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減壓":走健康高效的戰略轉型之路

壓力會給人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同樣的道理,在商海中航行,航母太沉吃水過深也很難走遠。 地產龍頭恆大顯然深諳此理,並專門準備了一套"減壓公式"。

3月31日,恆大交出了自己2019年的"成績單":恆大全年實現合約銷售額6011億,核心利潤408.2億,資產負債率77.9%,淨負債率159.3%,現金餘額2287.7億。

敏銳的許家印早已發現恆大近年的壓力有些大。在這次發佈會上,他正式宣佈了恆大的戰略轉型:"恆大從2020年開始轉變發展方式,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要用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負債降下來。"

那麼恆大是怎樣通過:高增長+控規模,得到降負債的目的呢?


恆大


加法:強勁銷售"保持動力"


過去,在拼搶規模的賽道上,恆大銷售業績一直保持在行業前列,而今年還要繼續做"加法":根據恆大的內控目標,2020年力爭實現銷售8000億,2022年力爭1萬億。只有保證了銷售,才能保持航母充足的動力。

恆大的8000億銷售目標底氣首先來自其龐大的土地儲備。目前恆大土儲約3億平,隨著土儲的陸續開發入市,銷售將穩健增長,回款能力也將持續提升,從而增加現金流、降低負債。

其次,得益於強大的銷售能力。今年一季度,憑藉"網上賣房"的顛覆性營銷模式,恆大銷售額1465億大增23%,銷售回款1133億大增55%,均為行業第一,這也為其完成全年銷售目標提供了強有力保證。

減法:嚴控規模"釋放壓力"


除了做高增長的"加法",減壓當然還離不開"減法"。畢竟若僅僅增加銷售額,不控制土地規模、降低成本,負債還是不能大幅降低。

為此,恆大著力控制土地儲備規模,要實現土地儲備負增長,即未來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億平方米左右,以降低土地費用支出,減少資金沉澱。

同時,恆大還採用強有力的成本控制,實施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的標準化運營模式,大幅降低營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成本的降低也進一步確保了負債的降低。

如此一來,企業自身的壓力就被釋放了很多。


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


通過以上的一加一減,恆大將輕鬆實現降負債的目標。

眾所周知,恆大的行事風格向來雷厲風行,而此次降負債的決心,也是前所未有的。許家印透露,未來三年, 2020到2022年期間,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億,到2022年要把總負債降到4000億以下。

他還現場算起了賬來:"18年、19年,恆大銷售回款每年維持在4500億左右,如果今年實現銷售8000億,回款按7000億計算,就會增加2500億的銷售回款。同時,恆大今年減少土地儲備3000萬平方米,就等於減少600億的支出。這樣一增一減,就一定能實現今年有息負債下降1500億的目標。"

如今,恆大一季度業績飄紅已吹響了新戰略的首個勝利號角,憑藉著其在銷售能力、土地儲備、產品品質、管控能力和團隊執行力等方面的優勢,恆大的轉型之路將走得健康且高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