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划时代的和平演变

导语:自古以来共患难易,同富贵难。每当谈到开国皇帝时,我们总是无法摆脱这两个成语,即“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似乎开国皇帝在大业已成之时都会采取极端之法解除隐患,也许这就是帝王之术。然而“杯酒释兵权”确实一个例外之举。

五代十国-乱世纷争(时代背景)。

杯酒释兵权的发起者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提起宋太祖则不得不提及其出身时代背景—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自盛世唐朝灭亡后的一段分裂期,对于文人和世家来说是一个黑暗时代,也是古代历史上一个武官彻底打压文官的时代,文人成为百无一用的摆饰品。乱世之中赵匡胤选择了“马背走天下”这条武官之路。

出生于军人家庭的赵匡胤,从小就有将军梦,家庭的背景给了少年的赵匡胤独有的意气风发,少时颇有义气,重信用,为人敢闯敢拼,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马背少年也慢慢走上成名之路。

杯酒释兵权——划时代的和平演变

宋太祖

义社十兄弟。

在赵匡胤早年从军时,有一群与他有着相似的背景的“热血青年”先后参军,可谓是“臭味相投”于是赵匡胤与他们结为兄弟,荣辱与共,而他们这群人先后成为禁军高级将领,最终将赵匡胤扶上了皇位,史书上称之为“义社十兄弟”。

“义社十兄弟”,这个看上去很“江湖”的名称并不是小说或者电视剧里面编出来的,而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它是以赵匡胤为骨干的十位军界后起新秀组成的结拜兄弟组合。

杯酒释兵权——划时代的和平演变

义社十兄弟

宋人李攸《宋朝事实》卷九·勋臣记载:

“太祖有义社兄弟十人,助帝位不朽之功也。

兄弟齐心,功成名就。

五代十国中后周建立不久,郭威(后周开国皇帝)便驾崩了,皇位传给了义子柴荣,是为周世宗。

周世宗即位后,他得到的并不是一个太平天下,而是一个“烂摊子”,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军阀割据,各自称王的时代。“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周世宗柴荣迎来了一场北汉和契丹联合南侵的大规模战争。可这场军事危机,对于义社十兄弟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几乎每个人都在这场战役中建立了战功,尤其赵匡胤,凭借在这场著名战役——“高平之战”中的出色表现,赵匡胤一举成为后周炙手可热的军事将领。

杯酒释兵权——划时代的和平演变

问鼎之战

一战扬名天下—高平之战。

赵匡胤由一个普通将领最终成为北宋的开国皇帝,主要在于他和兄弟们完全掌握了后周最精锐的军事力量-禁军。

高平之战是北汉与后周之间的一场战役,此役后周大胜。公元954年,后汉开国皇帝刘崇联合契丹乘机南下,打算乘后周内部还不稳定的情况下打击后周的力量。这场战争其实是周太祖郭威挑起的,在之前郭威反汉的过程中,为了斩草除根建立大周,郭威派人将即将赴任的天子刘赟截杀,刘赟正是刘崇的儿子。杀子之恨不共戴天,恼怒的刘崇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自己在太原府称帝,史称后汉,与郭威的后周分庭抗礼。不幸的后周郭威突然去世,后周内部出现政局动荡,刘崇觉得机会来了,遂与北方的契丹联合,向后周进军。

954年初,契丹率骑兵数万人,迅速到达晋阳(今太原)与后汉军联合,高歌猛进,一直打到潞州(今山西长治),后汉主将刘旻,张元徽,杨衮(契丹首领),多路大军进攻后周,大战一触即发。

杯酒释兵权——划时代的和平演变

高平之战

后周大将李筠派部将穆令均率领两千人马迎击。穆令均中伏被杀,损失千余人。李筠退回潞州。

周世宗柴荣决定亲自领兵抵抗北汉的进攻。契丹首领杨衮秘密探查了后周大军阵势和军容后大惊失色并认为:周军强大不可贸然进攻,否则大事休矣。刘崇却不以为然,命张元徽率领东军先进攻。后周的右军主将樊爱能、何徽怯敌,一战即溃,有上千步兵投降,这更加助长了刘崇的嚣张气焰。

然而在高平之战中柴荣冒着矢石的危险亲临战场,鼓励军中士气,军中士气大振,在周军右翼溃退的不利情况下扭转战势,击溃了后汉大军。后汉主将张元徽的战马被射倒,其人也被周军斩杀。周军乘胜追击,一直攻到太原。 在此役中,赵匡胤表现出色,打破僵局,使得后周由危转安,被加封为殿前都虞候,从此得以迅速崛起,成为周世宗日后倚重的大将,可谓是国之重臣。

兄弟齐心—黄袍加身

世宗死后,子柴宗训即位,石守信被任职殿前都指挥使。在李继勋、赵匡胤成为节度使后,义社十兄弟中的石守信再次走进权力中心,由于石守信长期和赵匡胤在后周殿前司共同做事,他不仅仅是赵匡胤的部属、亲信,兄弟,更慢慢成为成为赵匡胤的副手,此时权利天平慢慢偏向赵匡胤,这才有了后来的“陈桥兵变”。十人之中,石守信、王审琦等和赵匡胤兄弟之情最深,积极拥护赵匡胤,数人都参与了陈桥兵变,成为了宋朝开国功臣,在宋朝建国之后一度权力很重。

杯酒释兵权——划时代的和平演变

陈桥兵变之黄袍加身

从前期宋朝搭建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赵匡胤的优秀的军事本领以及耀眼的人格魅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征服了这些兄弟,不然也不可能这么多兄弟以他为首,这也侧面反应了一个帝王的雄心与谋略,以及兄弟间的无隙配合。

可以说大宋王朝的建立基础就是“义社十兄弟”。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兄弟的拥戴下赵匡胤一夜之间成为大宋王朝的开拓者,大业已成

兄弟情?帝王术?

建立大宋的宋太祖赵匡胤会不会“兔死狗烹”呢?会不会兄弟反目、兵戈相见呢?

显然历史没有重现这一幕,赵匡胤没有忘记一路走过来的兄弟之情,但也知道马背上可得天下,不可治天下,他需要一个“温和”的权力演变来完成“武治到文治的过渡”。

于是有了“杯酒释兵权”,这次酒会注定名垂千古,因为它开启了权力和平过渡的先河。

杯酒释兵权——划时代的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

现代人对“杯酒释兵权”褒贬不一,有人说“杯酒释兵权”开启了“君臣相和”的佳话。也有人说“杯酒释兵权”酿成了宋朝的“贪污成风”和“中文抑武”的灭亡祸种。

不管如何评价我们不能否认“杯酒释兵权”中太祖皇帝的帝王之术和兄弟之情。

杯酒释兵权——划时代的和平演变

帝王之术

提起这个词,太多人既熟悉又陌生,其实帝王之术为“阳谋与阴谋”。

相同的一面是以各种理由和莫须有罪名开罪有功之臣,达到清除异己、巩固统治的政治目的。而二者间的不同则反映了帝王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宋太祖赵匡胤,在“黄袍加身”以后,大局已定,并且自己手握大权的情况下,为了加强君权集中巩固新生政权,太祖完全可以“卸磨杀驴”,消除后患,可是赵匡胤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了温和的演变手段。

杯酒释兵权——划时代的和平演变

兄弟情

史书记载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日。晚朝会议结束后,赵匡胤把石守信等兄弟全部盛情挽留下喝酒,酒宴即将开始,在酒兴正浓,兄弟之情流于嘴边之时,宋太祖示意屏退侍从。

他轻叹一口气,面色苦闷的说道:“我当初要不是靠兄弟们出力,是做不上这个皇帝的,这中间的兄弟之情我是铭记于心。然而,当天子也不容易,整日忧心忡忡,还不如当初做节度使自在。”石守信等兄弟几人连忙问其缘由,宋太祖不慌不忙说道:“这不难猜到,皇帝宝座谁不想收入囊中呢?”。

从“杯酒释兵权”前半段对话中,我们不难可以看出,军人出身的赵匡胤说话没有文人的含蓄,比较直白,将心中苦恼之间告诉兄弟们,让大家一起讨论怎么解决。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惊恐万分,连忙磕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说:“我知道你们虽然无异心,如果你们部下如果有不臣之心,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很直白的表明自己的担忧,进一步说明心中顾虑)

在兄弟数人惶恐之际,以为要鸟尽弓藏之时,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不过像白驹过隙那样短暂,所有想富贵一生的人,也不过是想多收敛钱财,安享太平晚年,让子孙后代免于贫穷罢了。

你们不如放弃手中兵权,到地方任职去,可以多置办良田美宅,为子孙后代积累下长远产业;同时多买纳歌姬,日夜饮酒相伴为乐,终养天年;最后我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杯酒释兵权的多面性

这就是“杯酒释兵权”和平演变的整个过程,不难看出赵匡胤已经展现出来他的帝王之术。此时的他不但为个人考虑,更要思考如何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大宋王朝。

他没有采取极端之法而是与兄弟们推心置腹,开诚布公,虽说有几分威逼利诱之嫌,但也不难看出赵匡胤采取这种方式就是为了顾及兄弟之情,留下“君臣相和”的佳话。

事实上宋太祖皇也兑现了对兄弟们的承诺,与他们缔结儿女亲家,让他们下放到地方过着富贵的生活,甚至对他们贪污腐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可否认太祖此举做法对后世宋朝的发展埋下了祸根但也说明了太祖是重兄重义的人。

宋太祖之所以采取这种温和的方法,肯定有兄弟情谊,义薄云天的因素在里面,更多的主因是因为,亲身经历五代十国的纷争,过够了刀口舔血生活的赵匡胤深知天下需要太平,不需要任何杀戮和血雨腥风,此时天下太平需要休养生息,文治时代即将来临,文人和世家需要重新被启用。

金字塔顶的权利平稳过渡为宋朝赢得了良好的名声,也打下了重建大好河山的基础,随着科举兴世,文人治国,一个繁华的大宋王朝即将呈现在世人眼前。

杯酒释兵权——划时代的和平演变

杯酒释兵权

结语:

“杯酒释兵权”开启了“君臣相和”的千古佳话,它不在像其他王朝般相爱相杀而是罢手言和,他开启的是一种新的皇权的平稳过渡手段,让“无情最是帝王家”多了一丝情谊、一丝温暖,更开启了“兄弟情深似海”的盟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