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对宝宝的帮助到底大不大


对于早教,我其实很同意一点,就是如果冲着玩儿,可以去;如果冲着学东西,还是算了。


有很多家长让孩子上早教班的目的是让孩子“有点跟同龄人交流的机会”,也算是对孩子社交技能的培养。


But!!!


事实上,3 岁之前的孩子,很难掌握交互性的游戏以及真正的开展社交——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到了 3 岁才要去幼儿园开始投入社交的原因。


要知道,孩子玩游戏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再牛逼的早教班,也改不了孩子生长规律呀!


早教,对宝宝的帮助到底大不大


对于 2 岁的孩子来说,同龄人游戏基本都采用「平行游戏」虽然同处一个空间,但基本上你玩你的,我玩儿我的。


随后,孩子会逐渐发展出「旁观者游戏」的能力,不少 3 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掌握这个技能,一个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旁边还有个小朋友在安安静静的看着,这就是「旁观者游戏」。


3 岁半以后,孩子们才可以开始掌握形势更加复杂的社会性游戏,并涉及更高水平的互动。


这个时候,才会有家长期待的、可以发展社交能力的「联合游戏」:两个或者更多的孩子,共享或者转借玩具来进行互动,尽管做着各自不同的事情,但是彼此有所交流。


同龄人游戏的最终发展阶段是「合作性的游戏」:儿童真正地开始与他人一起玩耍,轮流使用玩具,或者发起竞赛,甚至共同设计一些有规则要求的环节。


其中最经典最流行的游戏形式就是——过家家。这就是一种良好的合作性游戏。


所以说,孩子能参与什么样的同龄人社交,是循序渐进的。我们不该要求低龄的孩子一定要掌握高难度的社交,这违背了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通过早教课让孩子学社交,意义不太大。


早教,对宝宝的帮助到底大不大


除了「发展社交能力」的扯淡设定,还有其它 2 个特别容易让家长上套的设定。


  1. 早教提升智商?扯淡!


首先就是,智商本身就是个 out 的概念啦!


这个概念产生于 100 多年前,是个陈旧、简单、粗暴的概念。用一个数字衡量孩子的智能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人的大脑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 83% 的大脑神经突触出现于从出生到 20 多岁这个漫长的时间段。通常女性要 20 岁出头才能完成这个时间段,而男性往往用的时间会更长——大脑是人身上最晚完全成熟的器官。


所以 2 岁之前的早教班的零星干预,对于成年后的智力水准没有影响。而那些高质量的长期刺激才能真正促进大脑的发展:


比如家庭的富裕程度、日常能够接触的人和事的多样化水平、孩子自己的学习习惯、孩子本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习惯以及父母本身的受教育水平。


诚如澳大利亚儿童发展研究专家迈克尔 · C · 纳格尔所言:

目前为止,仍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表明,超出正常范围的特殊刺激或活动能够让大脑发育到更高水平。


早教,对宝宝的帮助到底大不大


2. 开发右脑潜能?更扯淡!


除了智商外,早教班还惯用“右脑开发”或者“全脑开发”的噱头,说早教班可以让孩子的大脑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事实上大脑的左右半球只有能力上的些微倾向,而并没有完全割裂的分工。


认知神经科学家 John Medina 曾对现在流行的左右脑的功能区分做出过有力的讽刺:


按照左脑和右脑分工的说法,就相当于说,豪华游轮的左侧部分负责维持船在水上漂浮,而右侧部分负责让船在水面移动一样。实际上航行的过程中,这两种功能船的左侧与右侧都参与了,大脑的两个半球也同时参与人的绝大多数活动。


但的确有一些研究发现了大脑的左侧和右侧有一些倾向性,比如右脑倾向于记住事物的要点,而左脑则倾向于记住细节。纵然如此,所谓的“右脑开发”与“全脑开发”也大大的被媒体和早教中心的营销部门夸张与神化了。


早教,对宝宝的帮助到底大不大


说白了,我始终认为真正的早教不是教孩子,而是教家长。


你有了孩子,你知道遇事要如何跟孩子沟通吗?你知道怎么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吗?你知道怎样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吗?


我认为,家长的相关学习,才是真正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