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些皇帝的庙号,一看就很有故事?

陆祖讷


明思宗,大明的末代皇帝。如今的人们更熟悉他的年号,称呼他为崇祯皇帝。但不太为人们所熟知的是,明思宗这一庙号,奇特之处不仅在于那个意味深长的“思”字。

崇祯皇帝的庙号最终以“思宗”沿用后世,这一过程本身就经历了复杂的争论与变迁。

熟悉历史的人们大抵清楚,皇帝的庙号向来是在他身死之后,由他的继承者与大臣们共同商议拟定。但崇祯帝于1644年3月19日殒身于煤山之上时,他的身边别说继承人或是大臣, 连一个像样的护卫也没有。

崇祯皇帝在闯军攻破北京城的当日上吊自尽了,但关于“谁才有资格祭奠烈皇”的争议,在此刻才刚刚开始。

崇祯帝画像,笔者认为看面相便像是个命苦的人

当年五月,远在南方的福王朱由崧被大臣拥立,继承崇祯王位,是为南明弘光帝。

继位之后,为了向天下展示自己乃是大明正统,同时也为了联合清军平定仍在流窜的闯军残部,弘光帝便将先帝庙号定为“思宗”;同时派遣使臣前往北京祭拜先皇,要与清廷共同为崇祯营建陵寝。怎料到了北京,莫说先皇遗体,南明使臣连那颗歪脖子树的面都没见着,当场吃了吴三桂一记闭门羹。南明使臣在清廷众臣面前有些手足无措,此时清廷一大臣倒是义愤填膺地站出来痛斥道:“我朝已经替你们祭过了,葬过了,你们哭什么?祭什么?葬什么?先帝在时,贼来不发兵;先帝死后,拥兵不讨贼,先帝不受你们江南不忠之臣的祭拜!”

这一番驳斥可谓巧妙之际,一则是点明满清八旗入主北京,并非是从大明手中掠夺江山,而是替烈皇复仇;二则指出烈皇被起义军包围时,南方各省按兵不动,是为不忠不孝之臣,不足以号称继承大明正统。清廷如此作态,无疑向天下表面,自己才是为捍卫大明正统而来,南方各省倒成了叛逆了。

南明小朝廷的局势

弘光帝吃了一记暗亏,意识到自己已然在道义上处于不利地位,所谓大明正统的位置大概不会长久。

果不其然,在弘光帝在位的八个月时间里,南明统帅的各路军阀为了寻找所谓“真正的皇室正统”而大打出手,以致长江天险的防御一度无人把守。到了1645年5月,清军对南明发起雷霆一击,攻陷扬州、南京,弘光小朝廷自此覆灭。覆灭之前,弘光帝还不忘最后打一场舆论中,宣布将先皇的庙号改为“毅宗”,取“坚毅勇武”之意。

待弘光朝廷覆灭之后,福建的唐王朱聿键又在郑芝龙等一众武将的拥立之下,对外宣传自己才是大明正统,再度祭拜崇祯烈皇。此为隆武皇帝,是南明的第二个皇帝。偏偏这个时候浙江的防倭总兵有不同意见,坚持推举鲁王朱以海为监国,继续沿用弘光年号,引起隆武皇帝不满。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隆武皇帝又折腾起了崇祯的庙号,将其定为“威宗”。不过隆武皇帝所谓大明正统的日子实际上不太好过,郑芝龙家族作为隆武朝廷最大的武力保障,对皇帝权力多有掣肘,南边的鲁王又让他不得消停。最要命的是北边的清军可不管什么大明正统,他们打的就是所谓正统。

内外交困之下,隆武二年,明军防线为清军所破,皇帝本人也被清军俘获,最终绝食死于福州牢狱之中。

再说回吴三桂这头。吴三桂所谓打开山海关迎接清军,正是打着“为崇祯帝复仇”的旗号。作为“心系烈皇”的“忠心臣子”,吴三桂自然也要为崇祯帝起个庙号。顺治十六年,吴三桂为崇祯修了座小坟,为他上庙号为“明怀宗”。而由于明末清初的混乱局势,在清廷自己的记录中, 为崇祯帝起的庙号更是五花八门,基本是是怎么壮烈怎么起,所谓“钦宗”、“烈宗”、“敬宗”,不知道的倒真觉得清廷上下集体为崇祯帝的逝去而深表遗憾。

至此,我们可以大致总结一下崇祯皇帝有记录的庙号,依照时间顺序,分别是“思宗”、“毅宗”“威宗”、“怀宗”、“钦宗”、“烈宗”、“敬宗”,共计七个庙号。这还是记录在案的,没有记录的崇祯庙号也许又是一笔糊涂账,毕竟后来以台湾为抗清基地的郑经也需要借崇祯的威名来讨伐清朝,西南的永历小朝廷也在打着同样的算盘。崇祯帝生前不能阻挡大明的沦亡,死后倒是余威尚在,人人皆想借助他的威名成就一番事业。

崇祯帝自尽之处,数百年来沉默地俯瞰世事变幻

于是世间就如此吵吵闹闹地争论下去,直到有一天,南明小朝廷再也没有人出来折腾烈皇庙号了,因为清朝终于铲除了全部抵抗势力,彻底完成了统一。

于是最后的最后,烈皇终于迎来了死后的平静。

人们开始思考,崇祯生前,为大明也算是宵衣旰食,励精图治,怎么就落得个国破身亡的下场呢?

而作为明末清初天下百姓而言,华夷终究有别,谁会想到继承天下大统的竟然是关外的女真人呢?如此一来便对这位汉人朝廷的最后一位皇帝颇为缅怀与思念。两相结合之下,思宗的庙号便达成了统一,取代了一众五花八门的庙号,延续至今了。


烟火映长安


汉废帝刘贺啊。又称海昏侯的男人。我们现在之所以称刘贺为海昏侯,是因为其去世时的爵位是“海昏侯”;但我们千万不要忘了他在历史上更为重要的一个身份,就是汉朝的第九位皇帝——汉废帝!现在我们一听名字里有个“昏”字,多少总觉得别扭,甚至认为这其中一定是带有贬义。但实际上还真不是这样,海昏侯名字的由来只是因为他被封侯的食邑封地在海昏县,并没有其他贬损的含义在。而至于海昏县地名的由来,很多学者认为“海”在当时指的是“湖”,现在我们也常称一些湖为海,比如北海、中南海、洱海等等;而“昏”则是指日落的地方,也就是西方了。所以海昏连在一起表示的是“湖西”的意思,具体到当地,则是指鄱阳湖以西。如果说海昏侯这个封号并没有贬义存在;那汉废帝这个称号就不一样了,这可是个地地道道的贬称。其实,“汉废帝”并非刘贺的谥号,因为刘贺历史上的真实处境要比这惨得多。实际的情况是,刘贺好不容易坐了一回皇帝,但最后连个谥号都没捞着,因为史家根本不承认汉代有这么个正统皇帝。而在民间传来传去,则传出了汉代第九个皇帝汉废帝刘贺这么一个说法,于是刘贺经常被误认为谥号“废”。实在是很难说得清,没有谥号和得了一个这样的民间谥号,到底哪个更悲剧。其实仔细数数,中国历史上被废的皇帝正经有一大批,其中在两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等几个朝代,废帝另立或者自立的现象最为普遍。汉代被废的皇帝也有不少:比如西汉初年被吕后先软禁、后废黜、再处死的前少帝刘恭;比如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人借着铲除吕氏家族势力的机会顺手废黜的后少帝刘弘;比如西汉末年被王莽篡位的汉孺子刘婴;以及东汉末年被董卓废黜并毒杀的汉少帝刘辩;和被曹丕废黜的汉献帝刘协等等。被废了的汉朝皇帝很多,但唯独刘贺被授予了一个“汉废帝”的称号。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刘贺是被霍光推上台又拉下马,并且折腾了一顿之后还留下了一个“荒淫无度”的骂名,所以人们更愿意用“废帝”来称呼他;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因为刘贺在位时间太短,仅仅27天就被废,于是他被废的经历和故事更为惹眼,也更容易成为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当然汉废帝刘贺并非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更夸张的是金末帝完颜承麟,即位当天就被干掉,总共当皇帝的时间可能都不超过一个时辰。被废的皇帝有很多,但“废帝”只有他一个。


亲也爱地理爱旅游吗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吟风社,荟聚文史爱好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文化、历史等领域优质内容。

庙号是古代中华文化圈祭祀供奉先代君主所立庙的称号。

古代君主死后,后世会建立专属的“个人庙”来祭祀,但几代之后,需要毁去“个人庙”,祔祧到太庙也列祖列宗一共被供奉。但对于一些有大功于国家的君主,为了表示特别的敬重,会追加庙号,作为“个人庙”的保留。

庙号起源于商朝,在周秦被废止了近千年,恢复于汉朝,泛滥于曹魏。起初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只有少数明君才有,但自曹魏后,几乎每个皇帝都有庙号,而名号的补充只好从谥法里找(当然也有谥法之外的)。

自唐之后,谥号变得膨胀溢美,失去了盖棺定论的作用,反而泛滥后参考谥法议定的庙号,对君主的功过有了评价意义。

下面分享几个笔者认为“有故事”的庙号。

1、后唐庄宗李存瑁

李存瑁是中国唯一的庄宗皇帝,而谥法中的“庄”,可谓是为他“量身定做”。谥法中的“庄”,大概讲了一个大行征伐、多有武功却最终失败的武功君主。

李存瑁是晋王李克用之子,先是袭父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后来称帝。晋王时期,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称帝之后,攻灭后梁,尽取河南、山东等地,而后并岐国,灭前蜀,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打下来五代最大的疆域。但李存瑁沉湎于声色,用人无方,妄杀宗室、功臣,最终死于兵变。

北宋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选入语文课本)便是讨论李存勖沉溺逸乐、宠信乐官而致亡国的史实,讲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谥法》: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睿圉克服曰庄,通边圉,使能服。胜敌志强曰庄,不挠,故胜。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屡征杀伐曰庄,以严厘之。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

2、明思宗朱由检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故事,比较为人所知。朱由检即位后,虽有心为治,却无治国良方,以致酿成亡国悲剧。

朱由检首先被南明福王定庙号为“思”,南明诸朝后改为毅宗、威宗,清朝定为怀宗。“思”的特点是“追悔前过,不眚兆民”,但实际上朱由检在遗书仍然没有追悔前过,觉得自己为奸臣所误。朱由检自缢前,在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谥法》: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不眚兆民曰思;谋虑不衍曰思;柔能自勉曰思;通明爽愿曰思;深虑道远曰思;念终如始曰思;辟土兼国曰思;追悔前愆曰思。

3、唐玄宗李隆基,宋神宗赵顼,明神宗朱翊钧

正统朝代有“玄宗”“神宗”这类“神仙庙号”的,都是国家至盛始衰,然而君主怠政,听任放纵。

唐玄宗李隆基,好大喜功,沉迷戏曲,提倡道教,据一些野史传说晚年已成盲人,如果属实那应该是服用丹药所致。

宋神宗赵顼,志大才疏,摇摆于新党和旧党之间,于势无补,最后的讨伐西夏也惨淡收场。

明神宗朱翊钧,更是二十多年不上朝,深居宫中不知道在干嘛。

《谥法》含和无欲曰玄;应真主神曰玄。民无能名曰神;壹民无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无方曰神;圣不可知曰神;阴阳不测曰神;治民无为曰神;应变远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万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显仁藏用曰神;则天广运曰神。


吟风社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今天我想说说西汉有庙号的皇帝,因为我觉得他们配得上“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这个标准。我们都知道西汉十一帝中,只有四位皇帝有庙号。

高祖:刘邦

如果说秦朝不过是历史的昙花一现,那么绵延400多年的汉朝,则不啻为汉文化的真正奠基者。汉代奠定了今日中国政治版图的基础;汉代确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底蕴;汉代中国人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力量,还是在汉代汉民族的概念开始成形,从此中华民族开始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开疆拓土、纵横寰宇,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民族史诗。而这个伟大的王朝正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平民出身的皇帝刘邦所开创的,他不仅开创了一个伟大的王朝,也拉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刘邦都是一位世界级伟人,是他和子孙们共同的努力,铸就了中国汉文化的宏基伟业。

太宗:汉文帝刘恒

如果说刘邦有功,那么刘恒无疑史有德代表。

刘恒在历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除了推行轻徭薄赋的执政理念,并且一生以孝治国、克勤克俭,这才开创了辉煌的文景之治。

公元前157年,刘恒驾崩,谥号孝文,随后葬入霸陵。刘恒的皇帝生涯,无疑是空前成功的。作为一名人子,他对母亲的孝心令人动容。这位经历过人生离合的大汉天子,从遥远的代地走来,在历史的舞台上书写了辉煌耀目的篇章,他独特的人生经历,使他明了人生的无常与悲欢,这令他的心灵几乎无限贴近他的万千子民,和他所热爱的大汉江山。

世宗:汉武帝刘彻

刘彻是一位旷古罕见的帝王,他所建立的赫赫战功,远播四海;他所创立的朝伟业,鼎立千秋;他北拒匈奴、南逐百越、西越葱岭,一举奠定了中华版图的基础;他内兴礼乐、外开边境,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与荣耀;他总揽英雄、驾驭豪杰,奠定了一个民族鼎立千秋的自信与豪情;他是大汉王朝的天之骄子,代天巡狩,抚育万民。在他的率领下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世界级王朝。

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刘询襁褓入狱,幼游民间,少时继位,毕生图治,开创宣帝中兴。

他与民休息,文治超越汉文帝;他降服匈奴,武功直逼汉武帝。帝国的命脉,在他手中得以延续;帝国的声誉,在他治下重现辉煌。

他的文韬武略不输于任何西汉贤君,他的重情重义令天下为之动容,他从民间走来,引领国家走入全新的时代,那是一个四方宾服、海内大定的时代;那是一个政治清明、国富民安的时代;那是一个百姓富足、文化昌明的时代;那是属于刘询的时代,也是西汉最好的时代。


Crazy灬历史


中国的哪些皇帝庙号,一看就很有故事?我看武则天的庙号就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

在武则天坟墓里,一就知道是一个很不简单的女人,而且这个女人还是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是中国首个两夫妻和葬在一起,而且武则天坟墓立了一块碑,上面并没有没有写字,让人很怀疑和猜测。

武则天很年轻就开始入宫,后被唐太宗识为才人获得封号“武媚娘”。如果要说起武则天的故事,那真的太多太精彩、传奇了。

她一生嫁过过两个皇帝,第一个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当上皇帝很多都评论他是靠“玄武之门”而夺得太子。后又逼迫李渊退位,自己宣布登基称帝,年号贞观元年!

李世民驾崩后李治继承父亲的皇位,为什么武则天会跟李治有关系呢?早在李世民在位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就有私通关系了。后来皇帝驾崩了,要全部妃子宫女去削发为妮,当然“武媚娘也是如此,被迫去当妮姑了的。

后来被李治二次昭回宫,封武则天为“昭仪”,武则天入宫后就开始了她一生的计划和目标了。首先得到李治的宠爱,然后她自己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儿,嫁祸于萧淑妃皇后!最后还因为各种原因萧妃皇后被李治废了,让武则天当上皇后娘娘!

从此,武则天就开始了她的计划,一步步掌管权力,李治一死,武则天就可以严正名胜的登基称帝,为中国第一个女皇帝!





海哥趣说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上庙号为神国君的有四位,知名度高的是北宋神宗赵顼和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宋神宗有此庙号,以相仁三女的个人认知,是褒大于贬,终神宗一世,德厚言宽,知人善任,奉行节俭,勤于政事,当的起好皇帝的名号。后世名之曰神,大抵出于三层考虑:其一是神宗皇帝任期内实行的改革,毁誉参半,朝堂的反对声和民间百姓的抱怨声始终没有停息;其二,大行皇帝的老娘亲对已然山陵崩的皇帝的莫可名状的质疑;其三是臣下议谥之时面对难以调和的实际而做的折中。对赵官家政声而言,命之曰神字,有点憋屈,勉为其难了。

明神宗庙号上一神字,确实与万历的统治活动匹配。万历为君后期,终日神龙见首不见尾,怠惰荒疏,不上朝不见臣,实在让臣子无法评价,无能名也,初期的励精图治夙兴夜寐早已随风直到夜郎西,飘然而逝,半途而废,功业未成。庙号为神,是臣子的宽仁,也是无名可施的妥协。臣议君苛刻,是招祸之源。


相仁三女


圣祖仅有康熙用过,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此外,诸如像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中宗”是中兴之主的庙号,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的人物的特定庙号,也有作为开基者的,例如三国的曹丕和西晋的司马炎、蒙元的忽必烈等都是世祖的庙号。高宗历史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谥法为高宗的一般都是王朝中衰的制造者,要么就是阴险毒辣的代名词,比较著名的就是宋高宗、清高宗,(唐高宗和北魏高宗文成帝是个例外,其实他应该是唐世祖才对)汉朝的高宗汉元帝昏聩不堪,是其父汉宣帝预言的灵验的实际证明,南齐的高宗齐明帝上台除了大杀高武子孙以外,没做过什么像样的事情,连史书都说他唯嗜杀戮。此外,像孝宗、宣宗号称是小治(东晋孝宗、宋孝宗、明孝宗、唐宣宗、明宣宗等,清宣宗就一塌糊涂了)文宗号称小乱(唐文宗、元文宗、清文宗)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