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什麼不向日本出售鴉片反而對中國實行鴉片戰爭?

黃基成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就是一個國家執行力的問題?

美國禁毒有100多年曆史,為什麼到今天使用禁毒不能成功?

因為美國有數量眾多的癮君子,他們需要毒品。有人買,自然有人賣。

對於中國來說,鴉片之所以搞到鴉片戰爭時候的猖獗地步,根本原因在於國內禁毒不利,導致出現了數量巨大的癮君子,連道光皇帝都吸。

到了1840年的時候,鴉片已經成為國家的重大問題。

究其根本來說,如果滿清開始就嚴格控制,保持吸食鴉片者只是很少數量,那就沒有鴉片問題。

實際上,滿清早在雍正時期就開始禁菸,禁菸到咸豐時期反而由道光元年(1821年)的4000餘箱,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間猛增到40200箱。

可見,滿清政治執行力基本是0。

相反,日本政府禁毒是非常厲害的。

德川幕府下令,吸食鴉片一律處斬,至少也是流放。這不是說著玩的,而是抓住就真的這麼做。

大家注意,鴉片不是海洛因,還是相對容易戒掉的。吸鴉片的爽和砍頭相比,恐怕大家還是選擇保住腦袋。

於是,日本抽大煙的人群一直不多。

其實,臺灣也是如此。

資料這麼寫:甲午戰爭後,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日本人發現這裡的臺灣人也喜歡抽大煙,吸食者數量高達14%。日本按照國內那套,對吸毒者嚴控。除了不允許老百姓接觸毒品,導致吸毒新增人口以外,對舊有吸毒者進行幫助戒毒。

他們派警察給癮君子發執照,以遠遠低於黑市的價格給他們提供鴉片,定量定期發放,嚴加管制,確保走私者與官方渠道無力競爭,確保沒有人嘗試吸食。

這樣,老癮君子死去,新癮君子很少。40年後,臺灣吸食者數量降低到了0.5%。

同時,日本在看到中國鴉片戰爭的慘狀以後,也禁止鴉片輸入。

日本人運氣很好。在鴉片戰爭時期,英國國內還是合法銷售鴉片,賣鴉片不違法。

而到了“安政五國條約”(即《日米修好通商條約》、《日英修好通商條約》、《日仏修好通商條約》、《日露修好通商條約》和《日蘭(荷蘭)修好通商條約》簽訂的時候,已經是10多年後,英國國內已經認為鴉片是不道德的東西,開始抵制,默許了日本幕府抵制鴉片進口。


其實,鴉片為什麼屢禁不絕,因為它就像今天的色情和賭博一樣,是一種灰色生意。從這個灰色生意中得利最大的就是滿清政府的官員和官吏。

你要是禁菸,等於斷了這些人的巨大財路,又怎麼可能呢。

所以林則徐到了廣東,很多人對他恨之入骨。


薩沙


中英鴉片戰爭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的市場,扭轉貿易逆差開打的,最終清朝輸了,自然鴉片輸出就肆無忌憚了。英國也想用鴉片來毒害日本,只不過日本硬氣,和英國拼了一把,竟然沒有落下風,讓英國人高看一眼,最後和日本結成英日同盟關係,既然盟友,就不能向日本銷售鴉片嘛,不好意思下手不是!



清朝輸掉了鴉片戰爭,長期以中國為師的日本震驚了,意識到了西方國家的強大,同時也深入研究鴉片戰爭,因此日本對鴉片採取嚴厲的措施,禁止國民吸鴉片,販賣鴉片的都被處死,嚴厲的政策導致了日本國內很少人抽鴉片,沒了市場自然就沒有鴉片的生存空間了。接著英國真的找上門來了,日本的態度和清朝完全不同,你英國要進入我日本大門完全沒有問題,日本市場隨時向英國敞開,日本這麼爽快,隨後英日雙方就簽訂了通商條約。能不用戰爭手段就打開了日本的大門,英國人當然是樂意的,自然就不能像清朝那樣用鴉片的貿易打開日本的市場啦,英國人需要的是暢通的貿易賺取錢財,既然合法的貿易能賺錢,何必要通過對日本銷售禁止的鴉片來賺錢呢,何必多此一舉呢,真的沒必要呢!



當然英國政府沒有意願去販賣鴉片,但是不能抵擋住英國的商人有販賣鴉片的想法啊,雖說日本禁止鴉片,市場少,可也是肉啊!英國商人當然希望政府用武力逼迫日本取消鴉片的禁令來達到銷售鴉片賺取巨大利潤,這是商人正常的訴求,就像英國和清朝打鴉片戰爭一樣。歷史上還真的發生了一場英國和日本的戰爭,那就是“生麥事件”。1862年在日本第二大城市橫濱的生麥村,有三男一女的英國商人走在街上,剛好迎面碰上了薩摩藩主島津久光出行的隊伍,按照當時的禮儀,平民見到藩主那是要下跪的。可囂張的英國人,認為我堂堂英國人怎麼可能向你日本猴子下跪,那是侮辱我人格,我英國人只有別國向我下跪的道理。結果雙方鬧開了,經過交涉,同意英國人可以不跪,但是要給我藩主讓路,站一邊去,結果英國商人領隊查理遜憤怒了,憑什麼我給你讓路,應該是你給我讓路才對。雙方爭吵不休,最後爆發武力衝突,查理遜剛拔出槍想開槍,結果被一個武士給捅了一刀,肚子被刨來,腸子流了出來,但是沒有死,接著又有一個武士再捅一刀,查理遜當場死亡,其他兩個英國男人也受重傷,剩下的女人被嚇怕了,回去後不久也死了。



生麥事件發生後,英國政府徹底憤怒了,立刻派出7艘軍艦去到日本討回公道,日本面臨英國的武力施壓,也害怕了,當時統治日本的德川幕府認慫了,我賠償你10萬英鎊就行了吧,英國不願意了,賠償是需要的,還要交出肇事者,嚴重處罰。德川幕府為難了,薩摩藩主島津久光可是日本最牛的諸侯,自己管不了,就說你英國人找他本人去吧!於是英國的戰艦就駛去薩摩藩的領地鹿兒島找島津久光算賬去,結果雙方交涉,英國原本的想法是不想事態擴大低調處理就是啦,你隨便交個人讓他剖腹謝罪就完事了,但由於翻譯錯誤,日本人誤以為是交出島津久光去剖腹,島津久光聽了之後憤怒了,又不是我乾死你的,你要我捅肚子,沒有道理嘛,剖腹那多疼啊,才不願意呢,要打就來,誰怕誰啊,交人是不存在的!島津久光拒絕了英國人的要求,雙方不歡而散,既然談不了,那就武力解決,雙方就這樣打起來了!英國軍艦上的一百多門火炮對鹿兒島狂轟亂炸,可薩摩藩也不軟蛋,剛好鹿兒島岸邊有火炮陣地,日本的火炮也向英國軍艦炮轟,雙方這一對轟,結果是英國反而是死了幾十人,日本才死了幾人,英國的一艘軍艦也重創了,英國人終於認識了日本人的彪悍,原來日本人這麼猛啊!其實那是英國人輕敵了,你這麼靠近別人的炮火防禦陣地,當然一打一個準啦!就是這場戰爭,讓英國政府改變了態度,對日本另眼相看,而日本也終於認識到了英國的強大,下定決心全面向英國人學習,這樣一來,最終英日結成同盟,關係上升一層,既然是盟友了,英國就要尊重日本禁止鴉片的命令,也就不向日本銷售鴉片啦!可以說是日本的硬氣,讓英國沒有銷售鴉片的想法了!



所謂面子是自己掙回來的,一場鹿兒島炮戰讓英國人尊重了日本人,既然尊重你就不會欺負你,也就不會用鴉片去毒害日本了,只有實力才會讓別人尊重你的權利和利益啊!當然還有政治的因素,因為當時沙俄在歐洲那邊咄咄逼人,而且在東邊,沙俄也是向清朝滲透,威脅到了英國人的利益,所以英國很想在亞洲扶持一條狗盯著沙俄,本來英國看好清朝,結果清朝太軟蛋,而日本雖說國小人少,可夠彪悍啊,一場炮戰讓英國人覺得扶持日本當遏制沙俄的橋頭堡更有用,所以就和日本結成了盟友,也就不向盟友的日本銷售鴉片了,這就是日本自己硬氣掙回來的,比較清朝的軟蛋就強太多了!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罌粟花和“大煙桃”,需用竹片刀將“煙桃”割破會出現白色的漿汁冒出,當白漿蒸發和氧化之後會形成淺褐色的膏狀物,就成為鴉片的前體,再用竹刀刮下來收集,然後通過比較複雜的熬煮才能成為鴉片煙。

其實,鴉片這東西不是清朝中後期傳入我國,而是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就由西班牙、葡萄牙傳教士/商人帶入我國,甚至《本草綱目》都記載過此物(叫做“阿芙蓉”),當時數量極少是當做藥物的,它甚至被外國人帶進了紫禁城,嘉靖皇帝就服用過它,由於產生了過度的快感使身心“大悅”,嘉靖皇帝賜名“福壽膏”,電影《東方不敗》第一部裡就有它。

東印度公司的鴉片庫,“印度大土”是鴉片當中的上品,重量通常在10磅一個鴉片煙球,外面用菸葉包裹,放在庫裡保存3年以上使其陳化,去除雜草味道,吸食時會產生一股妖豔的酸甜味兒,勾人魂魄,鴉片煙毒害是因為有其魅力所在,它要是一股臭味兒怎麼會有人吸食它?

英國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開始了全世界的資本和商品輸出,由於久聞東方兩大國:中國和印度非常富有,隨即英國在17世紀入侵印度...由於當時南亞次大陸土邦林立,英國通過利誘、鎮壓...等手段,在印度殖民的比較順利,還成立了集:軍政貿為一體的殖民地管理部門“東印度公司”,管轄南亞次大陸和東亞航線上所有的物流交易。

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會見英國特使馬戈爾尼(當過殖民地總督,以行政治理的眼光審視當時的清王朝),跪下那個小孩是英國副使亞當東(情報專家,繪製了許多當時中國的社會/軍事和風土人情...圖畫)的兒子,就是這個當年孩童幾十年後在英國議會極力的要求英國派出艦隊發動“鴉片戰爭”。

由於當時的中國早已經是統一的國家,有一套完善的文官行政管理體系,英國人沒辦法在對當時很強大的中國發動戰爭,只能是乖乖在廣州做生意,通過“東印度公司”進口中國的茶葉、高級瓷器和絲綢...等,對英國來說的生活必須品和高檔奢侈品。

英國人繪製的浙江、福建一帶的茶場。

但從英國進入到“廣州十三行”再到1830年前後,英國與中國的貿易存在著極大的逆差,原因是英國雖然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實現了初步的工業化大生產,滿以為布匹、鐵器...等物在中國賣出好價錢,能大賺特賺一筆,可問題是中國當時是農耕自然經濟,基本上是“男耕女織”,比如說:英國布雖好也便宜但是需要花錢買,當時中國富有階層穿綢緞、普通老百姓穿土布,土布這東西有個織布機就能在家裡紡出來,根本不需要去外面購買,再不行拿一袋米或者其它土特產品去會織布的人家交換...結果就是英國的機織布賣不出去,更甚的是英國人並不瞭解中國,認為中國人“拿兩根木棍”吃飯不文明,然後就運來了大批的刀叉🍴...搞出了這樣的笑話。

那麼,英國貨還有啥值得中國人購買的?就是鐘錶還行(在故宮博物院可以看到很多英國鐘錶,當時英國製表水平相當於現在的瑞士),可問題是鐘錶完全是高檔奢侈品,除了貴族、有錢人外根本沒有老百姓去買,就像現在的“百達翡麗”、“積家”...有幾個人買得起?市場太小了!相反中國的茶葉...等製品反而是英國人當時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在英國人運鴉片到中國之前短短的十年時間貿易逆差達到了9000萬兩白銀(以前有多少沒有計算,但肯定超出更多),這麼高昂的貿易逆差讓英國人坐不住了,在深入的研究了中國社會之後開始將鴉片大量輸往中國。

清· 象牙杆鑲銀烏木嘴煙槍,國家上層建築每天不合計怎樣治理國家,反到把煙槍做到這樣的極致,能不亡國嗎?

英國人運進鴉片開始是以“藥品”的面目出現的,而鴉片這東西極少量使用確實是有:去熱、陣痛、止腹瀉...這樣的療效(《本草綱目》裡也是這樣記載的)開始價格極度的便宜,並且免費吸食...久而久之這玩意出現的“奇幻”就在中國上層社會開始流行起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嘉慶皇帝就抽鴉片)老百姓也開始吸食鴉片,由於它破壞中樞神經很快就形成了煙癮,在不吸食後身體馬上就會出現疼痛難忍、精神萎靡...等症狀,只得再次復吸,然後英國人就開始提高批發/零售價,然後就是富人變窮人、窮人傾家蕩產。

真是昏睡百年呀!麻痺其思想、萎靡其精神、破壞其體魄、掠奪其財富...就是英國人殖民主義者的目的,這是國家性質的集體犯罪行為!

包括當時的有錢人家的女眷都吸收鴉片,認為這是一種“時尚”...國家是怎麼垮掉的?就是因為這種麻木不仁!

至於說為何英國沒有向日本販賣鴉片這個事情還是因為沒有消費群體的問題。英國人在16世紀大概相當於我國明朝嘉靖年間就到過日本,甚至有英國人擔任過德川家康的外交顧問,幫助日本人處理與其他國家的關係...1800年代當時的日本比較貧窮,英國普通貨品在哪也沒啥銷路,就是把鴉片運過去日本老百姓沒錢消費,也甭指望賺錢,因為商品是需要有市場和大眾消費群體才行。

明治維新後日本以英國為榜樣,社會政治制度仿效的是英國的“君主立憲制”,而且海軍更是以皇家海軍為榜樣,編制、訓練、條令條例,甚至艦上用餐也全面實行拿來主義,比如說:現在“海自”伙食當中有咖喱牛肉飯,就是明治時代學習英國皇家海軍的遺風。

而在國際政治上英國當時視日本為“戰略伙伴”,希望日本在遠東抗衡“帝俄”,日俄戰爭期間英國就是支持日本的,所以英國從經濟、外交...諸多方面考慮沒必要往日本傾銷鴉片,而“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當時的日本有識之士也見識到了鴉片的危害,明治維新時代更是重法重刑整治毒販,所以日本沒有出現鴉片氾濫的事情。

這張油畫上的情景都很熟悉,但一個國家不僅僅是一次虎門硝煙就能進步和警醒的,而是從上層建築開始到下層普通百姓,要經過多次的屈辱,才能主體性的覺醒,才能拿起武器反抗外敵入侵。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碑文我們要牢記!


皇家橡樹1972


下面已經有很多人回答這個問題,不過多是以中國為主體進行分析,我就從當時日本的情況來說一說吧。鴉片戰爭的時候,日本正是明治維新之前,英國沒有向日本銷售鴉片嗎?答案是否定的!

根據記載,鴉片在公元前3400年就已經有栽培,在埃及的歷史上,公元前1500年的時候,有鴉片的製造記錄。當時將其作為鎮痛劑來使用,之後傳播到地中海沿岸,同樣是使用在醫學領域,大概5世紀的時候,鴉片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中國。在公元11世紀的時候,鴉片具有上癮性的認知逐漸明確,被西方國家認為危險物品。但是,鴉片貿易,並非沒有在日本進行,日本的鎌倉時代就有使用鴉片的記錄,室町時代日本拿到了鴉片種子,開始種植,但是沒有成功。江湖時代,在日本現在的山梨・和歌山・大阪等地,都有種植鴉片的記錄,生產量很少,只是用於藥用。

日本未被鴉片侵襲的原因

  • 政府的命令禁止

現在主流的說法是,日本看到中國被鴉片侵蝕,在鴉片戰爭中戰敗,進行明治維新明令禁止了鴉片,其實其中還有一些小故事。日本德川幕府雖然被倒幕派打倒,但是德川幕府的外交手段確實讓人佩服,其外交政策一直是國益與國民,不過由於其實力確實很弱,也簽訂了一些不平等條約,比如《五カ國條約、日米修好通商條約・日英修好通商條約・日仏修好通商條約・日露修好通商條約・日蘭修好通商條約》,但是在這些條約中,都有一條,那就是:禁止鴉片交易。這一條約,被明治維新之人繼承。日本官方的明確表態,讓日本民眾本能的認為,鴉片是一種危險的東西!

  • 日本不是歐美殖民地對象

這點其實也很重要,販賣鴉片的目的除了掙錢以外,還有就是麻痺該國的有生力量,進而將其變為殖民地。日本當時的體量,完全不能夠與清朝相比,歐美從日本也掙不到太多錢。當時日本沒有資源,並且地震頻發,只是一個島國,歐美各國只是將日本作為“換金”場所而已。日本曾經是金礦大國,但是江戶末期,已經被採掘乾淨,剩餘不多。

再從勞動力上來說,日本人口遠遠比不上中國人口,雖然日本有著獨特的文化,但是與西方相差甚遠。歐美古代的記載中,日本是一個獨特的東方國家,而且是地震大國,自然災害嚴重,即便是佔領了,也無法發揮其有效的作用。加之,西方的基本戰術是騎馬,日本平原較少,山地繁多。花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攻佔日本完全是得不償失而已!

結束語

所以,日本免除了被鴉片攻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個是自身,另一個是鴉片銷售國。假如將鴉片當作商品的話,如果不能夠掙到錢,那麼也就沒有理由在該地銷售了!

部分文章介紹:

《 在日本工作,真的“美好”嗎?》

《亞洲最“親日”的國家:越南!將日本二手貨視為“寶”》

《華為日本公司:從不被看好,到受到尊重》


日本二三事


首先評論一下其他人回答的。薩沙所謂這是國家執行力不足,是缺乏說服力的。這種說法意思就是:如果滿清的執行力也很足,禁菸也像德川幕府一樣足夠堅決的話,英國就不會向滿清出口鴉片了。

這種說法當然是不成立的,因為事實已經證明了:當滿清打算要有執行力地堅決禁止鴉片,進行虎門銷煙的時候,英國就選擇了發動戰爭來迫使大清帝國接受鴉片走私。

換句話說,無論滿清執行力是否充足,英國都要選擇向中國賣鴉片——如果滿清執行力太充足的話,就打到滿清屈服。

所以可見:“執行力”根本不是一個考慮的因素。

那英國為什麼向中國賣鴉片?

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英國要扭轉貿易逆差。英國要向中國進口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同時中國卻沒有向英國進口多少東西,那英國用什麼來支付這個貿易逆差呢?就是通過向南美洲出口工業製成品,換來南美洲出產的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然後再用這些貴金屬支付向中國進口產品的費用。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南美開始獨立戰爭。因為戰亂南美向世界輸送黃金白銀的通道受阻,英國難以取得足夠的貴金屬向中國進口中國的產品,貿易逆差越來越大,導致英國的白銀流向中國。為了扭轉這種局面,英國才想辦法向中國出口鴉片,來平衡貿易逆差。

這樣一想就非常明白了。英國和日本有什麼貿易?沒有。事實上直到中國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德川幕府實施的還是鎖國政策,禁絕一切除荷蘭和中國以外的外國人與日本貿易。而且對外貿易的港口也僅限於長崎等少量地方。因此當時的英國和日本貿易額非常低(如果有的話),也就不存在英國對日本貿易的逆差,英國也就沒有必要向日本出口鴉片來平衡貿易逆差。

這才是英國拼命向中國走私鴉片,而不那麼賣力向日本出口鴉片的真正原因。


唐律疏議


其實鴉片早就在清朝初年已經偷偷的進入中國,但偷運的量並不是很大,處於慢慢培養秦朝人抽大煙的習慣,積累消費人群。雍正皇帝在位期間平均每年流入中國的鴉片也就200多箱,規模不算大,但對吸食的人和家庭影響巨大,於是雍正皇帝得到具體的報告後,清朝開始禁止鴉片販賣。(青年雍正像)

1729年,雍正皇帝下達《興販鴉片及開設煙館之條例》,應該是世界上第一個禁毒法令,法令中規定:

興販鴉片者,枷號一月,充軍;私開煙館,視同邪教組織,引誘人吸毒,判死緩,為從杖一百,流放三千里,袒護的人一律杖一百,判刑三年;

不過清朝越禁止,商人甘願冒風險的利潤就越大,到嘉慶皇帝時期,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每年達到5000多箱了,不到一百年的時間,瘋狂增長了25倍,清朝民眾吸食鴉片的人群已經慢慢培養起來了。道光帝時期,居然有幾個王爺吸食鴉片上癮了,可以想見鴉片在清朝已經傳播的上層社會了。(光緒年間的禁菸告示圖)

為何英國不向日本輸出鴉片?

鴉片的危害日本人也是知道的,德川幕府(1603-1868)時期,對待鴉片實行嚴格禁止政策,不但是販賣人會受到嚴懲,就是吸食者被抓到後輕者流放,重者直接處死。吸食鴉片的惡果那是一人吸食全家遭殃,日本土地少,人口多,鴉片的影響太厲害,德川幕府對待鴉片的嚴格政策也能夠執行到位,全國上下幾乎對鴉片“零容忍”。

1853年,美國海軍司令佩裡用大炮轟開了日本的國門,要求開國通商。德川幕府的軍隊打不過美國人艦隊,只好乖乖的簽署了《日美親善條約》(日本都翻譯成這樣,中國翻譯成《神奈川條約》)。佩裡友好的提醒日本幕府的官員,要小心英國的鴉片貿易。(打開日本國門的美軍海軍將領馬休·卡爾布萊斯·佩裡,Matthew Calbraith Perry)

英國人同清朝打了兩次鴉片戰爭,徹底轟開了清朝的國門,鴉片貿易得以順利進行。此時英國人的目光轉向日本和朝鮮,英國人尋機也想打開日本人、朝鮮人的大門。按照先強後弱、先大後小的原則,英國人找茬也要和日本進行通商。1854年,日本和英國簽訂了《日英親善條約》(Anglo-Japanese Friendship Treaty),德川幕府拒絕鴉片輸入貿易。

1862年9月,四個英國商人在日本橫濱郊外的生麥村遇到日本武士沒有按照禮儀躲避到路邊致敬,享有特權的日本武士動手砍死了一個英國商人,英國同日本的戰爭由此爆發,歷史上稱之為“薩英戰爭”,是薩摩藩同英國艦隊之間的戰爭。此戰雙方打了個旗鼓相當,日本賠償英國25000英鎊了事,而英國人也知道日本沒有多大的鴉片市場,沒有多少油水可撈,從此作罷。(薩英戰爭圖,英國軍艦攻擊日本鹿兒島)

朝鮮王朝政府也已經看到了鴉片的危害,可以開放國門通商,但鴉片貿易是禁止的。英國人在日本和朝鮮嚐到了閉門羹。

據統計,18世紀末期,美國人吸食鴉片的比例是3000:1,而日本則是17000-18000:1,也就是說1.7-1.8萬個日本人才有一個吸食鴉片的人,數量少的可憐。

英國的鴉片戰爭為何只針對清朝?

自明末一直到鴉片戰爭前夕,清政府和英國的貿易是不對稱的,清政府在對外貿易中獲得鉅額的貿易順差,而英國的則是逆差,英國及其殖民地是白銀的淨輸出國,白銀大部分都流入清王朝。英國商人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開始下三流的手段,向中國輸入毒品鴉片。

清王朝的禁菸運動觸動了英國商人的利益,英國悍然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目的是徹底打開中國的大門,傾銷工業產品和毒品鴉片。當時的清王朝在世界上是一個大國,國土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英國人覬覦中國人的財富,打開國門用軍事和經濟手段獲得鉅額利益。(日本郵政發行《日美友好通商條約》簽訂100週年圖,雙方正式批准時間為1860年)

至於日本、朝鮮國土狹小,市場前景不是特別看好,只好放在清王朝開關之後了。

二十世紀初年日本人種植鴉片研究

日本學者對日本在二十世紀初期的鴉片種植有過深入研究。日本在甲午戰爭後侵佔了臺灣和澎湖列島,它也需要彌補戰爭的傷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取代了英國在遠東地區的鴉片貿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麻藥(鴉片)生產國。

日本在1905年開始在三個地方實驗種植罌粟:中國的廈門、臺灣、日本的大阪三島,1905年的產量是4096斤,1906年產量為4024斤。1905年、1906年日本鴉片種植的均價在9.5日元、8.8日元,而產于波斯的鴉片價格卻在7.45日元,日本種植鴉片明顯是賠本的買賣,因此日本的鴉片種植無疾而終。

1913年,鴉片價格每斤到達13日元,於是日本開始拓展鴉片的種植,在國內和臺灣都進行種植,很快成為世界第一。(虎門銷煙圖)

日本人雖然種植鴉片,但嚴禁日本人吸食,就連臺灣內的人也嚴格禁止吸食,全部用來做貿易,賺取外匯!


穿越再現彼岸


據史料記載,鴉片最早出現在唐朝乾封年間。到了兩宋時期,鴉片被用於治病消災,其製品被稱為“魚餅”和“佛粥”。

“鴉片”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成化年間,別稱有“阿芙蓉”、“雅片”等。

十七世紀,荷蘭人將鴉片帶入爪哇一帶,隨後連同方法傳到東南沿海,同時在東南亞經商的國人也將鴉片帶回廈門等地。

十八世紀末,清朝的鴉片市場一直操縱在葡萄牙人的手裡。經過半個世紀的經營,每年向清朝輸入的鴉片有一千箱。英國人是後來者居上。

英國工業革命開啟後,促使其向外開拓商品市場及殖民地。英國人到達印度後,於1600年成立了東印度公司。

東印度公司在壟斷東南亞貿易後,向東繼續擴張,最終將目標指向清朝。

早在十八世紀初,東印度公司已在廣州設立商館,鴉片已經小規模到達國內。

當時東印度公司的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到清朝禁菸時達到巔峰。據統計,從1710年到1759年,有2600多萬鎊的金銀流入清朝。

十九世紀前期,清朝每年貿易順差達三百萬兩白銀。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我國茶葉和絲綢在歐洲的暢銷。為了走出困境,英國發起了鴉片戰爭。

東印度公司早已發現散居東南亞的華人極易染上鴉片的癖好,由此推斷清朝百姓也是如此,因而他們斷定鴉片在清朝有廣大的市場。

東印度公司確定的策略是,先從英國輸出棉織品到印度,然後從印度輸出鴉片到清朝,最後英國再從清朝購買茶葉等產品。

這樣,通過鴉片所得的錢財來支付買茶葉的錢,這種貿易被稱為三角貿易。

十八世紀後期,英國運往清朝的白銀因鴉片的傾銷而銳減。據保守統計,在1806年到1809年,有700萬兩白銀從清朝流入東印度公司。

到十九世紀,英國輸入清朝的貨物總值裡,鴉片佔到三分之二以上。從1837年到1838年度,輸入清朝的鴉片,比清朝全部商品總值都高。

英國的鴉片貿易是在清朝實行禁菸時發動的,它破壞了大清的禁菸政策。為了獲得鉅額利潤,英國憑藉武力迫使清政府屈從,這也是爆發鴉片戰爭的原因。

英國向清朝傾銷鴉片之際,日本正處在江戶時代後期。當時的日本很少與其它國家進行貿易,基本上是封閉的狀態。

等到英日簽署通商協議時,鴉片被確定為非貿易品,所以不會出現鴉片貿易。再加上日本當時處於明治維新前期,敞開國門向西方學習,鴉片也就失去意義。

鴉片戰爭二十年後,包括英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意識到鴉片的危害,各國都不再將鴉片最為扭轉貿易逆差的特殊商品,所以日本才沒有被鴉片毒害。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日本幕府的禁菸政策,使國民認識到了鴉片的危害性。

所以,鴉片才沒有在日本興起風浪。


野史也是史


直接點說:當時的日本窮的跟鬼一樣的,人還少,島又小,還沒礦產。

英國人當年看待日本,和你今天看待非洲窮國沒什麼區別。

當時英國搞工業革命,有錢了,產生了中產階級,中產階級是需要所謂的“消費提高”的,中產階級當時需要的是什麼呢?

茶,瓷器,絲綢。

尤其是茶,茶當年有多暴利?美國打了獨立戰爭,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是什麼?

波士頓傾茶事件,波士頓傾茶事件,倒掉的茶是哪來的?

就是中國的,茶的暴利程度甚至能催生一個國家,你可想而知了。

所以當時英國非常需要中國茶,需要中國茶就得拿銀子來換。因為當年中國是銀本位國家。

所以英國的白銀就大量流入到中國,由於數額越來越多,英國自己都受不了,白銀快空了,白銀越少,價格就越高,英國被迫只能向歐洲大陸買白銀。

結果歐洲大陸趁機,利用匯率差,賺了英國一筆。

白銀又不像美元一樣,中美貿易順差的問題,美國人還能印刷美元來解決,當時英國就沒得解決辦法,所以英國人向中國人兜售當年英國工業革命的最新成果:英國布料。

你別笑,工業革命最早催生的就是紡織業。

問題是當年中國,窮人沒錢買,富人,看不上英國布料,富人更喜歡的是絲綢。

英國就 更窘了,一方面非常想要茶,只要把中國茶葉販賣到英國,能大筆的賺,一方面就是沒有白銀啊。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於是,販賣鴉片的生意,就這麼誕生了。


這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鴉片倉庫。


李建秋的世界


1840年,英國國會因為清廷欽差大臣林則徐虎門銷煙一事而對中國發起戰爭進行了投票表決,主戰派以九票的微弱優勢和維多利亞女皇的支持而佔了上風,大英帝國通過了跨越大西洋和太平洋對中國發起戰爭的決議。中國的近代就此由鴉片打開,那麼,為什麼英國不對日本傾銷鴉片呢?

19世紀中期,英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領頭羊,1825年9月27日,英國第一條鐵路正式通車,此後,蒸汽機車作為日後工業運輸的動脈開始在英倫三島以及大英帝國的諸多殖民地擴展開來。英國海軍已經裝備了蒸汽動力輪船,位居世界第一。強大的軍事實力不是為英國開疆擴土,而是為英國的資本家尋找更廣闊的市場和原料產地,英國需要向落後地區傾銷商品來獲得利潤,需要從落後的殖民地獲取廉價的原料以抵禦競爭對手的經濟衝擊。於是,它將目光投向了世界上僅剩幾個還沒有被西方勢力滲透的國家——中國。

1、英國並沒有將鴉片輸入日本的一個原因是,比起日本,中國的市場前景更為廣闊。

中國有上億人口,這對於英國來說簡直是一個最佳的傾銷市場,而日本較之中國價值就要少上很多。因此英國的散商們更傾向於去中國貿易。

2、另一個原因是,日本雖然實行鎖國政體,但還是與荷蘭保持了百年的友好通商關係,對於西方局勢,幕府並不是一無所知。

早在德川幕府時期,荷蘭人就將現代醫學的理論帶到了日本,日本稱呼西醫為“蘭醫”,稱呼荷蘭帶來的有關近代政治經濟學理論為“蘭學”。從荷蘭商人的口中,幕府得知西歐國家正蓬勃向上發展著,並且渴望將入侵的艦隊指向東亞。因此,在鴉片戰爭結束之後,幕府即下令嚴格查禁鴉片,有販運吸食者不僅要處死,還要抄家。

3、當然,如果英國決意要打開日本市場,日本是無法對抗強大的英國海軍的。但是美國並不願意英國這樣做。

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佩裡率領的艦隊叩開日本國門,並於次年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佩裡利用江戶幕府對英國強大艦隊的恐慌心態,將鴉片說成中國遭遇英國入侵的根源,並且勸告幕府應該在美國的幫助下嚴格查禁鴉片走私貿易。並且保證“如果美國向各國說明日本願意開國,那麼法國、英國就會派出兩三隻蒸汽船,而不是幾十艘戰艦前往日本。”

在對英國艦隊的恐慌之下,日本答應了美國在日本執行禁止鴉片貿易的請求。

美國的目的並不是充當國際禁毒大使,而是考慮到美國迫切需要一處能夠為南方種植園主和北方工業資本家傾銷商品和獲得廉價原料的地方,如果英國輸入鴉片,那麼日本人將會無力購買美國的工業產品,並且美國並不種植鴉片,難以與英國鴉片競爭,讓美國獨佔日本這個潛力豐富的市場。

究其根本,日本沒有遭受鴉片的禍害,最根本的原因是列強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他們並不希望其他列強來侵佔自己的利益。


實說歷史


英國向中國發動鴉片戰爭的目的,是想要以鴉片來打開當時的中國國門。實際上就是為了剝削和侵略。要知道當時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地大物博,原材料以及人工費用極為低廉。而且市場體量也足夠大。更重要的是晚清政府衰敗到了極點。這種情況下英國看待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就好像餓狼看到一隻肥羊一般。而日本就不同了。日本地理位置狹小,又沒有能源物資可以供英國掠奪。再說了,日本人就少自然體量也就小。英國沒有必要去對付日本,畢竟得不償失嘛。而且當時的日本正在迎頭趕上西方列強國家。在亞洲本土來說,英國人還真就不見的能在日本身上討到什麼好處。

中國就不同了。當時的滿清王朝正是日漸衰落的時候。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急速發展。直到十九世紀初期,英國的生產工業已經完全用機器取代了人工。當時英國作為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的老大。其工業發展和工業生產量極度飆升。但英國本土以及歐洲已經消化不了英國的過剩產能了。所以英國不得不擴大資本的擴張。一方面英國需要更加廉價的的能源物資。另一方面英國的過剩產品需要有市場去消化。此時晚清王朝這個衰敗且落後的國家映入了英國人的眼簾。事實上當初不僅英國盯上了晚清王朝這塊肥肉。美國,法國,俄國同樣也盯上了清朝。

最開始英國人希望中國能開放貿易,因為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所以清朝在英國實際上賺了不少錢。但英國的羊毛、呢絨等工業製品在中國卻不受青睞。這使中英貿易為英國帶來龐大的貿易逆差。而且當時英國的國幣結算單位是黃金,清朝則以銀作為貨幣,由於與中國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所以英國就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令英國人利潤受損。稅率方面讓英國也損失頗大。所以英國對於中國極為不滿,開始動起了歪腦筋。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對英貿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萬兩白銀的地位。正當貿易英國人賺不了錢,所以英國人就採取了卑劣的手段。他們開始向中國大肆走私鴉片來獲取高額的利益。鴉片大量流入中國打破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長期優勢,使中國由二百多年來的出超國變成入超國。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600萬兩,中國國內發生嚴重的銀荒,造成銀貴錢賤,財政枯竭,國庫空虛。這也更進一步加劇了清王朝的衰敗。後來清朝終於意識到鴉片為禍不淺,所以清朝開始禁菸行動。但清朝的禁菸又觸犯了英國人的利益。英國人為了利益,也為了更進一步加深對中國的侵略殖民。所以英國對清朝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後中國徹底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關稅主權,貿易主權喪失,清朝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瓦解。逐漸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商品市場和原料供給地,成為被掠奪的殖民封建國家。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