各國政府需要增加支出以控制疫情、支持消費和投資的這個關鍵時刻,它們可能被迫要削減公共支出。

劉振民強調,一個精心設計的財政刺激方案,優先安排醫療支出以遏制病毒的蔓延,併為受大流行影響最大的家庭提供收入支持,將有助於將經濟深度衰退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此外,加強國際合作——以補充和加強各國措施——是抗擊大流行的當務之急。由於冠狀病毒沒有國界,全球衛生系統的強度取決於它最薄弱的一環。為了全球人民的福祉,國際社會必須廣泛分享關於抗擊大流行的良好做法的信息,推動更靈活的管理疫苗使用的知識產權制度,並加強對世界衛生組織的財政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