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對於哪些家庭來說,重疾險是必不可少的?

最近應邀做了一次分享。

主要聊了聊:

在不確定的風險面前,如何給家庭搭建起比較完整的保護傘

把風險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節選3.31日的分享,共分為4個主題:

  • 對於哪些家庭來說,重疾險是必不可少的?
  • 3個步驟,判斷你的家庭保障是否完備?
  • 香港和內地保險,從理賠、責任、價格上到底有哪些差異?
  • 從理賠和疾病發病率來看,什麼樣的風險更值得關注?

1、對於哪些家庭來說,重疾險是必不可少的?

做這行業以來,我服務了上百個家庭。

回覆過無數個關於保險怎麼買?有哪些坑?如果規避等等問題。

在眾多的問題裡面,發現以下三個問題,是最有代表性的。

1)、擔心通脹影響,買的保額不夠用

2)、擔心重疾險理賠難,門檻高,總覺得重疾險賠付是非死即殘才能拿到錢

3)、擔心拒賠,不知道什麼情況會被拒賠

乾貨|對於哪些家庭來說,重疾險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關於通脹問題

很多朋友會說,買一個50萬保額的重疾。

未來20年如果通脹了,50萬還頂用嗎?

首先、

這個前提是建立在,用過去經驗預判未來的情況。

但經濟發展永遠是遵循週期規律的。你無法用過去快速增長的10年,去預判未來。

但是你可以預估的是。

你買50萬保額如果中間一直沒有出過一次險,那麼總共保費是20多萬。

但是,這20多萬的保費,並不是讓你一次性交清

而是可以最長分30年付,交到60多歲,相當於分期付款。

在這個過程中,無論哪一年出險了,保險公司會對應賠付。

沒有交完的保費不需要再交了,但是沒有賠付的保障繼續有效。

雖然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情,但是如果交了1年保費,就患重疾出險了,立刻會得到50萬賠付,後面保費不用再交。

間隔期之後再次出險,達到理賠標準,再賠50萬,總共累計6次。

當然,我相信大部分買保險的初衷一定不希望用到它。

誰不希望健健康康一輩子,沒病沒災。

即便一輩子沒得重疾,仍然可以拿到賠付。

身故的時候這個錢會給到你的受益人,遠超過你交的保費。

另外請不要忘記。

現在也許一年交個1、2萬保費對你來說會覺得有點小貴。

但是越往後面這個費用對你來說會是越輕鬆的。

其次、

如果家庭經濟支柱就在眼下十年內得病。

除了保險以外,還有什麼工具能有這麼高的槓桿?

也許你會說,可以賣房,可以用存款。

但如果那樣,你真的不心疼嗎?

想必不論是存款還是房子,你一定最初不是希望拿去看病用的。

而這些明明都是可以用槓桿,讓保險公司出錢的。

再次、

收入增加,身價翻翻了,該加保就加保呀

很多朋友總以為十年前買一份50萬的重疾險,就可以管一輩子。

事實上,我有不少90後委託人,工作前三年先給自己配了50萬重疾打底。

後面幾年收入增加,保額妥妥加到了200來萬。

甚至有些開始規劃養老年金和中高端醫療。

就像我在「200萬重疾險保額,到底夠不夠」裡面說到的。

重疾險多少保額,其實取決於你對自己的判斷認知。

你覺得自己,值多少錢。

第二,擔心理賠難

很多朋友會擔心重疾險理賠,總覺得重疾險賠付是非死即殘才能拿到錢。

害怕買了不能賠。

針對以上問題,可能大家不知道,重疾大疾病保險除了保障重症。

也就是特別嚴重的疾病,治病貴、影響大,日後對生活還有較大影響。

現在大部分主流的重疾險裡面還有中症和輕症責任。

比如說,惡性腫瘤,是各家公司理賠排名前三的高發重疾。

與之相對應的原位癌,也就是癌症早期,歸為輕症。

假如說買50萬保額的重疾險,如果是先罹患了原位癌,輕症責任最好的產品最高可以賠付保額的45%,也就是22.5萬。

賠付過之後,後面的保費不需要再交了,但是沒有賠付的保障繼續有效。

再比如說,腦中風後遺症。

與之相對應的輕微腦中風,歸為輕症,甚至有些保險公司還把它歸中症。

責任比較好的重疾險有中症,賠付比例一般是總保額的50%-一60%。

當然也有一些比較傳統的保險公司產品,創新力度差一點,沒有中症責任。

設計輕症、中症的意思就是,買一份重疾險,並不是非死即殘才可以拿到賠付。

如果先罹患了輕症、或者中症,達到輕症的賠付標準就會賠付一部分保額,好的產品甚至輕症賠付比例可以做到45%。

也就是買一份50萬保額的重疾險,患了輕症可以拿到22.5萬的賠付。

而不是非要拖到他變成重疾才給你賠錢。

此外,現在很多保險公司的產品都有一個非常人性化的責任,叫輕症豁免。

假如說你的保費還沒交完,就出險罹患了輕症、或者中症,那麼不管你交了多少錢,哪怕只交了第一年的保費,

後面沒交完的保費都不用再交了,但是這份保險還是繼續有效。

所以,很多朋友認為那些不可能理賠的重大疾病,其實作為輕症和中症基本都有對應的早期理賠標準。

只是說不同公司輕症的定義、賠付額度會有差異,但並不是說不賠付。

不得不說,輕、中症責任是買保險選產品的時候,除了重症以外第二大坑。

除了輕中症責任以外,我也拿到了2019年各家保險公司的理賠數據,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中英人壽理賠率99.04%

信泰人壽理賠率99.6%

同方全球:99.04%

北京人壽100%

不論是大小保險公司,理賠率高達到97%以上。

有一些公司甚至達到了100%理賠。

總結來說:

保險公司也不是咱的仇人,被保人能夠在早期拿到賠付,趕緊把病治好,

它也可以避免情況拖到更差,不得不賠更多的錢,對大家都好,不是嗎?

3、擔心拒賠,不知道什麼情況會被拒賠

有句話叫,“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這在傳播學上也叫做“弱傳播”。

人們會同情一個事件中處於弱者身份的角色,主動幫他傳播。

相比較大型機構,普通人的慘痛遭遇更能激發人們的同理心和同情心。

所以,儘管保險公司歷年的理賠數據都高達95%以上,去年19 年是達到97%,很多時候該賠的、不該賠的都給賠了。

但當聽到1、2個拒賠案例,哪怕拒賠是因為消費者自己的沒有盡到如實告知義務的問題,還是傾向於相信買了不好賠。

另外,在我們看到的各家保險公司拒賠案例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消費者自身不論是故意還是被誤導,沒有盡到如實告知義務導致的。

比如有大三陽,買保險做健康告知的時候大筆一揮,全部勾選了沒問題。

未來出險了保險公司做核賠,診斷記錄等數據大多能夠聯網查到。

另外有一類情況比較特殊,那就是等待期內出險的問題。

保險公司設計這個等待期主要原因是為了防止一些人故意帶病投保,給保險公司造成逆選擇。

但的確會存在有時候發病特別猛,等待期內就發病了的情況。

這個時候就要看具體的條款了。

有些公司是等待期內發病並確診,退還保費,該項責任終止,合同繼續有效。有些公司是等待期內發病並確診,退還保費合同也就終止了。

有些公司是規定發病就算出險,那麼在等待期內發病就被認為出險,無法得到賠付。

這個時候也是從另一個維度體現專人專事的重要性。

試想,如果生著病、繼續交保費,還有操心打官司,想想都覺得挺難的。

那麼對於哪些家庭來說,重疾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一個人患一次重疾,從表面上看,是治病、做手術等等這些費用。

但實際上,則背後還隱藏著吃藥、養病、還房貸等等問題。

我們都知道,社保不能報銷的自費藥,而一些特效藥、靶向藥物效果好,但是價格貴。沒有保險,你就得自費。

以奧斯替尼為例,一盒好幾萬,一個療程要吃掉幾盒。

如果說是比較罕見的重大疾病,那麼治療花費動輒百萬,甚至上千萬。

乾貨|對於哪些家庭來說,重疾險是必不可少的?

以我身邊朋友的兩個真實情況為例。

有個2歲多的寶寶,被診斷為神經母細胞瘤這樣的少兒特定重疾,國內輾轉找了多家三甲醫院救治,沒醫院敢接。

最後找到了海外的一家醫院,前後治療費用花了2000多萬,賣掉了北京的一套房子。

但說句實在話,像朋友這樣的還算幸運。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資金去買房,而且賣完了,住哪兒呢?

重大疾病,其實指的不僅僅是疾病嚴重程度高,更是指的是對日後的生活影響嚴重的疾病。

一般罹患重大疾病,治病需要一年,養病需要2-3年。

這裡面就隱含著可能不能繼續工作,收入面臨中斷。

這時候你的花費並不會減少。

房貸繼續要還,孩子繼續要養,還涉及到出院之後的護理費、藥錢、贍養老人的費用。

所以。

  • 如果沒有重疾險,治病的錢從哪裡來?
  • 誰來替你還房貸?養孩子?給父母養老?
  • 你有被動收入嗎?
  • 你如果不幹活了,老婆可以養活家裡嗎?

總結下來:

如果沒有被動收入,必須要靠主動的上班、工作才能有收入。

一旦停止工作,收入也就中斷的家庭。

重疾險是必須要有的。

2、 3個步驟,判斷你的家庭保障是否完備

既然對於大多數朋友來說,重疾險非常有必要。

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判斷自己的保障是否完備,或者對於正在配置的朋友來說,如何確定判斷這款產品適不適合自己呢?

我把如何判斷你的家庭保障是否完備,分為了兩個部分。

1)一個是從人的維度去衡量是否完備。

首先我們來看看,常見的家庭保障不完備最明顯的3類特點。

乾貨|對於哪些家庭來說,重疾險是必不可少的?

1、成員錯配

就是給負責賺錢養家的經濟支柱,沒有配夠,甚至壓根沒有配。

而給孩子配了很高的額度。

也有一些朋友,自己有比較高的房貸,也是家庭收入支柱,但優先想給父母配套齊全的保障,自己的並不著急。

我服務的上百個家庭裡面,不乏每年交保費交個20、30萬的,但最終把保單拿給我做體檢的時候會發現。

該配的成員保險沒有配,買了不少捆綁產品,買到的產品責任並對不起所付出的價格。

2、保額偏低

保障這件事情從來不是一錘子買賣,也不是一張保單管終身一勞永逸的事情。

這個東西就有點兒像咱們買房子。

剛畢業小年輕,白首期間,最開始靠自己勞動可能只能買個一居室。

後來收入增加了,家裡添丁了,房子不夠住了,你會想著怎麼去換成2居、甚至三居室。

保險是一個道理。

剛畢業的年輕,50萬保額打底,並不是說買一個50萬保單就可以管一輩子。

隨著收入增加,你的身價也在漲,該加保加保、該升級升級。

那麼做到一個200萬保額保費是多少錢呢。

如果是選擇性價比高的,通過組合多家保險公司產品,比如選擇一些責任好的,多次賠的,一些單次賠付,價格便宜點的。

28歲左右投保,總保費一年2萬多。

當然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健康情況適合的產品,以及對應的承保結果也是有差異的。

年齡越大,保費會相應高一些。

比如說30歲的人,買責任比較好的重疾,50萬保額,一年保費不到1萬。

如果是40歲來買,那差不多要2萬多,而且還不一定能買得了。

健康如果異常較多,足以影響到承保的,可能加費承保、除外責任承保,甚至拒保。

大家不要覺得保險,尤其是健康保險是掏錢就能給辦的事兒。

健康一些異常比如結節啊、結石啊、心電st波段改變、早搏啊。輕則除外責任,加費。

嚴重的直接就是拒保。

比如說新發肺結節,不是之前罹患過肺結核留下病灶,通常直接就是保不了。

在我最近一個月經手辦理的投保當中,每5個人,至少有1個是除外責任承保,每10個人裡面,至少有1個給了拒保,或者延期。

而給了拒保或者延期,90%以上30歲上下,甚至很多人連30歲都不到。

3、責任不全

很多朋友錢沒少花,一年交個幾萬保費。

最終買的是重疾只賠付1次的產品,不能支持多次賠付,也沒有癌症二次賠付。

即便有多次賠付,也是你自己花錢單獨附加買的。

而且這樣類型的產品,大多數還有暗坑,比如把最高發的惡性腫瘤、重大器官移植、終末期腎病分到一組。

變相降低二次賠付概率,但是錢沒少收。

乾貨|對於哪些家庭來說,重疾險是必不可少的?

或者一些重疾產品捆綁兩全責任、兩全這部分要單獨加錢,如果可以活到70歲,那麼可以領錢,但領的並不多,不如單獨自己去買年金划算。

而如果是70之前理賠過重疾,對不起,領錢的這個功能也終止了。

還有一些產品是捆綁終身壽險,保費是交了兩份,但是如果先罹患重疾,後面再身故,壽險保額也不會賠付。

還有對於特定人群,比如 0-3 歲孩子。

有不少產品是不保障雙耳失明、雙耳失聰、語言能力喪失。

但這些疾病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其實很高發。

再比如對於老年人來說。

有一些產品對阿爾茨海默症、運動神經元病、帕金森病只保障到 70 歲。

而上述疾病70歲之後正是高發年齡段。

這些都是常見的一些坑。

總之我幫很多家庭做保單體檢和保障升級。

看到之前的花錢冤枉的不計其數。

2)從錢的維度去衡量是否完備。

關於金錢的風險,總結下來不外乎以下幾點:

  • 靠努力賺來的錢,靠實力虧掉了;
  • 自己的錢,沒有加以保護,最後變成了別人的錢;
  • 自己的錢,沒有事先規劃,給到了不想給的人;
  • 自己的錢,不加以合理配置,悄悄在縮水貶值;
乾貨|對於哪些家庭來說,重疾險是必不可少的?

去年開始,聊到過很多家庭和個人,開始給自己存收益寫進合同的年金產品。

比如「為什麼要買年金,一定要看的」這一篇就回答了上面的幾個問題。

除此,「年金相比其他儲蓄產品,有哪些優勢」也有聊到過。

關於重疾險後面兩個話題:

  • 香港和內地保險,從理賠、責任、價格上到底有哪些差異?
  • 從理賠和疾病發病率來看,什麼樣的風險更值得關注?

我們下篇文章,接著聊。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

點個在看再走哦~

今天週四,有個好心情

更多保險乾貨和案例知識,講給你聽~


相關閱讀:

乾貨|對於哪些家庭來說,重疾險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Kris:

R&F創始成員,資深保險經紀,金融碩士,簽約作者,終身學習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