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拒絕進口KN95口罩?我們的口罩到底有什麼問題?


美國拒絕進口KN95口罩?我們的口罩到底有什麼問題?

深扒口罩生產、審批鏈條灰渠道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4月1日14時,美國累計確診至少203608例,累計死亡病例至少4476例。

如此危機的疫情下,美國還要拒絕中國KN95口罩?

日前,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針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拒絕允許N95口罩的中國替代品KN95口罩入美”的提問做出回應稱,不清楚美方出於什麼考慮作此決定。

華春瑩表示,當前疫情形勢下,口罩是各國急需物資,中國國內的需求量也很大。中方企業正在開足馬力、加班加點、夜以繼日地生產,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儘量為各國防控疫情提供保障。雖然抗疫物資供應還涉及不同國家和地區對產品的認證標準差異等具體問題,但這些問題不應成為抗疫物資合作的障礙。

口罩出口熱度再度升級,那中國的口罩生產到底有什麼問題?

據雨果網瞭解,究竟哪些人在做口罩?如何辯解廠商資質真假?合作流程和模式是怎樣的?目前海外口罩市場到了什麼階段?可能面臨哪些風險?對於這些問題,許多人並不瞭解。針對這些問題,侃哥與口罩出口相關的賣家、廠商、貿易商做了深入溝通,希望對大家的判斷有所幫助。


當前市場上,誰在做口罩?

據瞭解,當前市場上生產口罩的廠商主要是四類:

1、原本有資質的老牌工廠,疫情爆發前本就是做防疫物資的。疫情在國內爆發時,基本上都有政府頒發的臨時牌照;

2、疫情爆發後出現的新廠,在疫情爆發前不做口罩行業的,但具有一定的資質。比如有無菌車間或類似的口罩設備,通過一些改良是可以生產口罩的,所以政府也會頒一些牌照給這類供應商,讓他們整改生產線,這些工廠能夠拿到政府的資質,在品質的把控上稍微能夠得到一些認可的。比如像格力,包括一些上市企業、大公司。

3、民企、小作坊,這些工廠的生產環境很簡陋甚至沒有無塵車間,一般都在晚上出貨,並且打著“我們的貨源都被政府收購了,但是政府收購的價格很低,我們要拿一些貨到市場上銷售”的幌子忽悠客戶,像這種情況基本上可以判斷為是“三無產品”,他們產品既沒有合格證,也沒有外包裝。

4、中間商,目前市面上銷售口罩“主力軍”之一,很多中間商會找到工廠合作,大量採購口罩,再與有需求的採購商對接。

疫情突襲造成的口罩市場供需的嚴重不平衡,給一些不法廠商提供了乘虛而入的機會,造成市場上口罩質量層次不齊。

而朋友圈、中間商,層層代理,也形成了全民賣口罩的怪像,造成口罩價格市場波動。


如何辯解廠商資質真假

“我越瞭解這個行業,發現水越深。真真假假,很多東西都沒辦法根據經驗,或者標準去辨別真偽,截至目前我接觸的幾十家,真正各方面都達標的,可能只有三家。而這幾十家也是經過我們反覆調查,篩選出來的。”某貿易商無奈的講道。

到底如何去辨別口罩市場上的真假,或者說如何降低這種受騙的幾率?業內人士給出以下建議:

1、有無認證資質

認證資質肯定是選擇口罩廠商的第一道門檻,如果資質都沒有,就可以直接pass,但即便有資質,也要再反覆細究。

據業內人士透露,當前市場上,大大小小的口罩廠商,其認證資質基本都是真的,甚至一些小廠的資質比大廠資質更全,認證的標準更高。

這種現象的出現,一方面和認證資質的審核機制有關,比如一些認證,只需要審核工廠作為企業的合法資質,且是自我申訴即可,門檻較低。

另一方面,也存在花錢找代理辦證,甚至是拿別家產品做認證的情況。

“很多工廠去檢測認證時,可能送檢的口罩質量合格,或是直接拿別人生產的口罩去檢測,取得認證資質。甚至聽說現在市面上隨便花幾萬,就能辦下認證。比如我們,考察過的一家工廠,連個像樣的生產車間都沒有,但他們的認證報告上,確是EN14683醫用口罩的生產資質。”某貿易商講道。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廠商、中間商,拿著別家的認證資質,招搖撞騙。

現在朋友圈也有很多曬認證的,比如會將重要的信息材料、認證資質打上馬賽克,給客戶查看,這就更增加了辨別真偽的難度。

2、工廠的規模和生產環境

實地調研是最必要的步驟。

很多廠商雖然各種資質都齊全,但是到了實地調研會發現,其生產環境並不合規,工人著裝甚至都是日常服裝,口罩的儲存環境也都是完全開放的。

而合規的大廠,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比如屬於上市公司、知名企業,這些都會有政府的監管,有市民的監管,這種監管環境下,他們是不可能去做一些不合規的操作的。

且這種大廠,都有無菌的生產車間,工人的生產流程、裝備也都是非常規範的。

“我們接觸的一家合規的生產企業,廠區直接就在國家食品藥品安全生產基地裡面。他們的工人是三班倒的生產,每個人進去都要穿防護服、手套、口罩等裝備,出來進去都得反覆的消毒處理,外人根本無法進入。”

3、認證資質細究

a、看其認證的公司主體,與其生產主體是否一致

很多小廠商會拿別人的資質,來進行宣傳。但若認證的公司主體和生產主體不是同一個,那基本就可以判斷該生產主體就不具備生產資質。

如果說,某個認證主體,有增加生產場地,也必須再進行相關備案,資質認證後面“括號”裡也會加上新增的生產場地。

b、詳細的生產資料核對

正式報關出口的口罩,需要工廠方提供所有的生產資料,包括營業執照、醫療設備生產許可證等內部資料,通常情況下,這些資料外人無法取得。

除此之外,可能也有一些廠商,會通過一些灰色渠道報關出口,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口罩最終流向的是醫院的醫療機構,出現問題,經過層層溯源,是可以查到廠商、出口商,後續可能會面臨起訴,所以奉勸大家,不要冒險。

c、資質認證的有效期

工廠的認證可以通過官方查到,但是要注意認證的有效期限。

一個案例:某國外客戶,聯繫國內的廠商,各方面資質都符合,認證也是真的,但在歐洲進口清關時,被發現該資質認證剛好過期一天,結果就無法通關。

4、政府背書更具價值

正是因為認證資料的水分比較大,所以現在有政府背書以及疫情期間作為醫院合作的指定廠商,更具信任度。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非政府指定的廠商,其實很難拿到醫療器械生產資質備案,

這種情況下,政府的指定廠商,其價值要遠高於各種認證資質。

有一個規律,正規合格的大廠,一般是不會主動出來發佈相關的信息的,都是客戶拿著現金主動找上門排隊的。

與口罩廠商的合作流程和模式

某貿易商告訴雨果網,目前其接觸到的資質齊全的合規廠商,都是熟人或者朋友介紹,需要主動上門排隊。

廠家會根據,貿易商支付定金的先後順序依次處理。且通常情況下,都不會有現貨存在。

該貿易商介紹其合作的流程如下:

1、起訂量最少50萬,才能勉強接受。當天馬上籤訂合同,付最少50%的定金。

付完定金,分期拿貨,10天后全部交付完畢。通常情況下,要排隊兩週後,才能輪到取第一批貨。

如果按10次分期出貨,50%的定金等於分攤到10次貨款上充當預付款,簡單來說,就是往後的每一次出貨,都有一筆預付款在其中,每次出貨還要結清此次貨款的尾款。

2、交貨的方式,需要買家自己上門提貨,或叫快遞發貨。但當前情況下,快遞反應時效延長,提前提交申請,可能兩天後才會同意履行,上門取貨。

與此同時,買家還要準備相關的資料,交由報關行報關出貨。並在收到貨物當天發貨到國外。

據悉,由於空餘倉位的緊缺,目前各國線路,物流時效都有延遲,以發貨到意大利為例,平時時效為5-7天,而現在為7-10天。價格也翻倍增長,每公斤上漲幾十元。


美國拒絕進口KN95口罩?我們的口罩到底有什麼問題?

3、海外客戶的交付。若從資金安全的角度來說,肯定是海外客戶先付錢,貿易商再向工廠結賬。但因為時差的問題,加之工廠催款,貿易商都要預先墊付貨款的。

4、海關扣貨問題

網傳,在全球防疫物資緊缺的情況下,多國也出現了扣押防疫貨品的情況。如何避免?

“這種情況的確存在,也很難避免。所以通常情況下,我們的做法就是,不在外包裝上印上‘醫用’‘N95’這樣的字樣。”某貿易商講道。

與此同時,要保證各方面資質齊全,最大程度降低被扣押風險。

但其透露,如果國內報關正常,貨品在國外海關被扣押,風險是由海外的採購客戶負責。

除此之外,也有人說通過小包,走個人郵寄的渠道,能避免貨品被扣。但業內人士指出,小包運力有限制,目前每天同一個地址,不能超過兩件,不超過10公斤,申報價值不能過5000。對於大批量的採購,這種方式不現實。


海外口罩市場發展趨勢

據貿易商透露,以KN95口罩為例,出廠價加上物流等費用,綜合成本可能在十幾塊錢,但出口到歐洲當地,價格或要翻5倍以上。

另據獲悉,受疫情影響,不少傳統貿易商,原本主營業務訂單大幅下滑,但拓展的口罩等相關防疫產品業務,卻大幅增長。兩者相抵,總單量還是大幅上漲。網傳,甚至有貿易商兩週時間賺到1個億的利潤。

如此大的利潤誘惑,也驅使著越來越多的人入局口罩生意。其中,一些工廠、貿易商、賣家甚至開始籌備自投生產線。

“從供應商處得到的信息是,海外價格還將持續走高,但我們自己接觸的客戶反饋,口罩的價格已經開始慢慢走低了。”某貿易商透露道

據其介紹,其目前合作的一家口罩廠商,從今年的大年初三(1月27日)開始籌備口罩生產的,到2月25日第一批口罩出廠。

一臺機器的成本是20幾萬,且通常情況下,很難訂到機器,或是要等比較長的時間。

口罩的原料熔噴布價格也在不斷的翻倍增長,且目前也已受到管控,需要滿足一定的資質才能拿到。

“因為從我們的角度觀察,這個市場已經在下降了。如果現在再去投產口罩,其實風險已經比較大了。”某業內人講道。

他表示,現在國內口罩產能其實已經出現過剩的情況,而國外的需求可能並不像我們所看到的那麼大。

比如,外商採購需求實際為100萬,但他會放出口風誇大到1000萬,因為採購量越大,可以越接近口罩的真實底價。同時他也會撒大網,發出大量的詢盤,如此消息傳播,原本100萬的需求,可能就會被誇張解讀為上千萬的需求。

某跨境賣家也表示,其主營歐美市場,C端對於口罩的需求也已經呈現下滑趨勢。

據其分析,一方面可能疫情加重,大家都不出門。而歐美的居住環境,如大牧場、別墅、花園,這些天然就是非常良好的隔離環境,無需戴口罩。

另一方面,跨境網購,時效過長,對於口罩這種急需用品,C端客戶可能等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