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剩女”吕碧城:13岁被退婚,22岁当校长,庆幸当年未嫁

说起民国时期的知识女性带给我们的往往都是一段又一段的传奇故事,在那个思想解放的年代。

多少女性用自己的一生来书写着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思考与认识

翻开历史画卷。那个时代的女性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惊喜。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下,妇女往往是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是在那个年代我们看到太多伟大的女性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是如此的熠熠生辉。

“黄金剩女”吕碧城:13岁被退婚,22岁当校长,庆幸当年未嫁

吕碧城,是我国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被民国时期文人们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同时又是著名的《大公报》的第一主笔,是那个年代进步思想的传播者。身为女性她用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世的美名。总之在这样一位女性的背后有着太多耀眼的光芒,无论将她放到任何历史时期都是那么的耀眼夺目。

漱玉犹当避席,断肠集勿论矣。

吕碧城生于光绪九年(1883年)的太原府。父亲吕凤岐是光绪三年的进士,生长在书香门第的吕碧城从小就沉浸在书香墨韵之中。由于父亲的影响,吕碧城从小就善诗文,在此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才情。

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

把无限时恨,都消樽里。君未知?是天生粉荆脂聂,试凌波微步寒生易水。

浸把木兰花,谈认作等闲红紫。

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剩一腔毫兴,写入丹青闲寄。

12岁那年,吕碧城写下这首词。竟得到了当时的两江总督樊增祥的称赞。当樊增祥看到手中的文字之时他哪里能相信这样隽永唯美的文字竟会是出于一个刚到金钗之年的少女之手。

当樊增祥得知这首绝妙的好词乃是出自好友吕凤岐年仅12岁的女儿之手时,只留下了这样的评价:漱玉犹当避席,断肠集勿论矣。

“黄金剩女”吕碧城:13岁被退婚,22岁当校长,庆幸当年未嫁


大凡非常之人也必定有非常的际遇。吕碧城除了那工巧的词作外,少年时期的她就已经表现出了远高于同龄人的才智与胆识。

13岁那年,父亲吕凤岐因病逝世。由于吕碧城是父亲的填房所生,母亲又未能生下一子延续吕家的香火。在父亲病逝以后,母女四人便受到了族人的算计,企图瓜分吕家的财产。族人中有人绑走了吕碧城的母亲和姐妹,后来又逼迫吕碧城的母亲喝下毒药。深知自己无法独立抵抗的吕碧城并没有在这样的威胁下方寸大乱。

吕碧城找到了父亲生前的一众好友,其中也包括了当年那位两江总督樊增祥。后来在父亲众多好友的帮助下终于让族人放弃了对于吕家母女的算计。是吕碧城的果敢为自己的母亲和姐妹们赢得了生存的希望。但是这也为她带了新的麻烦。

吕碧城原本有一门从小就定下的婚约,对方也是当时的显赫世家。对于出生书香门第的吕碧城本也是非常的喜欢。

但是当得知吕碧城救家人于水火的举动之时。却以“吕碧城此时就如此枉为,将来必定不是

“安分之人”为理由强行要求解除了双方的婚约。其实真正悔婚的原因是因为这时的吕碧城没有了父亲的庇护,在她身上已经无利可图。

“黄金剩女”吕碧城:13岁被退婚,22岁当校长,庆幸当年未嫁

父亲病逝、族人的算计、婆家退婚。接连的打击在吕碧城的心中留下了一道道的伤痕。这时的吕碧城心中就开始思考:为什么中国女性的地位就如此低下呢?

这时的吕碧城心里暗自发誓总有一天她定要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了不起的女性。

俗话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太多的时候我们的样子都是有别人来决定的,但是吕碧城却走在自己的路上。她决心要做自己。

后来,母亲带着吕碧城姐妹四人投奔了时任溏沽盐运使的舅舅,终于来到舅舅家以后母女四人终于有了一段安稳幸福的时光。在吕碧城20的那一年,舅舅又为吕碧城寻得了一门好亲事,只是吕碧城的心里面因为遭遇当初的退婚事件已然有了很深的阴影。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吕碧城心中既是恐慌又是疑问。 终于,吕碧城不顾家人与舅舅的反对,独自一人逃了出来。只身前往天津寻找自己的前程。

出任《大公报》主笔,致力于女性解放的事业

初到天津的吕碧城求生无门。对于前路她一无所知。然而在这茫然之中等待着吕碧城的却是命运早早就为她做好的安排。那个时候正是国家处于历史变革的重要时期,各种新思潮纷纷在当时的国人心中萌发。在南方革命的大潮之下,各地的有志青年也都纷纷的加入到了革命中来。《大公报》便在这时的天津诞生了。

“黄金剩女”吕碧城:13岁被退婚,22岁当校长,庆幸当年未嫁

在《大公报》诞生的初期,对于人才的渴求时刻的困扰着当时《大公报》的总经理英敛之。也许是明明中的天意,也许是因为吕碧城那耀眼的才华。总之当英敛之在无意间看到吕碧城写给自己舅舅的秘书方君夫人的一封自荐信时便被这位女子的稀世文采所震惊。

英敛之的直觉告诉自己,能写出这般文采的女性将来一定是一位非凡之人。于是,他前往吕碧城的家中与吕碧城有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在此行之后英敛之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当即就把吕碧城聘为《大公报》的见习编辑。 在遇到了人生中的这位伯乐之后,吕碧城便在《大公报》找到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由于少年时期培养起来的文学才情,吕碧城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很多令世人瞩目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佳作。

1908年当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驾崩之时,吕碧城写过这样一首针砭时弊的《百词令》

“排云深处,写婵娟一幅,翠衣轻羽,禁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英眉。屏蔽边疆,京垓金弊,纤手轻输去,游魂地下,羞逢汉雉唐鹅。”

“黄金剩女”吕碧城:13岁被退婚,22岁当校长,庆幸当年未嫁

该词一出,便惊动了当时许多著名的文人,人们被这样一位才智无双的女性那非凡的见识所深深的折服。 后来由于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吕碧城又在《大公报》上发表了许多关于宣扬妇女解放思想的文章。一时间这位才情了得的女子成为了人们口中热议的人物。

经过了几年的时间,吕碧城成为当时妇女解放的重要实践者和倡议人。对于吕碧城的进步思想英敛之认为吕碧城将来一定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后来在英敛之的帮助之下,吕碧城成为了北洋女子公立学校的总教习。一心想让更多的妇女从封建压迫中解放出来的吕碧城兢兢业业的经营着这个学校。

两年过后,1906年的春天。北洋女子公学学校更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增设师范科。由于吕碧城的苦心经营和付出,在1908年时这所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成为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女子学校。

吕碧城也成为了这所学校的校长,这一年吕碧城才23岁

。 就在这所女子学堂里面,后来走出来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著名才女。像是邓颖超、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周道如等当年都听过吕碧城的课。

“黄金剩女”吕碧城:13岁被退婚,22岁当校长,庆幸当年未嫁

1912年辞去校长职务之后的吕碧城还曾经担任过袁世凯的秘书,成为了当时中国最有权势的女子。但是在悉知袁世凯有意复辟帝制窃取辛亥革命成果的时候,吕碧城便毅然的辞去了份工作投入到了抗击北洋政府独裁的革命当中。

美国的求学生涯与欧洲之旅

离开北洋政府的吕碧城全身心的投入到革命事业以及妇女解放的运动中。1918年,由于国内的军阀混战以及革命同志的相继牺牲。独力难支的吕碧城选择了前往美国克伦比亚大学求学,攻读文学与美术。同时身在美国的吕碧城还是当时国内刊物《时报》的美国特约记者。

结束了旅美生涯后的吕碧城又前往欧洲各地旅游,在欧洲的那段时间里面吕碧的城变得更加成熟,她思考着中国妇女的命运。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来妇女解放对于中国的意义。而后吕碧城将自己的欧洲之旅的所见所闻所感编撰为《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先后在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连载。

“黄金剩女”吕碧城:13岁被退婚,22岁当校长,庆幸当年未嫁

《欧美漫游录》一书不单是记载了吕碧城在欧洲的所闻所感,更是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解读。后来《欧美漫游录》成为了研究中外文化差异的重要文献资料。

多年后,结束了欧洲之旅的吕碧城在1930年皈依三宝,成为了一名居士。1943年1月24日,吕碧城在香港逝世。后来吕碧城被评为民国“四大才女”之首。

观其一生,这位女性做出了太多伟大的事迹。当我们想起这位民国时期的才女时也不免为她传奇的一生所惊叹。或许当年正是因为阴差阳错的那次悔婚,才成就了吕碧城着传奇的一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