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京華煙雲》,淺析姚木蘭的少女時代


看《京華煙雲》,淺析姚木蘭的少女時代


姚木蘭作為《京華煙雲》中的第一女主,出生在以道家思想為主的姚家,林語堂先生在她身上賦予了太多的意義。

她出場的時候是光緒二十六年七月,國難當頭。這一年,她十歲,跟著家人前往南方逃難,途中發生意外,她和家人分開,落入人販子手裡,認識了另一位小女孩暗香。從這一刻開始,木蘭的命運就顯得非同尋常。她能出虎穴,也是因為她另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她小小年紀,卻識得甲骨文這種高難度的文字。因為這個能力,她給曾家老爺子曾文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他的喜愛。曾老爺不惜花重金將她從人販子手裡贖出。暗香就沒有那麼好運氣了,曾老爺並不願意聽從木蘭的請求救她。從這裡可以看出,曾老爺救木蘭,並非出於俠義之心,而是因為愛才。

姚木蘭到了曾家,認識了平亞的未婚妻曼娘,和她結下了深厚的姐妹情。也認識了曾家三兄弟,老三蓀亞不但喜歡木蘭的美麗,而且佩服木蘭面對人販子的勇敢,這種喜愛和敬佩一生都沒有改變,成為他們日後夫妻關係穩定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只是此時的小木蘭對調皮搗蛋的蓀亞很頭疼,她比較喜歡安靜的老大平亞。這裡體現了木蘭的擇偶觀,也為她後來會喜歡上才華橫溢,溫文儒雅的孔立夫做了暗示。在曾家住的這段時間,木蘭第一次上了私塾,因為老二經亞對木蘭袖手旁觀,導致木蘭受傷,經亞被曾老爺狠狠教訓,因此經亞對木蘭不再有好感,這種厭惡持續到了很長時間,也為後來木蘭和經亞的第一任妻子素雲的不合埋下了伏筆。

經過這一次的意外,木蘭回到姚家的時候,思想上已經成熟了很多。姚家上到父母,下至僕人,都把她當成了獨立自主的成年女兒。有時候人的長大往往和歲數沒太大關係,而是和經歷相關。

木蘭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與日漸升,削弱了大哥體仁在家中的地位。體仁為了維護大哥的地位,多次為難木蘭。木蘭不以為然,反而變得更加穩重。十四歲時,她已經可以獨立照顧小兩歲的妹妹莫愁,最小的弟弟阿非。相比起木蘭的成熟,體仁卻完全暴露出養尊處優的長子的無賴性,對木蘭越發挑剔,不惜找藉口掌摑她。面對大哥身為男子與生俱來的優勢,木蘭開始思考男性和女性的分別這種事。她開始喜歡上父親談論的西洋觀念,男女平等,現代教育等。

在學習方面,木蘭屬於博學類型的,她從不排斥任何方面的知識,就連父親為了保護她不讓她裹小腳,她也好奇地想試一試,曼娘幫她弄,疼得不行她才作罷,認定這是摧殘女性的一種方式。

也正因為她的好學,她一方面和父親學習新思想,一方面也乖乖地接受母親的傳統教育。

她八九歲就在母親的教導下學正坐,洗衣服,學廚藝,學社會上的禮節風俗,記各種節氣。十四歲的時候,木蘭參加一家的喪禮,在客廳裡,用眼睛一掃,憑參加喪禮的人的喪服的記號,就能知道這家人有多少親戚,親疏都一清二楚。參加婚禮,看到每桌上的飯菜就知道是哪些身份的人席位。她把這些都當作學問,覺得有趣又有用。這些能力都為她後來嫁入曾家做管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再長大一點,家裡的大事母親也和她商量了。因為家裡是賣藥材的,木蘭也看醫術,懂得了熬藥,對食療和藥療都有一定的瞭解。這個能力,在平亞得病的時候就顯現出來。平亞的病反反覆覆,愈發嚴重,醫生一開始沒看出問題,木蘭心思細膩,聽了多家之言,確定得的是傷寒。

讀者看到這裡,是否覺得林語堂先生太誇張了,一個女孩子怎麼能學這麼多?但是作為那個年代的女子,確實要學這麼多。姚家是一個大戶人家,姚家的女子出嫁的對象,勢必要門當戶對,有可能嫁過去就是當家主母。培養的女孩子自然要具備管家的能力,不然會被婆家笑話,看不起的。由此可見,大戶人家的小姐是很不容易的,學得東西瑣碎而繁雜,並且事無鉅細,要進得廚房,也要出得廳堂,為人處事要穩重淡泊,落落大方。

木蘭漸漸地成為一個穩重可靠的大人的時候,也沒有失去作為孩子該有的天性。她喜歡吹口哨,這是蓀亞教的,喜歡唱京劇,喜歡古董,在父親的培養下,唱京劇和鑑賞古董都成了她的強項。


看《京華煙雲》,淺析姚木蘭的少女時代

1988年,中國臺灣拍攝的影視版《京華煙雲》,趙雅芝飾演姚木蘭,在眾多影視版本中,這一版比較符合原著。


因為唱京劇,保守的母親和新派的父親還發生過爭執。木蘭不覺得父母有問題,她不偏向任何一方。她接受著母親的世俗智慧,也接受著父親的新知識。所以能同時得到父母的喜歡。從這裡,可以看出木蘭的眼光深遠,兼容性強,她就是好學,以學習為樂。

木蘭對知識不帶偏見,對很多事的見解也是不受當時的制度限制的。平亞病重,曼娘千里迢迢從杭州來到京城沖喜。為了不讓曼娘委屈,木蘭就提出讓曼娘在姚家出嫁,挑了很多禮物給她做陪嫁,風風光光,排場十足,總算讓曼娘不幸的婚姻不至於太過淒涼。平亞死後,木蘭安慰曼娘,不顧她是寡婦的身份,不顧曾家二老的不滿,經常帶著曼娘去外面看風景散心,讓曼娘痛苦絕望的心情得到了些許的平復。

木蘭的博學多才,靈動美麗,讓曾家的長輩愛不釋手。雖然早就決定她做兒媳婦,但是為了能經常看到她,遲遲沒有給她和蓀亞定親。一天天長大的蓀亞絲毫不掩飾對木蘭的喜歡,只要木蘭一來曾家,就圍在木蘭身邊,佔著天時地利人和,他最終贏得了木蘭。

木蘭十七歲的時候,遇到了孔立夫。孔立夫一表人材,學識淵博,屬於新思想青年中的佼佼者。他幾乎得到了所有長輩的喜愛。於是有了“三個蓀亞十個體仁都比不上一個立夫”的說法。

木蘭是一個很清楚自己的心思的人,她很確定自己對立夫的感情是愛情。因為立夫,她生平第一次有些嫉妒莫愁,她預感,能配得上立夫的就是莫愁,她甚至希望自己可以和莫愁易地而處。但是這一切,她都是埋在心裡,對於婚姻大事,她是相信命運的安排的。不然為何蓀亞會比立夫早那麼多年遇到她呢?就在此時,曾家提出了定親,她沒有反對,默然接受。

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木蘭變得沒那麼理智,覺得接受蓀亞有些勉強,但是她是一個胸懷寬廣,格局很大的女子,愛情的並不能佔據她所有的思想,愛情帶來的傷痛自然也不能影響她的一切,在別人眼裡,她還是沒有什麼異常。只有她自己知道,每次見一次立夫,和他說一次話,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快樂。

訂婚之後,木蘭到天津學校上學,接受新思想的教育。她有了足夠的時間消化這份情感所帶來的糾葛。

姚父要去南洋做生意前,定下了莫愁和立夫的婚事,木蘭的預感實現了。她再一次展現出廣闊的心胸,給妹妹道喜的時候歡喜激動流下了眼淚。

婚姻已成定局,二十歲時,木蘭嫁給了蓀亞,婚禮空前盛大,她的少女時代結束了。 出嫁前,木蘭拉著小弟阿非的手,說出了自己不能身為男兒的遺憾,並把重振家聲的願望拜託給了弟弟。她知道,一旦出嫁,許許多多的的事情都要煙消雲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