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秦政權考辨所謂"五胡亂華",是否令人質疑?

其實前秦政權統治時期並不存在"五胡亂華"的現象,而自古以來的這個定論是片面的,存在問題的。因為在該政權中以苻氐家族為首的少數民族首領具有較高的漢文化修養,另外前秦政權所實施的職官制度基本是漢魏舊制。至於該政權所實施的"一國兩制"也是以漢製為主、單于製為輔的一項權宜之計,並且實施的時間較短。可見,以苻氐家族為首的各少數民族在此時並非是以所謂胡人身份擾亂中華,因此從文化方面看有關十六國北朝時期所謂"五胡亂華"之說是令人質疑的。

從前秦政權考辨所謂

一,五胡亂華到底是哪幾個?

"五胡亂華"是指匈奴、羯、氐、羌、鮮卑等北方或西北的少數民族,在西晉末年以至北朝時期,先後建立了數十個割據政權的歷史現象。這些視其為邊地少數民族擾亂中華,或是主要涉及民族融合問題,餘在長而前秦政權則是十六國時期由苻氐家族最初建立在關中地區的一個割據政 權,曾一度統一整個中國北方,飲馬江淮,至於該政權是否有"亂華"之現象則需要加以考辨,把這個問題弄清楚才能進而辨析十六國時期是否存在"五胡亂華"之問題。

要弄清楚前秦時期是否存在所謂"亂華"之現象,就需要對於其統治集團內少數民族漢化情況做些分析。這裡先分析苻氐家族漢化情況,不過史籍中沒有苻洪、苻健、苻生等最高統治者漢化的記載,但是《晉書》卷一一三《苻堅載記》卻有其漢化的明確記載,有云:"八歲,請師就家學。洪曰:'汝戎狄異類,世知飲酒,今乃求學邪!'欣而許之。……性至孝,博學多才藝,有經濟大志,要結英豪,以圖緯世之宜。""堅親臨太學,考學生經義優劣,品而第之。問難五經,博士多不能對。"

從前秦政權考辨所謂

可見,苻堅在"課農桑"的同時設立學校,廣置學官,生徒中有學為通儒、才堪幹事、清修廉直、孝悌力田者,加以表彰。他還每月親臨太學一次,考學生經義,選拔人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王猛的輔佐下,學校漸興。苻堅還命令將士學習,選擇博士授經於閹人及女隸有聰識者。這些均說明建立前秦政權的苻氐家族並沒有"亂華"之意。

二,十六國時期各少數民族所建立政權的制度及所實施的措施中也多有漢魏舊制,前秦政權亦不能免俗。

從前秦政權考辨所謂

在苻生統治時期前秦政權設置有相當完備的職官制度,既有太師、太傅、太尉、丞相、尚書令、尚書僕射、中書監、中書令、侍中、尚書、特進、御史中丞、秘書監、著作郎、卿、大將軍、將軍,又有牧守,而這些基本是沿用漢魏舊制的。 苻堅是十六國時期的一個重要的統治者,他統一了整個中國北方,在其統治時期前秦政權的職官制度,雖然苻堅是從其從兄苻生手中篡奪的政權,但是他還是沿用此前的職官制度。而且中央職官齊備,還任命司隸校尉治理京師,在地方上除了設置州牧、刺史,還在其他少數民族地區設置護匈奴中郎將、西蠻校尉之類職官,以鎮撫其他少數民族。 淝水戰後前秦政權統治出現嚴重危機,苻堅被害後,苻丕在山東地區指揮前秦勢力苦苦支撐。即便如此,苻丕仍然繼續沿用漢魏舊制,苻丕時期前秦政權仍然繼續實行漢魏職官制度,絕無改易。前秦政權確實曾一度實行"一國兩制",諸如在苻洪割據關中之時確實自稱大單于,而且此稱號還排在三秦王之前,不過卻排在大將軍之後。到苻健繼位之初也還是"僭稱"天王、大單于,並設置百官,這種現象僅維持了一年左右的時間。第二年苻健正式稱帝,隨即就將大單于一職授給了身為皇太子的苻萇,也就是說在苻健的心目中皇帝不論權力還是地位都是高於大單于的。另據前文所引史料,可知到苻生統治時期,則不再設立大單于一職,結束了"一國兩制"的政治局面,苻堅統治時期亦如此。至於苻丕、苻登時期則忙於與鮮卑慕容氏、姚羌勢力角逐,職官制度更是沒有變化。這從另一個方面說明前秦政權時期不存在所謂"亂華"的現象。

從前秦政權考辨所謂

三,前秦政權統治者是否以少數民族自居?

要分析建立前秦政權的苻氐家族那些少數民族首領的心理,則看他們是否認同漢文化,還是以自己是一個少數民族首領自居,即是否有擾亂中華之心態?從苻融稱匈奴等少數民族為"虜",可見並沒有亂華之心,而作為最高統治者的苻堅既未反駁,卻聽從這個建議,這說明他在心理上並沒有覺得自己也是胡族。

從前秦政權考辨所謂

苻堅曾說"惟東南一隅未賓王化",卻沒有什麼民族征服的文字語句,並列舉了武王伐紂,夫差、孫皓滅亡的事例,還準備在滅亡東晉之後將東晉孝武帝、謝安、桓衝君臣請到其統治中心仕宦,並委以重任,這也看不出民族征服之意,也就是說苻堅等氐羌統治者並不存在擾亂中華之心理。 至於為何前秦政權的少數民族統治者沒有打算擾亂中華,相反在文化上認同漢文化?這就要從他們所統治的地區文化方面考慮。可是值得注意的是該政權的最高統治者苻氐家族曾在後趙時期被遷徙至山東地區,而山東地區的人文風俗,該地區大多是"其俗尚商賈,機巧成俗"。"好尚稼穡,重於禮文。""其人尚多好儒學,性質直懷義,有古之風烈矣。""皆多文雅之士,雖俱曰邊郡,然風教不為比也。"由此推測前秦政權最高統治者苻氐家族曾在山東地區受到先進的漢文化影響,接受了漢文化。

從前秦政權考辨所謂

此後該政權又曾經一度統一了中國北部地區,包括文化較發達的山東地區,因此在該政權統治區域的文化根本不存在什麼"亂華"現象。 綜上所述,在前秦割據政權中,苻堅、苻融、苻丕、苻朗等統治集團成員具有較高的漢文化修養,其中苻朗在淝水之戰後逃往江南,其學識得到東晉文化水準頗高的士族認可,並撰有著述。此外,該政權在制度上沿用漢魏舊制,設置學校,教授生徒,教授貴胄子弟習讀典籍。至於該政權只是在苻洪、苻健時期實行了"一國兩制",此後即未見記載,而且是以漢魏舊制為主,匈奴單于製為輔的權宜之計。那麼為何前秦政權的統治者在諸多方面認同漢文化?這則要從那些少數民族統治者心理上考慮,他們認同漢文化。這是因為中國北方農業地區漢文化底蘊深厚,人們或"好尚稼穡,重於禮文",或"務在農桑,好尚儒學"。正因為如此,當以苻氐家族為首的少數民族統治者進入該地區後,即被該地區的先進漢文化所征服,或自願或被迫地接受了文明程度較高的漢文化。所以他們不論是割據關中地區之時,還是統一整個中國北方之時,並不是以所謂胡人身份想要擾亂中華,而是隻想割據一方。

整體的證據證明,這個時期在文化上並不存在"亂華"的情況,所以,在文化方面,十六國北朝時期所謂"五胡亂華"的現象並不存在。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文化也是這樣子。五胡亂華的進步意義大於落後意義,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利必有一弊。

參考文獻:

《"五胡亂華"是怎麼回事》

《舊唐書》

《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