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以上老人兩成吞嚥困難,專家稱預防惡化可適當加重飯菜口味

老年人各項機能都在退化,包括進食時的吞嚥功能。最近期的一份調查顯示,65歲以上生活自理老人中,吞嚥困難的發生率達15%-20%。老年人作為吞嚥障礙的高危人群,不僅遭到生命的嚴重威脅,還對他們的晚年生活質量及幸福感造成極大的影響。

9日上午,第六屆中國吞嚥障礙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此次會議由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吞嚥障礙康復分會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康復科聯合承辦,並邀請海外知名吞嚥障礙專家和國內在吞嚥障礙領域頗有建樹的神經內科、耳鼻咽喉、口腔頜面頭頸外科、呼吸消化、老年營養等一大批知名專家,共享學術盛宴。

論壇發佈了《中國吞嚥障礙膳食營養管理專家共識(2019版)》。

65歲以上老人兩成吞嚥困難,專家稱預防惡化可適當加重飯菜口味

專家講解“吞嚥障礙”

失能老人的吞嚥困難發生率可高達80%

據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康復科主任竇祖林教授介紹,兩年前在全國28個城市、32個單位針對醫院、居家和養老院的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的調查數據顯示,吞嚥障礙的發病率在基本能夠生活自理的老年人群中為15%-20%,在失能老年人群(如痴呆或中風等)中則高達54%-80%。

老年人在患上吞嚥障礙前常常有一定的預警表現,需要自己和家人的留心與重視。

竇祖林解釋,如果老年人出現了喝水嗆、沒有腸胃上的疾病但吃東西仍很慢、嚼來嚼去不下嚥、對過去愛吃的食物不感興趣、晚上睡覺反覆清喉嚨等症狀時,老年人的吞嚥系統很發可能生了一定的退化,需要提高警惕了。

在察覺到老年人的吞嚥系統障礙的預警後,家人可採取一些措施預防其進一步惡化。“家人要給予老年人充分的理解”,竇祖林建議,老年人小口慢慢喝、慢慢吃並非壞事,一方面有利於消化,另一方面也使吞嚥系統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和適應。

此外,有的老年人喜歡喝茶,有的喜歡喝白開水,而針對有吞嚥障礙的老年人,應更加尊重他的喜好。隨著老年人的味覺逐漸退化,以前吃慣的口味在他們嚐起來可能是味同嚼蠟,難以下嚥,對於有吞嚥障礙的老人來說,加重飯菜的口味很重要,需要“酸甜苦辣鹹(鮮)的刺激。

“現在許多老年人為預防高血壓,常常吃得很清淡,這對於吞嚥正常的老人來說沒有問題,但如果是已經發現有吞嚥障礙的,再要求他吃清淡的東西,就等於讓他不要吃東西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味強調清淡。“

最後,在老年人的飲食上,家人切忌圖省事,將飯、菜和肉攪和在一起,使得“五味雜陳”,有吞嚥障礙的老年人是難以下嚥的,只有將飯菜分門別類,不同的顏色、形狀、味道,才能刺激他們的吞嚥系統。

在吞嚥障礙食品的研發中,竇祖林介紹,此次論壇發佈的《中國吞嚥障礙膳食營養管理專家共識(2019版)》是會議的一大亮點,以規範有吞嚥障礙風險或已患有吞嚥障礙風險的患者的飲食,保證其安全(食物能從口腔成功進入胃腔而非肺裡)並且有效(不在口腔中殘留)。


65歲以上老人兩成吞嚥困難,專家稱預防惡化可適當加重飯菜口味

第六屆中國吞嚥障礙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

多學科合作醫聯體解決老年群體的吞嚥難題


會議的另一個亮點是多學科合作的醫聯體,也叫專科聯盟。

竇祖林表示,“我們一個團隊做一件事情不難,難的是我們要把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理念,讓更多的人分享,讓更多的基層醫院或者養老機構應用到他們所服務的人群身上。”

去年3月,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康復專科合作聯盟成立,截至目前已有217家醫療機構參與。

竇祖林領銜的神經康復團隊聚集了國內一流的臨床與康復專家,該團隊重點發展吞嚥言語障礙、認知障礙、運動障礙的康復等領域臨床及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