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暴跌85%,60天市值蒸发100亿美元!现在是抄底瑞幸最佳时机?


股价暴跌85%,60天市值蒸发100亿美元!现在是抄底瑞幸最佳时机?

两个月前,当浑水机构出具了长达89页对瑞幸咖啡的调查报告时,很多人投资者仍旧乐观。

即使,当时浑水的报告,就详细对瑞幸咖啡的客流量进行了一番比对,最后的结论是:这家公司在造假。

但没有人放在心上。

在2020年4月2日晚间,瑞幸咖啡发出公告,称其公司首席运营官刘剑及其部分下属,从2019年度第二季度起就从事某些不当行为。其中,在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参与伪造交易相关的销售额约为22亿元,这几乎是2019年瑞幸前两个季度的营收总额。

一时间,纳斯达克的上空冒出了一连串问号、惊叹号、以及省略号。

消息一经公布,瑞幸咖啡的股价累计暴跌85%,自1月17日最高市值市值129.47亿美元垂直跳水,4月2日收盘瑞幸股价报6.12美元,市值约14.7亿美元。这一前一后,市值凭空消失100多亿。

瑞幸咖啡市值蒸发的市值,像极了当年香飘飘广告和美国大片的结合:得环太平洋两圈。

而这一事件的核心人物,刘剑——一个在互联网消息时代都少有介绍和包装的人,显得很不“瑞幸”。

因此,被很多人评价为:出来顶雷的。

有人询问机构里的朋友,瑞幸咖啡是不是有“inside job”(内鬼),朋友只是淡淡一笑:传说内鬼这件事很容易传染。

内鬼台前收钱造假,后面收钱做污点证人——这种剧情,只有《无间道》里才有。但随着瑞幸咖啡事件的持续发酵,人们只能感叹:

瑞幸这水,确实比他的咖啡杯要深。

更令华尔街头疼的是,据《券商中国》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共有158家机构投资者持有瑞幸咖啡股票,持股总数达4.6亿股,持股达23.93%。而在2019年3季度末,仅有94家机构投资者持有瑞幸咖啡股票,持股总数也仅为3亿股。

这意味着,在瑞幸涉嫌财务造假的那段时间里,起码有64家机构新进入场。

或许,瑞幸咖啡教给纳斯达克的难忘的一课,应该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成语:

知人论世。翻译成英文版是:

你们美国人嘛,喜欢靠数据研究人;我们中国人嘛,喜欢靠人研究数据。

但难受的是,大家都中招了。


01 瑞幸会倒闭吗?


瑞幸自曝财务造假,这意味着什么?

按照专业人士的说法,这意味着瑞幸以往的所有财务数据都将不可信。

进一步说,一家连财务数据都不可信的公司,那它所讲的所有瑞幸故事——包括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咖啡,大数据精准营销,数字化优化门店引流,重塑咖啡的需求根本,教育中国人喝咖啡的习惯:都变成了瑞幸笑话。

当然,这些笑话曾在纳斯达克读者甚多,关键就在于瑞幸给资本注入了镇静剂:门店层面的盈利。而浑水的做空报告指责恰好打中了瑞幸的要害——你并没有盈利。

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瑞幸门店运营利润1.86亿人民币,而2018年同期亏损1.26亿人民币,门店盈利才能让瑞幸的故事继续讲下去。但瑞幸的成本结算十分讨巧——瑞幸对门店层面利润的计算方法是从产品净收入中扣除材料成本、门店租金和其他运营成本以及折旧费用,这其中并没有扣除集团营销成本。

当然,这些财务指标都是企业“发明”出来的,美名曰:战略性亏损,目的就是营造出一个正在往盈利方向前进的景象。

也正因如此,上市之后,瑞幸融资的情况没有停止,已经从美股资本市场上融资了接近28亿美元。

从这点上说,瑞幸咖啡一直强调的“战略性亏损”,在于数据真实,因而,华尔街才能够完全相信这样一家看起来有些奇怪的公司。

但现在,华尔街的天台应该有些拥挤。

至于瑞幸的结局如何,普通消费者老百姓应该最感兴趣:

毕竟,手上还有好多优惠券呢。

最直接的后果,是瑞幸信用崩塌,除此之外,瑞幸咖啡也即将迎来一场惊心动魄的处罚:

按照惯例,美国证监会(SEC)对于处理财务造假一向严苛,等待瑞幸咖啡的将会是“巨额罚单”和来自投资者的“集体诉讼”。如果构成恶意证券欺诈,相关个人也将面临刑事责任。

在国内一些法律界人士看来,集体诉讼很有可能会导致瑞幸“倾家荡产”或破产关门。此外,哈佛法学院公司治理论坛发文称:针对公司或个人违反证券法的行为,美国证监会(SEC)的民事处罚标准非常严苛,重者可能会被累计处罚至数百亿美元。

也有人说,危机和机遇一体两面,瑞幸毕竟是民族品牌,说不定这一次真能涉险过关。

当然,人们除了祝愿瑞幸能有一个好结局,也在惋惜:为什么瑞幸这一次,没能发挥好自己讲故事的能力。

特殊时节,推出一款双黄连口味的咖啡,或许真能拯救世界。

玩笑归玩笑。但联手操作这些事故的人,究竟是谁呢?


02 背锅侠还是罪魁祸首?


按照瑞幸公告,这起财务造假里最关键的人物是刘剑。

在瑞幸咖啡的公告中,上述行为被认定为首席运营官刘剑的个人行为。但有很多人怀疑,刘剑真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将一众华尔街精英当猴耍?

实际上,作为瑞幸的COO,刘剑的顶多算是瑞幸咖啡的三号人物,在不排除刘剑自己心术不正的可能性下,是否还有刘剑顶雷的猜想呢?

股价暴跌85%,60天市值蒸发100亿美元!现在是抄底瑞幸最佳时机?

图为刘剑本人

而从实际情况分析,商业大咖研究院认为,表现低调的刘剑缺乏自主造假的动机。

为什么?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假如刘剑无授意自主造假,他得到的回报不大。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18年5月,刘剑出任瑞幸咖啡COO后,2019年2月成为董事,在瑞幸早期的招股书中,刘剑分配到了47408股的认股权。

换句话说,这不到5万股的股权,折算起来有几十万美元,为了能多赚点股票收益,这能支撑刘剑对数十亿财务数据造假吗?这种夸张的风险与回报比例,成立吗?

第二点,刘剑作为“神州系”的成员,其职业生涯具有浓浓的“神州系”烙印

公开资料显示,刘剑与瑞幸CEO钱治亚同样来自于“神州系”。2008年-2015年,刘剑曾先后担任神州租车车辆管理中心副总和效益管理负责人,3年后,刘剑又担任神州优车集团的收益管理主管。

进一步说,刘剑的发迹与职业生涯的腾飞,在神州系内必有贵人提携帮助。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上面的人授意,刘剑煞费苦心对瑞幸咖啡进行财务造假,这无疑是给贵人们添堵。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刘剑还公开点评了2019年8月14号瑞幸咖啡公布的上市以来的第一份财报——该份财报正是被指开始造假的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

“这个速度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餐饮连锁企业都是没有过的,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刘剑当时公开评价称,该份财报有很多亮点经营数据,各项业务都有非常强劲的增长。“这个速度历史上没有”——刘剑当时的这句话,现在一听别有韵味:

这句话,会不会是说给高层的,表示老弟我也造假到心慌了呢?

现阶段,人们仍旧无法判断,刘剑这项行为究竟是个人行事不端,还是被迫出来顶雷,甚至按照传言称,刘剑是一个“inside job”——内鬼,一鱼两吃。

但很显然,横亘在此事上的疑团,起码还有以下几点:

一、浑水出具瑞幸的调查报告时,另一家著名的做空机构Citron(香椽)的创始人在推特上帮着瑞幸说话,指责这份报告不靠谱。那么,现在浑水的调查报告坐实,可否说明,在当时有人在为瑞幸公关——这些人和瑞幸有什么关系?

二、浑水的调查报告,非常详细。甚至有人说,里面涉及的一些内容,如若没有内部人士透风,根本做不到如此详细。那么,如果堡垒真是从内部攻破的,这些人是谁?瑞幸真有内鬼?

三、在今天瑞幸美股熔断后,有相关资料显示,有大量做空机构和个人靠此大赚特赚。那么,这些做空瑞幸的人,如此大手笔投入,真就只是靠着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调查吗?进一步说,这些人和问题2中那些人,又有什么联系呢?

四、仍旧回到前文所说的,刘剑对于瑞幸,他真有那么大的权限?他真有动机去造假?在他的背后,又会不会有人指使呢?

这些问题,都会是一个个地雷,但事已至此,人们亟需真相。

不过,起码有一点可以确定:

一场更大的风暴在等着神州系。


03 瑞幸背后的人


除了现在的一地鸡毛,不妨再去看看瑞幸的发展。为了直接了当,商业大咖研究院提出三个问题。

第一问题,瑞幸咖啡是由谁创立的?

瑞幸董事长陆正耀、CEO钱治亚,主要投资人愉悦资本合伙人刘二海和大钲资本合伙人黎辉——这群人渊源极深。他们或许不那么懂咖啡,但是却极懂资本——刘二海曾说过,什么时候融资,融谁的钱,以及什么时候上市,他都和创始团队精密推演过。

股价暴跌85%,60天市值蒸发100亿美元!现在是抄底瑞幸最佳时机?

简单来说,瑞幸是由一群深谙资本游戏规则,互相熟捻的“老朋友”们制造的。第二个问题,这帮人之前做过什么?

在成立瑞幸之前,这帮人曾联手打造过神州租车、神州优车两家公司,并将这两家公司分别送上了港股和新三板。联手作战,案例无数。

第三个问题,这帮人靠什么赚钱?

在瑞幸之前,这帮人靠着融资、烧钱、以闪电战抢夺市场、上市,屡试不爽。而刘二海和黎辉等资本也在过往押注陆正耀的经历中赚到过钱。

比如,早在2007年,陆正耀成立神州租车,并在2010年底拿到联想控股的12亿元投资,其后迅速开启烧钱模式。将汽车租赁价格下调了30%-50%打价格战。2014年,神州租车在港股上市,首日涨幅达到29%。

比如,神州优车。从2015年7月到2016年5月不到一年的时间,神州优车进行了四轮融资,先后引入华平投资、云峰投资、浦发银行等多家战略投资者,总融资额超过100亿元。2016年7月,创立还不到20个月的神州优车登上新三板,交易首日市值高达417亿元,成为”新三板股王”。

而当神州租车上市一年后,黎辉代表华平投资减持了神州租车 7.09% 的股票,套现 3.96 亿美元,扣除2亿美元投资本金,实现1.96 亿美元收益。两年后,从2016起,神州租车的净利润开始下滑严重,现在神州租车的股价已经跌至上市时的三分之一。

有趣的是,神州优车自2016年上市至今,还没有实现经营盈利。

刘剑在他们面前,就是一个小弟级别的人而已。


04 还会有下一个瑞幸吗?


在最近十年,有一个趋势——咄咄怪事何其多,一半发生科创圈。

但遗憾的是,像“神州系”这么一批的连续创业者,在中国不乏少数。

资本的根本在于逐利,这并无对错。但是,当我们审视从互联网进入中国这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到底有多少人是将重心放在技术上呢?

资本的本质在利润,在于在用更少的时间赚更多的钱,这本是资本的一个特质,对错则在于人们如何正确驾驭资本。

但在最近十年,裹着互联网外衣的“金融项目”横行其中,人被资本冲昏头脑的例子数不胜数。

甚至在这样一条人们选择性无视的道路上,流血已多,但当事人早已见怪不怪,甚至摸索出了一整套产业链。

传统创业人,立足点在产品,核心在产品如何提高质量,而现在很多时候拥有互联网思维的连续创业者们,产品在概念,在故事。

所以,连续创业者选择项目时,往往选市场规模庞大、深度不足、有故事可讲、产品易标准化且技术含量低的终端产业入手,如共享单车、咖啡饮品、租房平台、药店等。

而像发动机、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生物制药等产业,他们碰都不碰。

他们选择选择短平快、有故事的项目后,主张“狼性”,强调团队执行力,甚至996,007,靠着高融资、高补贴、快扩张,将公司打包成金融产品,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股票市场中。

而当纳斯达克的钟声响起,他们套现走人,换个地方,再干一票。

反观他们这些年的作为,除了自己的荷包越来越鼓,股市大玩击鼓传花,剩下的只有散户的哀嚎和市场的一地鸡毛。

虽然,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金融的价值。但是,在不完善的金融制度,与不完善的产业制度相结合,资本便露出可怕的獠牙,与连续创业者,以公司为金融产品,收割实体经济和股民。

会不会有下一个瑞幸?

从个人角度来说,希望不再有。但从现实角度来说,一定会有。

黑格尔所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在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时,有一部电影叫《大空头》,如今,当人们再度看这部电影,都像极了瑞幸咖啡的生平。

阳光灿烂,但天底下并没有新鲜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