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短缺,糧價猛漲?官方消息:“囤糧”沒必要!

最近一段時間,出現了有糧惜售,老百姓屯糧的怪現象。因為傳言:糧食短缺,價格會猛漲!真是這樣的嗎?好在官方消息來了。

三大主糧自給自足

最近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相關專家表示,我國的三大主糧自給率很高,已經達到了95%以上,都是社會上的糧食存量非常豐富,足以保障我國14億人口的口糧。是我國的糧食供應穩定有序,價格不會出現太過明顯的上漲,而且我們的糧食安全一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們的飯碗仍然端在自己的手裡,別人根本影響不到我們國家的老百姓對於糧食的需求和消耗。

糧食短缺,糧價猛漲?官方消息:“囤糧”沒必要!

連續五年糧食豐收

因為我國糧食已經連續5年出現了糧食產量的豐收局面,每年總產量達到了6.5億噸,2019年更是達到了6.6億噸。在小麥和稻穀生產方面,我們國家每年的消耗量大概在1.7~1.8億噸左右,而這兩者每年的生產量在3.3~3.4億噸左右。也就是說這兩種口糧的庫存量是消耗量的1~2倍。另外在社會庫存中還有3億噸左右的小麥和稻穀,其中稻穀大概是在2億噸左右,而小麥在1億噸左右。所以說我國的糧食供應非常充足,不會出現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

糧食短缺,糧價猛漲?官方消息:“囤糧”沒必要!

進口水稻佔比低,主要用途為“品種結構調劑”而非不足

我國糧食進口主要是大豆,每年大概在1億噸糧食總進口量中,有8000萬噸是大豆。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2019年我國進口了8851.1萬噸大豆,而其他的糧食總進口量只有1785.1萬噸。所以可以看出除了大豆以外,我們國家對於其他糧食的進口量並不是很大。比如說我國小麥自己的主產量是在1.3~1.4億噸,但是在進口量方面每年大概有500萬噸。而這些進口的小麥和稻穀,其實主要是為了進行品種結構的調劑,豐富老百姓日益增多的不同需求。實際上在我國的稻穀出口量比進口量要大,因為我國稻穀的年產量已經超過了2億噸,2019年大米進口250萬噸,但是出口達到了270萬噸,實際上我國大米是出口國而不是進口國。我國為了進口大米,同樣是跟小麥一樣,為了改善品種的豐富度,來增加一些特色產品而已。

糧食短缺,糧價猛漲?官方消息:“囤糧”沒必要!

大豆“非常規猛漲”即將結束

大豆長年不漲價,一旦漲價就來個特別猛的!東北產區國儲收購,同時國際疫情蔓延較快,許多國家封港,部分國家禁止糧食出口,提振了炒作氛圍。持續上漲令市場不得不“配合”,三五天時間漲幅就達300~500元/噸。南方大豆銷區漲的更猛,10天之內上漲1000元,一車大豆前後三五天賣,價格相差幾萬元。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只要賣豆不問價”的情況!這太不正常了!這輪“猛漲”肯定要結束了!主要原因有兩個:

首先,國際進口大豆並未減少,4月下旬馬上就有大批巴西大豆到港。

其次,國儲大豆收購即將結束,推漲大豆的核心動力將消失。

消息人士稱,中儲糧總公司又向中糧集團發放了50萬噸國儲大豆,用於商業壓榨。三位中國貿易商證實此事,稱這是中儲糧今年向中糧分配100萬噸國儲大豆庫存的第二批。一位貿易商表示,週二已經獲得批准。供職某國際貿易公司的大豆貿易商稱,他們可能擔心巴西運輸延遲,因此希望使用國家儲備。今年早些時候,中儲糧已經向中糧發放了50萬噸國儲大豆庫存。

糧食短缺,糧價猛漲?官方消息:“囤糧”沒必要!

玉米仍是“去庫存”為主

另外對於玉米來講,目前國內是以去庫存壓力為主要目的。因為我國玉米的庫存壓力很大,這幾種主要糧食作物中玉米的產量很高,每年達到了2.6億噸左右。現在社會庫存量估計在2億至3億噸,目前一直在進行去庫存的任務,雖然每年也要進口500萬噸的玉米,但同時也是為了完成配額,另外為了豐富品種。

糧食短缺,糧價猛漲?官方消息:“囤糧”沒必要!

所以從小麥玉米和大米3大主糧來講,其實我國的產量完全可以供應本國老百姓的日常需求,並且還有結餘,所以不用擔心糧食短缺的問題,因為這種事情在我國根本不會發生。而糧食價格上漲,主要是由一些商販過度的利用了這種消息來製造糧價短缺的行情趨勢,以便為自己多銷售糧食。而且這種價格上漲也只是局部地區的正常調整,並不會影響我國總體的糧食價格。

綜上所述,最近一段時間裡稻友們該種的種,手中有稻的該賣就賣,該消費的正常消費即可,不必要過於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