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迴應“糧荒”擔憂:無需囤糧,不進口也不會缺糧

近日,越南、柬埔寨、哈薩克斯坦等國宣佈限制或禁止糧食出口,香港等部分地區出現“搶購”糧食現象,中國是否會出現“糧荒”?

在4月2日的商務部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指出,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創歷史最高水平,2020年糧食生產豐收在望;2019年中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多噸,中國進口的大米、小麥分別只佔國內消費總量1%和2%,主要起到品種串換和調劑作用,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因而無須集中批量購買在家中囤積糧食。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強烈衝擊,必要的生活、醫療物資供給全球趨緊,近日,多個國家和地區出於糧食安全的考慮,逐步採取了糧食出口的限制。其中,包括全球第三大稻米出口國越南、第九大小麥出口國哈薩克斯坦。中國是否會出現“糧荒”的問題引發普遍擔憂。

商務部回應“糧荒”擔憂:無需囤糧,不進口也不會缺糧


在4月2日的發佈會上,王斌指出,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庫存充裕、儲備充足,價格長期穩定,國際市場對中國糧食供應的影響很小。

他介紹,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6.64億噸,比2018年增加0.9%,創歷史最高水平,實現了“16連豐”。根據農業部相關信息分析,2020年糧食生產形勢總體向好,夏糧苗情長勢好於常年,豐收在望;早稻種植面積擴大,增產有基礎,秋糧收購價格提前確定、不斷提高。疫情期間,國家持續出臺扶持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今年全年糧食豐收是大概率事件。

消費方面,他指出,中國口糧年均消費量為2億多噸,2019年中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多噸,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

“中國糧食進口主要以大豆、粗糧等飼料糧為主,進口的大米、小麥分別只佔國內消費總量1%和2%,主要起到品種串換和調劑作用。有關專家分析認為,當前全球糧食供給總體過剩,世界糧供低位運行,但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有關國家出臺出口禁令主要出於優先滿足國內糧食供給需要,大多數糧食出口國不一定會跟風效仿。”王斌說。

他指出,疫情發生以來,商務部會同有關地方和部門完善工作機制、確定了一批保供骨幹企業、落實保供貨源、暢通調運渠道,加強產銷對接,各地批發、零售市場大米、麵粉、食用油貨源充足,價格穩定。糧食生產加工企業復工向好,產能充沛。消費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糧食供應短缺及價格大幅上漲問題,無須集中批量購買在家中囤積糧食。

責任編輯:鄧子晨_NBJS10013把握趨勢,成就未來,如果你也看懂並看好大健康產業發展趨勢 ,剛好也有互聯網創業想法或瞭解更多創業學習心得,可以點開作者頭像,請私信或評論區回覆:關鍵詞【創業】即可。前10位的留言的小夥伴可免費領取一份互聯網創業學習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