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大流行,時刻保有敬畏心

疫情全球大流行,時刻保有敬畏心

花海下,大人給孩子拍照留念。季曉莉/攝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 | 季曉莉

近段時間以來,全國境外輸入病例不斷增加,到4月2日已有800多例。飛至北京的航班有部分分流至其他省市的機場,現在多數省市都有患者確診。記者小區業主群裡近日議論較多的是一位27歲工程師,他從紐約回來輾轉幾個城市,最終由朋友接機到了龍澤園街道的首開智慧社小區,然後確診了。首開智慧社小區離記者小區兩條街之隔,旁邊就是華聯超市和回龍觀地鐵站。這讓跟他同單元、同小區甚至同街道的人都害怕不已,因為最開始回國的人不需要集中隔離,都是直接回家,而這位工程師涉及了多位密切接觸者。據小區居委會確認,記者小區也有3人從國外回來直接進小區。

不過,近日小區已經被金色的連翹“海洋”包圍,高處盛開的是杏花和梨花。鳥的種類增加了,能聽到不一樣的叫聲;流浪貓以前見人就溜,現在躺在樹底下曬太陽,眼光掃視樹上的麻雀,把人當空氣。3月24日,記者到西門取快遞,看到小區出來賞花的人很多了,連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和尚在襁褓中的嬰兒都徜徉在景色中。

3月25日,記者樓下的乒乓球檯旁聚集了五六個小孩一起玩。有人又開始在小區裡看房子了,報價是680萬,估計是個大三居。兩位大伯買菜回來,把購物車放一邊,坐在長椅上面對面聊起了天;小區門口賣餅的攤位重新營業了,但似乎換了一位老闆,賣的是一盒盒包裝好的涼皮而不是大餅。鏈家門口也成了無接觸收快遞的一個據點。同成街和育知西路上車水馬龍,和一個月之前判若雲泥。

幾天沒出門,記者完美錯過了一號樓下兩株櫻花的花期。住在小區11年了,這是第一次錯過,只看到地上一些殘餘的淡粉色花瓣。事實上,沒有哪個季節像春天一樣,不屈不撓,頑強地把生命不斷地向前拱進,“活下去”的意志昭然天下。人們賞花之美,但春天其實最為驚人的是她的勇敢和堅決。驚蟄過後是春分,從此晝長夜短,這是個要奮發的季節,是要有所作為的時節。

很久沒出門,孩子需要陽光。怎麼辦?只能在中午陽光最好的時候,搬個沙發到陽臺上,讓他曬一曬太陽。兩個月不出門,孩子在家裡學會了蒸饅頭、炒菜、切肉、打雞蛋、削蘋果,自立能力也變強了。上學時間少了,讀書時間長了,他驚喜地發現兩本厚厚的《去旅行》自己一週不到就讀完了。大家都在家,親子對話機會變多,時間變長,孩子學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交談聊天來理清思路,學習大人思考問題的方式。

春分時,老師佈置了做驢打滾的作業。手頭沒有原材料,迫不得已用京東到家的方式買來黃豆麵、紅豆沙。加了五元的快遞費,半小時內就送到了。附近的永輝超市看來早早就把菜分類包裝好,因此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把東西揀好快遞出來。

據說原來各行各業的年輕人現在都在送快遞。只能說,當需求發生了變化時,市場主體在供給方面也應該靈活轉變。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最近一篇文章談及,全球疫情對需求的影響遠大於對供應的擾動,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難以避免,市場參與者已經轉向對疫情長期負面影響的關切。他認為現在當務之急是要維持企業和居民的現金流,這對高槓杆企業、小企業、個人及低收入群體非常重要。

這些天記者手裡拿著手機,不一會兒就要看一下今日頭條裡的國外疫情數字,一直看到不想看、不敢看——上個週末為了不要太關注疫情,甚至去追了一部電視劇。目前國外的確診數字飛速上漲,預料之中又難以想象。在我們目力所及之外,許多國家的人們正在遭遇我們曾經面對的艱難處境。

遠在意大利博洛尼亞的老師說,她小女兒班級老師讓小朋友畫畫表現意大利和中國是好朋友,因為中國在意大利疫情嚴重時刻給予了很多幫助。結果很多孩子畫了大熊貓和小朋友在一起,或大熊貓和別的小熊在一起。在意大利孩子心目中,可愛、和平的大熊貓就是中國的象徵。3月22日,意大利政府向全國急召300名醫生,不到24小時有近8000名醫生報名。“在災難面前,人性的善和惡都可能被激發。但我更相信,人性的光輝和良知是更多人的選擇。”這位老師說。

除此之外,意大利還向歐盟、美國等國家和組織發出了呼救信號。除了中國,俄羅斯等國也向意大利伸出援手;德國也將意大利幾十名重症患者轉移至德國收治,因為德國目前配備呼吸機的病床還有富餘。但是隨著德國本國病例的增多,未來歐洲採取何種方式互助還不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記者在美國波士頓的同學說:“都這個節骨眼上了,州長講話還要勸說什麼私人部門如何如何,公共部門如何如何,政府指定讓你生產多少物資絕沒有要動搖企業私有制的地位……如果這個道理都要掰開揉碎講解,那和本本主義、教條主義還有什麼區別呢。”

暢銷書《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馬斯·費裡德曼最近寫了一篇文章,說歷史分界將從這次冠狀病毒疫情的暴發開始。因為,目前只有這次疫情是在全球緊密連接的新時代發生的,隨著病毒進一步擴散,我們進入了完全未知的領域,很難預料會誘發什麼樣的隨機並混亂的連鎖反應。

目前,疫情已經蔓延到200多個國家,2020年東京奧運會也決定延期至2021年。現在大家需要的是全球性公共健康服務供給。病毒似乎推動著各國要關閉國門解決問題,但封閉意味著經濟的停滯倒退甚至社會混亂。除了攜手抗疫,我們可能別無選擇。

一位朋友在國內疫情期間在美國工作,美國疫情暴發之前又回國,“完美”躲過所有危險。他說他在美國時一邊看著當地的歲月靜好,一邊想象著國內的天翻地覆,產生了強烈的不真實感。但這兩天美國疫情急劇惡化,他去北京的公園野餐發現人滿為患。坐在草地上,他又再次感受到那種鮮明對比所產生的強烈的不真實。

是的,我們原本習以為常的生活秩序其實非常脆弱,它建立在很多前提之下。我們要珍惜擁有的一切,保持對他人的尊重、善意與愛,保持對自然的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