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以上老人两成吞咽困难,专家称预防恶化可适当加重饭菜口味

老年人各项机能都在退化,包括进食时的吞咽功能。最近期的一份调查显示,65岁以上生活自理老人中,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达15%-20%。老年人作为吞咽障碍的高危人群,不仅遭到生命的严重威胁,还对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及幸福感造成极大的影响。

9日上午,第六届中国吞咽障碍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此次会议由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分会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联合承办,并邀请海外知名吞咽障碍专家和国内在吞咽障碍领域颇有建树的神经内科、耳鼻咽喉、口腔颌面头颈外科、呼吸消化、老年营养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共享学术盛宴。

论坛发布了《中国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19版)》。

65岁以上老人两成吞咽困难,专家称预防恶化可适当加重饭菜口味

专家讲解“吞咽障碍”

失能老人的吞咽困难发生率可高达80%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主任窦祖林教授介绍,两年前在全国28个城市、32个单位针对医院、居家和养老院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吞咽障碍的发病率在基本能够生活自理的老年人群中为15%-20%,在失能老年人群(如痴呆或中风等)中则高达54%-80%。

老年人在患上吞咽障碍前常常有一定的预警表现,需要自己和家人的留心与重视。

窦祖林解释,如果老年人出现了喝水呛、没有肠胃上的疾病但吃东西仍很慢、嚼来嚼去不下咽、对过去爱吃的食物不感兴趣、晚上睡觉反复清喉咙等症状时,老年人的吞咽系统很发可能生了一定的退化,需要提高警惕了。

在察觉到老年人的吞咽系统障碍的预警后,家人可采取一些措施预防其进一步恶化。“家人要给予老年人充分的理解”,窦祖林建议,老年人小口慢慢喝、慢慢吃并非坏事,一方面有利于消化,另一方面也使吞咽系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和适应。

此外,有的老年人喜欢喝茶,有的喜欢喝白开水,而针对有吞咽障碍的老年人,应更加尊重他的喜好。随着老年人的味觉逐渐退化,以前吃惯的口味在他们尝起来可能是味同嚼蜡,难以下咽,对于有吞咽障碍的老人来说,加重饭菜的口味很重要,需要“酸甜苦辣咸(鲜)的刺激。

“现在许多老年人为预防高血压,常常吃得很清淡,这对于吞咽正常的老人来说没有问题,但如果是已经发现有吞咽障碍的,再要求他吃清淡的东西,就等于让他不要吃东西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强调清淡。“

最后,在老年人的饮食上,家人切忌图省事,将饭、菜和肉搅和在一起,使得“五味杂陈”,有吞咽障碍的老年人是难以下咽的,只有将饭菜分门别类,不同的颜色、形状、味道,才能刺激他们的吞咽系统。

在吞咽障碍食品的研发中,窦祖林介绍,此次论坛发布的《中国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19版)》是会议的一大亮点,以规范有吞咽障碍风险或已患有吞咽障碍风险的患者的饮食,保证其安全(食物能从口腔成功进入胃腔而非肺里)并且有效(不在口腔中残留)。


65岁以上老人两成吞咽困难,专家称预防恶化可适当加重饭菜口味

第六届中国吞咽障碍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多学科合作医联体解决老年群体的吞咽难题


会议的另一个亮点是多学科合作的医联体,也叫专科联盟。

窦祖林表示,“我们一个团队做一件事情不难,难的是我们要把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理念,让更多的人分享,让更多的基层医院或者养老机构应用到他们所服务的人群身上。”

去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专科合作联盟成立,截至目前已有217家医疗机构参与。

窦祖林领衔的神经康复团队聚集了国内一流的临床与康复专家,该团队重点发展吞咽言语障碍、认知障碍、运动障碍的康复等领域临床及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