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卵石(散文)

翻過了50歲的坎,我越發對鵝卵石感興趣起來。

鵝卵石(散文)


小時候,在我們那個貧瘠的小地方,經常與玩伴一起到小河小溝裡遊玩。發現有光溜溜顏色褐黃色的石頭,因為好奇,我就握在手中思索著她為什麼和土裡的其它石頭不一樣?就因為是在水裡嗎?拿回家,娘告訴我,它們叫“石嗒兒”,是因為在水裡泡久了而成的。

上學後,我從課本中知道了它們的名字叫“鵝卵石”,我感嘆大自然和水神奇的功力。讓我大開眼見真正接觸到鵝卵石,是27歲那一年離開農村來到三江匯流的樂山。那會兒正值枯水期,我坐在大佛前面太陽島上一大片鵝卵石堆積的平壩上,心潮澎湃。放眼望向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的遠處,想穿透群山看到她們的源頭,再沿路看無數大小各異的山石是如何被一路水流沖刷,聚集在這裡的。我捧起一堆堆五彩的小石塊,圓的橢圓的,厚的薄的,形狀各異。有的光滑美麗,如玉、如瑪瑙,有的千瘡百孔、遍體鱗傷、醜陋無比。她們經歷不同,所以形態各異。用力拋向石海里,她們一個個分散融在其中,我已無法辨認。起身抱著一塊大的,足有二三十斤,長長的圓溜溜的,如同抱著地裡的冬瓜,亦如抱著自己的孩子,皮膚光滑、細膩。小時候的鵝卵石光滑但顏色黯淡,用力可將之粉碎。那是因為故鄉的小河溫柔、矜持,沒有衝擊力,所以母親說是泡成的。而經這大江大河沖刷、洗禮、摔打磨礪出來的鵝卵石,堅不可摧、光彩照人。我在想,經過長江、黃河驚濤駭浪般滾打出來的鵝卵石又是怎樣一種品質呢?

鵝卵石(散文)


又經過了27年,期間我也常常在江邊撿起鵝卵石端詳、思索著。我也喜歡在辦公室,在職場放上一兩塊小小的鵝卵石。讓她們一直陪伴我,是因為我在用她們的精神時刻激勵自己。

這些年來,我總喜歡在職場上放養錦鯉小金魚。每天換水、用心呵護著,魚寶寶都無精打采,壽命也只有十天半月。我去年突然想起從江邊撿幾個鵝卵石回來放在魚缸裡,魚兒們在卵石間穿梭遊蕩、活蹦亂跳,每天都煥發勃勃生機。一開門,新養的小精靈們歡呼雀躍,搖頭擺尾,浪花飛濺,好生歡喜。我在想,這幾個月來和過去一樣的換水、給食,為什麼小魚不會死去,並長大了不少呢。我定睛一看,發現鵝卵石上面長滿了青苔。原來鵝卵石是活水之寶,是生命的天使。正因為江河有了她們,才生生不息、煥發出無窮的活力。

鵝卵石(散文)


於是,我又從江邊撿來一口袋鵝卵石,大小形體顏色各異,美化妝點著我的書房。有了她們,我的生活不會孤單,我的文字也會有持久的生命力。她們是我寶貴的精神財富。

回想自己走過的路,我不也和鵝卵石一樣,經歷了無數次的摔打磨礪,越發堅強起來嗎?

鵝卵石(散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