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相,三步走战略富国强兵,打着“天子”旗号成就春秋首霸

战国七雄能够强大起来,都离不开变法改革的人物,魏国经过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成为战国首霸,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富国强兵跻身大国行列,而战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军事强国;而在早期时期,齐楚争霸,晋楚争霸几乎贯穿整个春秋时期,而春秋首霸是“尊王攘夷”的齐国。

千古第一相,三步走战略富国强兵,打着“天子”旗号成就春秋首霸

齐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春秋首霸,这与管仲是分不开的,管仲是谁?号称三国时代最聪明的人诸葛亮,把自己比作成“管乐”,管仲、乐毅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和战略家,在管仲的努力下,齐国实现了国力空前巨大的时代,而在乐毅的引导下,边陲小国燕国也成功的跻身战国前列;而本篇文章我们要讲的就是齐国的改革者——管仲,他是如何带领齐国走向强大的?

千古第一名相管仲

管仲小时候还是挺悲惨的,原本自己的祖先可是周王朝王室的后代,不过因为周王室逐渐衰弱,管仲的家族早就没有昔日的辉煌,一家人成为了庶民艰难的过日子;那春秋时期,士农工商四等排名,原本管仲属于农民阶级,在当时政治地位还算过得去,家里的人都劝他好好读书,将来说不准能够入国为官重现管家的辉煌。

管仲确实听从父母的安排开始学习,不过慢慢的管仲发现学习还不如做生意,虽说商人是最低贱的职业,可是这个地方的商人生活的非常滋润,根本不为钱发愁,反而农民和工匠们拥有较好的社会地位。

千古第一相,三步走战略富国强兵,打着“天子”旗号成就春秋首霸

可是过得却非常寒酸,管仲想来想去决定从商,当一个厉害的商人。可是出生于士族类型家庭的管家却认为他的这个选择荒诞至极,甚至一度把管仲驱逐出家族,而管仲根本不在乎,一心钻研商业之道,到处周游许多国家接触非常多的人,久而久之管仲的思维和格局变的越来越大。

从政之前,管仲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后来毕竟自己的身份不受到社会待见,管仲就想做个官员,但作为商人身份的管仲根本得不到当地士族的举荐,没办法,只能想想去参军,希望能够在军队中混出个样子。

恰逢当时齐国衰弱,中原各国混战,管仲的部队也多次遭遇恶战,管仲为了保全自己选择作战时候逃跑,也因为这个污点,导致了管仲在军中的仕途彻底断绝;挣扎之后的管仲心灰意冷,他决定老老实实当一个商人算了,不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如果按照管仲的想法,没有管仲,齐国也成为不了中原强国,管仲的入仕离不开一个贵人——鲍叔牙。

管仲的伯乐,鲍叔牙

鲍叔牙是谁?鲍叔牙是管仲年轻时候的好朋友,两人都是贫苦人民,为了生存一起做生意,后来鲍叔牙被齐国王室选为做大夫,而这时候的管仲还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不过那时候的鲍叔牙和管仲却并不是一派人。

千古第一相,三步走战略富国强兵,打着“天子”旗号成就春秋首霸

管仲为了做官而先当兵,恰逢齐国内乱,齐襄公去世,而齐襄公的两个儿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在为争斗王位而赶往齐国首都,管仲作为公子纠的手下,还主动请缨去截杀公子小白,后来还是因为咬舌吐血躲过一劫。

不过管仲在截杀小白时候看到了昔日好友鲍叔牙,鲍叔牙谴责管仲的这一行为,管仲也感到十分不好意思,其实管仲早看出公子小白是装死,但因为鲍叔牙在,管仲只能装作没看见,其实也因为这一次的手下留情,也为鲍叔牙推荐管仲获得齐桓公信任的一个原因,齐桓公相信管仲没那么坏。

后来的结果就是,公子姜小白成为了齐国的国君——齐桓公;在登基后封赏时,齐桓公希望鲍叔牙当丞相,但鲍叔牙推荐了管仲,希望让齐桓公启用他;管仲的那一箭让齐桓公现在都心惊胆寒,启用管仲?齐桓公很犹豫,不过抹不开鲍叔牙的好意,齐桓公还是决定启用他。

齐桓公以德报怨,管仲相齐

不过那时候的管仲可是身在鲁国,鲁国国君想杀了管仲,最后还是被鲍叔牙的计策算计到,鲁国公杀了公子纠,而放了管仲;这时候的管仲算是顺利来到齐桓公的面前,不过齐桓公开始对他非常不信任,甚至怀疑他的能力,许多大事都和鲍叔牙商量,商量好了才和管仲说。

千古第一相,三步走战略富国强兵,打着“天子”旗号成就春秋首霸

很有意思的是,齐桓公决定的事,管仲大多数都不同意,甚至极力反对;比如,齐桓公某一天对管仲说:“国家要强大,首先要要军队的强大,我准备开始重点加强军队建设。”可是那时候的齐国可不富裕,一穷二白可不是桓公中期的水平。管仲就直接反对:“不可以,国力不足以支持大规模军队建设。”

齐桓公瞪了他一眼,还是整顿和加强了军队,这一来,齐国的百姓赋税增多,民生凋敝。还有一次,当时中原小国宋国的国君媳妇,不知道怎么的把齐桓公给惹到了,齐桓公气的要灭掉宋国,管仲对此怼了一句:“您可明白本国的内政建设都还没恢复元气,您对外用兵,不怕失败吗?”

管仲辅佐齐桓公进行改革

齐恒公不管,带着兵气势汹汹的跑去打宋国,人家宋国那时候也不好欺负,齐国出师无名,宋国喊了一大堆诸侯帮自己,把齐国给打的丢盔卸甲,还差点葬送了齐国一些领土;这些事之后,齐恒公灰头丧脸的向管仲道歉,并表示要跟随管仲的改革脚步。也从这时候开始,齐国正式开始大改革。

千古第一相,三步走战略富国强兵,打着“天子”旗号成就春秋首霸

提出三步走战略为齐国称霸图强

齐国的经济在当时的中原诸侯排名并不怎么样,土地没有中原肥沃,面朝大海,大海能带给齐国百姓的经济收入就是抓鱼,可是这样的经济实在太脆弱;管仲经济第一步走:开发海盐。

  • 开放海盐,盘活商业

其实海盐在管仲来之前,齐国已经陆续有人开始弄了,不过海盐的开发不够正规科学,海盐的质量极差,数量还少;管仲就专门派遣这方面的专家下去调查研究,协助海边的居民科学的开发海盐,海盐改革开始几个月效果不明显,甚至还不如以往。

不过有一点就是开发出来的海盐质量完全超过了之前,居民们使用更健康安全了,过了半年后,海盐经济开始蓬勃发展,甚至一度占齐国收入的一大半;齐国直接从一个瘦子开始变成胖子。

海盐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货币问题了,中原诸国货币各式各样,没有统一的样式,而齐国内的货币也是大同小异,来自各个国家地方的货币混杂在一起,实在不好使用;管仲策划了衡山之谋、阴里之谋和箐茅之谋,三个大型的经济制裁。

千古第一相,三步走战略富国强兵,打着“天子”旗号成就春秋首霸

通过本国所积攒下来其他国家的货币,统一上交给国家,国家派发相应额度的齐国货币,在齐国境内统一使用该货币,并且外来货币可以换齐国货币,这一下子盘活了市场经济和外贸经济。

  • 进行货币战,打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接下来才是最狠的一招,齐国把各国的货币相应的区分对应,然后让人拿货币去该国大肆的采购生活必需品和粮食;而盐是全中原通货,盐的价格一直都是齐国掌握,齐国大幅度提高盐的价格,导致各国统一一起经济制裁齐国,不贩卖任何商品给齐国。

不过这时候的齐国早就能够自给自足,还储存了一大批各国商品,这些商品足够本国正常贸易几年的时期,而各国反而因为缺少盐、鱼、粮食不得不屈服于齐国,齐国的货币战争打了个响亮战役,从此之后齐国的货币开始升值,原本一定货币可以购买的一担粮食,到现在同样的货币可以购买两到三担,可见齐国货币非常的流行;齐国也因此变相的汲取了各国的经济。

  • 规律科学种植和捕捞

管仲的这项经济做法,可谓是成功让齐国发展更具有持久力和活力;首先原本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一块田地能种植多久,一片水域鱼群能够捕捞多久,因为无知,所以老百姓一年四季都在种植和捕鱼,种完大豆种蔬菜,种完蔬菜种瓜果,反而不断的压榨土地的营养。

千古第一相,三步走战略富国强兵,打着“天子”旗号成就春秋首霸

而渔业一年没有一天不在捕鱼,甚至齐国还发生多次鱼荒;针对这个问题,管仲突出竭泽而渔的政策,规定了什么时候可以捕鱼,什么时候禁止捕鱼,施行海禁和河禁。(就是鱼产卵期,禁止捕鱼)。

而对于农业,开始施行“山泽各致其时”,就是环境保护和合理种植,每块土地每年顶多种两到三种不同的作物,其他时间齐国农民可以从事商业,一下子齐国的全部老百姓都成为了商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不过那时候的齐国早就鄙弃了商农等级制度的不同;整个齐国在三步走发展战略下,国家强盛有钱,人民也富得流油。甚至有一句玩笑:“齐国街头随便一个老百姓都能放到其他国家当富翁。”

  • 军事独创新模式

谈到军事,管仲的做法可谓是千古流传,军妓就是管仲的手笔,甚至后来演变为歌妓、军妓;所以管仲可谓是古代军妓之父,原本各国的当兵的每天除了训练就是无所事事,并且很多人都长期在外训练打仗,一年到头都回不了家,士兵们的士气都提不上来;将领们怎么鞭打脚踹,士兵们就是垂头丧气。

千古第一相,三步走战略富国强兵,打着“天子”旗号成就春秋首霸

管仲来到军营看到这些场景,回去就和齐恒公商量:“男女之合乃天经地义,军旅将士长期不归家,精神涣散,可否安插一些女子进军营。”意思很简单,就是让一些女人进军营为这些士兵服务。

刚开始时,齐恒公一听脸都唰红:“这成何体统!”后来架不住管仲的分析,开始施行这项制度,调配一些罪人女子或者志愿女子进入军营,大家可千万别觉得这是强迫,人家齐恒公说了:“只要罪人之女愿意进入部队服务,一年以后就可以恢复身份,并且每年的钱财极多。志愿的女性,钱财翻倍。”

由此可见,又有钱赚,又能够恢复身份,女子们反而都愿意去。一下子军营活跃起来了,士兵们的士气十分高涨,管仲又颁布各种军事制度,比如建立多少军功可升迁,并提高军饷,斩杀多少敌军,奖励多少金钱。

齐国那时候可是十分有钱,但是军人在军营中和军妓一夜非常贵,很多军人为了能够再次享受,都拼了命杀敌,管仲的这一计策直接把齐国的军事力量翻了几倍。而管仲后来逐渐完善了公平公正的军事管理制度,让军营焕然一新。

千古第一相,三步走战略富国强兵,打着“天子”旗号成就春秋首霸

玩政治也是管仲的手腕(尊王攘夷)

齐国经济和军事都发展迅速,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齐国就可以征伐诸国了,并不是!齐恒公也问过同样的问题,被管仲一口否决;管仲认为,为了一个合理合法的出兵理由,一定要从政治性上下手,有了这一项加持,那么诸国就算想联合制衡齐国也出师无名。

这项政策就是尊王攘夷,通过扶持各国都忽视的周王室,而给自己晋升诸侯之首的政治高度,并且通过多次进攻北方和南方一些蛮夷族,来进一次提升政治高度;比如山戎人攻打邢国,管仲就发兵救邢国,成功树立自己公正公平的老大哥形象,并陆续帮助许多小国。

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国都以齐国为老大哥,受到谁欺负了第一个找齐国,齐国也因此很多时候出兵都是师出有名,还渐渐的占领了很多地盘,玩政治完成高度正统,这就是管仲的阳谋,或者我们可以认为管仲才是玩阳谋的鼻祖。

齐桓公管仲时期,齐国的各个大战几乎都是出师有名,并且都是打的大胜战,各诸侯都不敢招惹齐国,一些小国家表示愿意并入齐国,这也直接使得齐国的疆土不出兵都慢慢的扩大;而管仲也通过经济、军事、政治三步走政策,成功的把齐国的威名打出去。

千古第一相,三步走战略富国强兵,打着“天子”旗号成就春秋首霸

后来战国时期的齐国都享受着管仲改革带来的红利,国家富强、国民富裕、经济强盛,唯独军事越变越差,这还并不是后来的君主无能,而是因为管仲的晚期政策,不战而屈人之兵,渐渐地不靠士兵都能得到很多领土,导致了国家的重心倾向发展经济和政治,而军事也是在慢慢的衰弱。

小结

从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出,齐国之所以能称霸与管仲强兵称霸思想是分不开的,管仲从海洋产业,商业,农业和军事领域等入手,富国强兵,其实就是以称霸为目标的,他所推行的一系列的战略举措,特别是三步走的战略,让齐国这个东方弱国一跃成为春秋霸主。

管仲充分地认识到军事与经济的关系,战争离不开后勤保障和供给,更离不开强大的经济支持,他对前人的战争观有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知道人心向背等政治因素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而发展好经济,让人们丰衣足食就是最大的争取民众的力量。

同时,管仲面对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局势,为齐桓公制定了合乎时宜的称霸、图霸战略,以“尊王攘夷”为旗帜,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其实就是在尊重大一统的前提下,团结诸侯,共同“攘夷”来达到自己称霸的目的。

齐国强大后,不断兼并和整合周边小国,原来一直被鲁国欺负的齐国,后来直接把鲁国给吞并了,可以说,齐国称霸过程也充满了血腥,是铁血图霸;因此,很多时候打仗不一定要靠的是兵马,一个厉害的脑子也能助你梦想成真。


参考文献:《史记》、《左传》、《战国策》、《资治通鉴》、《汉书》、《吕氏春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