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也学祖先来了一次“杯酒释兵权”,断送了大好河山

宋高宗也学祖先来了一次“杯酒释兵权”,断送了大好河山

在秦桧的主持下,宋金双方在交战之后开始谈判,在南宋绍兴十一年(1 141 ) 达成协议,史称为”绍兴和议”。主要内容是:

  1. 南宋向金国称臣,南宋的皇帝必须由金国皇帝册封,必须‘’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2. 每年要给金国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贡”,不同于以前北宋给辽国的“岁币”;
  3. 上次和议谈好的归还河南和陕西的土地取消,宋金双方以淮河为界限;
  4. 金归还宋徽宗的梓宫以及宋钦宗。等等。
宋高宗也学祖先来了一次“杯酒释兵权”,断送了大好河山

可以看出,这个和议比以前的和议倒退了一大步,本来说好归还的河南和陕西的土地没有了,并且是在南宋取得了战场上优势的情况下失去的。这个和议实现了双方的和平,但是这样的和平是以南宋失去大片土地来交换的,卖国还真的是很有传统的事情。

南宋於这个耻辱的条约中断送了在这之前的抗金硕果,与金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而南宋以耻辱所换取的「和平」,亦只维持了短短的二十年。

宋高宗很满意这个结果,把签订这个协议当成了一场大胜利,在全国范围内大肆庆祝,并且加封主持议和有功的秦桧为太师和魏国公。

宋高宗也学祖先来了一次“杯酒释兵权”,断送了大好河山

主持妥协投降的人得了势,主战的将领们的日子肯定就不会好。在和平谈判的同时,南宋朝廷将各地领兵将领特别是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紧急召回京城。在盛大的庆功宴会上,宰相秦桧突然代表皇帝发布诏书,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三人均不得返回部队,不得带着亲信到京城。

宋高宗的话说得很有学问,表面听起来让人很舒服:以往,我只是把一路的军事权力托付给你们,对你们这几位国家栋梁来说还是小了些;如今,我要将国家军机中枢的重大职权托付给诸位。扫除宗弼(金兀术)之流何足道哉?意思是,这样重用他们之后,扫荡金国就根本不在话下了。本质上说,这是一次军事体制的重大改组,南宋的军事领导机制又回到了北宋落后的制度,并且事实已经证明那套制度是十分无用的,但是宋高宗不这样认为,保住自己的皇帝宝座是最重要的,打不打胜仗是无所谓的。在强行剥夺三大将兵权的同时,先后压缩各路大军编制,并且将各路大军拆散肢解,化整为零。由过去的四路驻屯大军,改编为十路驻屯大军,大致实现了宋朝历史上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这种见不得人的招数现在很多企业在用,领导要挪实权部门的头,也不好随便给人家免了,就找一个闲差,先强调这个新部门的重要性,然后告诉你,让你去新的岗位是出于对你的信任,除了你别人还真的干不了。对方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但是都不好直接挑明,也就被迫接受了。

在南宋版的“杯酒释兵权”中,可以看出宋高宗与他的祖先赵匡胤的确很不一样:赵匡胤有大智慧,在冲锋陷阵中形成了威望、自信与才干,对再能干的文臣武将基本能够收发如意、摆布自如。或者换句话说,他本人就是一个大军阀,具有超人的军事才干,因此并不惧怕那些小军阀,不怕他们功高盖主。宋高宗则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着皇家正宗子孙的血脉以及运气登上的皇位,是他的出身好,但是他的意志与毅力都相当脆弱。特别是由于缺少军事才干,没有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厮杀的经验与阅历,没有由此建立起来的威望与自信,于是在内心深处,对军人可能的尾大不掉、拥兵自重充满恐惧。

这样一个不入流的角色,能够维持住南宋偏安的局面已经很不容易了,他的人品、才干、意志力等,实在都不足以谈论中兴与恢复大业。在古代中国的制度下,皇帝本人的素质对国家前途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如果是唐太宗李世民之类的人物替代赵构,南宋的局面可能就不至于如此,但这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