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诸葛亮的财产清单,后主刘禅为何无法释然?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熟悉的人定能记起,这两句出自《自表后主》,是诸葛亮为自证清白,死后能保全家人,留给后主刘禅的财产清单。或许临终前,诸葛亮早料到会被抄家,果不其然,后主刘禅在黄皓等宦官的怂恿下,来诸葛家清算资产。

面对诸葛亮的财产清单,后主刘禅为何无法释然?

诸葛亮剧照

难道仅仅是宦官黄皓的几句构陷,就能够挑拨后主与相父之间的情谊吗?相父操劳一生,即使有些个积蓄,后主就真的在乎那点钱财吗?相父再一次预料到了,再一次想到了前面,又让后主失望了。或许后主心中想的更多,抄家另有隐情吧。

后主刘禅天资愚钝?

" 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这是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对于后主刘禅的评价,诸葛亮向来是仗义执言中肯之人,定也不会扯谎。而且当年,也是相父力排众议,力挺后主刘禅继位的。可见,至少在相父眼中,刘禅其实并不是演义中的“扶不起的阿斗”,言语中还多有抬爱。

面对诸葛亮的财产清单,后主刘禅为何无法释然?

刘后主剧照

或许有人会提“乐不思蜀”,《三国志·蜀书·后主传》确有记载。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仔细想想,曾是一国君,制衡满朝文武,虽说相父帮了大忙,但是后主再也不至于愚蠢到在司马昭面前出此洋相吧。唯有一种解释说的通,春秋战国以来,天下大乱,礼崩乐坏,臣弑君都屡见不鲜。

面对诸葛亮的财产清单,后主刘禅为何无法释然?

乐不思蜀

何况后主作为一位亡国之君,寄人篱下还算好听了,其实是丧家之犬。后主没有殉国的勇气,但却有追求生存的权利,看似在司马昭和郤正的摆布下洋相百出,实则只是韬光养晦,苟且偷生而已。清人周寿昌也曾在《三国志集解》考证过" 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

《出师表》道尽相父与后主的相爱相惜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

虽然是中肯直言,但也几乎是耳提面命,相父也是真把后主当作自己的孩子,孜孜不倦不厌其烦的教导。言语的恳切,满载着厚重的期望。

面对诸葛亮的财产清单,后主刘禅为何无法释然?

孜孜不倦教导刘禅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前出师表》

然而真的不效,后主又怎么能治相父之罪,并不是因为缺了相父朝政不能运转。而是后主也不傻,他又何尝不知道相父这样做,是为了自己好,为了蜀国更加强大。诸葛亮是治军严谨之人,战败之后,不徇私,自贬三级。但后主也是为了蜀国,也心疼相父,寻个小胜便恢复了他的职务。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

这是诸葛亮自先帝托孤以来,对自己的总结,不仅名副其实,而且传为典范。相父对于后主的爱,不仅仅是臣忠于君,忠于国的爱戴,更有着像儿子一般的舐犊之情。同时,也正是后主对相你的信任,才成就了相父的鞠躬尽瘁,有机会死而后已。

面对诸葛亮的财产清单,后主刘禅为何无法释然?

先帝托孤

可见,后主与相父之间不仅有家国利益的牵绊,更有着相爱相惜的父子之情,但是迫于君臣之礼,却又不得不保持距离。国有危难,相父不能不出来解救危难,但是过分操劳,难免功高盖主。相父操持,后主自然有安全感,但是相父的过于出色,让自己又少了参与感。总之没有不行,多又不爽,一种复杂的心情牵绊在二人心中。

相爱相惜?禁奔丧、不立庙又作何解释

“亮卒於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三国志·谯周传》

诸葛亮死后,刘禅下昭禁止奔丧,只有谯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提前跑去送了诸葛亮一程。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后主不从。”——《襄阳记》

诸葛亮死后,百姓纷纷在路边祭奠,各地都要求为相父立庙,后主却不从。

既为相父,又为肱骨之臣,死后不发丧,庙当立不立,后主刘禅是嫉恨诸葛亮么?即使是恨,也应该风光大葬,按照规格礼制,表面上的事还是要做的吧。其实不然,后主是完全听从诸葛亮生前的意思,为稳三军,秘不发丧

面对诸葛亮的财产清单,后主刘禅为何无法释然?

相父剧照

刘禅不想违背相父遗言的同时,也想给相父留一分清静吧,他知道相父从来都是只吃苦不邀功的。热闹喧哗从不属于相父,一切从简都更符合相父的气质。或许这也是相父最后一次嘱咐后主了,后主又顺从了。但却不是最后一次相父想到后主的前面,这就又得说回抄家抄出的《自表后主》。

水至清则无鱼,后主终究无法释然

明朝功臣张居正死后被万历抄家,有人说万历抠门,喜欢收集金银财宝,就连居功至伟的张居正都不放过。其实不然,可能正是张居正功高盖住,在朝堂上一言九鼎,甚至力压万历。对于万历来说,张居正是可爱的,却又是可气的,既离不开张居正的能力,却又受不了他咄咄逼人的劝谏。

面对诸葛亮的财产清单,后主刘禅为何无法释然?

张居正剧照

既然有了爱抄家的名声,万历倒要也把张居正的家抄来看看,这位每天满口家国大义,仁义道德的到底私藏了什么,是不是那么的清白。事实证明,张居正没有万历想的那么贪,也没有世人想的那么清白。万历当时是释然的,最起码,张居正钱财与他的功劳是相匹配的,但也发现张居正不是神,也是人,也不清白。

说回诸葛亮,其实,诸葛亮对于刘禅其实是呵护的密不透风的,但是这种呵护是会让人喘不过气来的,被爱的人会感觉被绑架,失去了自由;相父虽不恋权,无形中却已经专权。所以,在后主刘禅的心中,也是充满好奇的,这样一个鞠躬尽瘁,清廉勤政,时时算计,却又事事为家国,为自己着想的相父到底是怎么神一样的存在。

面对诸葛亮的财产清单,后主刘禅为何无法释然?

鞠躬尽瘁

这些在相父口中是无法求证的,后主都不能参透的话,其他人口中更是片面的。于是黄皓等人稍一怂恿,后主刘禅便顺从抄了相父的家,不为求财,只为求真。然而这一次,相父又想在了前面,那种密不透风的感觉再次扑面而来。相父是清澈的,甚至到了“水至清则无鱼”的境地,但刘禅却没有万历那么幸运,永远无法释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