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文化内涵?

聿剑培训师


圣贤一直是我们仰望的,一个一生中能做到立德立身立言则是毕生孜孜以求的夙愿。“见贤思齐,见不肖而内自省也”只有这样我们在心中立一个标杆仰望着,优秀的好的东西不断吸取着糟粕和不好的东西不断摒弃掉。闻过则改见贤思齐,从中汲取有营养有价值的东西。我们都是中国人,优秀的文化就要继承和发扬。这样无疑令我们醍醐灌顶,于迷茫中看到光亮。

对于潜移默化的文化基因来说身教永远大于言传,看到了才会想、想到了才会做、做完再想——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遇事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同样不可取,乐观者急功近利容易自满自负而悲观者消极怠惰容易自卑自轻!自满自负和自卑自轻者之外多有投机之人,见胜兆则纷纷聚拢自恃摇旗呐喊之功,遇败兆也不避不躲亦只不过是万千失败份子的一员 。

这种以模糊为准则以投机为功效的现状正需要为我们一一离清!自满自负者必会自慎自律,自卑自轻者必会自信自重。于厚重之外厚积薄发,于功利之余以全概偏。如此,或许才是光明才是希望才是王道!

记得中学时有位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让我们思考毕业后,应该何去何从?我想,纵令不过是一洼浅水,也可以学学大海。只要你认识一部书,你在生活中寂寞时便不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指南。假定文化是可变的,那么人格必定也是可变的。历史上的特殊文化造就了在文化上可变的人格特征。跨文化心理学家考察了不同的文化群体,如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中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异。有这样一则故事,说一位外国博士在中国做了一次试验,当一群学生在被告知遇到危险时秩序井然先后分别脱离了危险。而同样的试验,他在国外做了多次均以失败告终。这就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别。生活在集体主义中的人们是把自己归属与一个大的群体,他们以集体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对合作的兴趣胜过于竞争的兴趣。

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也是我们幸福有为的最大保障!


唐宝桢


这句话是课本里背过的,考试的时候模拟多少遍的。字面意思大家都知道,圣人为什么会是圣人,能大度承认别人的优点,更愿意向人学习,争取看齐;对于不贤之人,可不是背后批评人家,也不是当面让人难堪,而且看看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圣人像便是这样:严格自律,不苛求他人,更是自省之外,积极进取。现在人也应该如此要求自己。我很不赞成网络暴力,对于自己不赞同的言论或者意见,群起而攻之,往往造成很大的伤害,一些人,一些无辜家庭。我们不能成为圣人,但是我们也该学习圣人,对于自己不赞同的现象,应该摒弃,而不是攻击伤害他人。


婀娜小汀


遇到品行俱佳的人,我们应该像他学习,与他看齐。遇到品行不端的人,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自己也有这样或那样的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秋水轩qiushuixuan


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的《论语·里二》,他是说的主要有两点意思。

一、当我们看到那些有品德、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就要想着向他们看齐,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要向他们学习,努力争取和他们一样,甚至超过他们,变成有善心、有修养、有能力、有才华的贤人。

二、当我们遇到那些品德差、能力弱、文华少、缺点多的人,就不要讥讽他、嘲笑他。从他们不足的地方时刻反省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可以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改掉之。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生而为人,是人都有优点、有缺点。对于我们自己的优点要保持和提升,并虚心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对于自己和别人的缺点,我们要抛弃、要改正。

好好向别人学习,知善恶,明美丑,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为。通过不断学习别人的优点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有能力、有才华的人。





蓝袍爱诗哥


我们人性的诸多弱点中间,其中一个是嫉妒

这个嫉妒有好多种表现,最典型的就是看到比自己强的人,都会非常难受、非常痛苦,而且这个难受他是很自然的。甚至在男女关系上,也会有嫉妒等等。

这是人的一个天生的一个弱点。那么这个弱点,我们应该怎么样的看它?对我们人生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障碍?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嫉妒或者超越嫉妒?

接下来,通过回答问题,给大家分享一下

《论语·里仁》里面有一个非常好的观点,值得我们学习。夫子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见到优秀的人,向他学习、向他看齐,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如果见到一个有问题的人,有毛病的人,有缺点的人,或者不如自己的人怎么办呢?不是嘲笑,不是讽刺,而是内省,内省就是反思自己,通过这种反省来提升自己

当然,这只是一个表面的意思。其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如果从更深刻的角度来讲,它其实对怎么样来解决嫉妒问题,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嫉妒作为一个天生的弱点,几乎人人都有,我相信每一个人当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的时候,可能都会有一点点醋意、酸意,或者有点不自在,这是天性。

那么嫉妒害处在哪里呢?一个人一旦有了嫉妒心,他就会封闭自己的心胸。我见到过一些场合,当别人优秀的时候,有的人就是不愿意承认,会找出一万个理由证明人家不优秀。这背后就是因为嫉妒,不愿意承认人家出彩,不愿意承认人家水平高。这个时候,他就会封闭自己的心胸,然后找出理由,或者各种理由来证明人家不行,实际上这是一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做法。

别人的优秀,客观上在那里摆着,所以嫉妒的人他只会封闭自己的心胸,使得自己不愿意面对现实,不愿意承认别人的优秀。

而且,嫉妒,它还会阻碍自己学习别人的事业。一旦嫉妒了,不愿意承认别人比自己优秀,或者说面对别人优秀的时候,自己不是那么自在,不愿意跟人家打交道,甚至躲着别人。这就成了自己成长的一个大的障碍,这就会阻碍自己有博大的心胸,和高度的自觉去学习别人的优秀。结果是自己因为嫉妒而变得心胸狭窄,因为嫉妒不愿意向别人学,而导致自己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被别人甩下来,同时自己的嫉妒,并不影响别人的优秀

“思齐”的深刻内涵

“思齐”它表达的什么呢?

它表达的就是,我们见到优秀的人不是嫉妒了,而应该是好好的向别人学。

曾经有一个中学生,是个女孩子,她父母陪着她见我的时候,我就问她,我说孩子,你上几年级?她说上初三。我说你遇到比你优秀的人,你什么看法?这小孩也很率直,她说她就觉得很嫉妒,心里觉得不舒服。

于是我就给她讲,我说你遇到优秀的人,你不舒服,这就证明自己的境界和智慧就很低了,为什么呢?因为你不舒服的背后,人家照样优秀,可是因为你自己不愿意承认别人的优秀,使得你不愿意向别人学。这个时候,你恰恰是让自己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被别人甩在后面。所以我说,优秀的人来到自己身边,绝对不是用来嫉妒的,是上天派一个优秀的人来到自己身边,是帮助自己成长的

而且我告诉她,你身边的这个同学,他比你优秀的多,他来到你的身边,你说你应该多高兴啊。为什么高兴呢?你天天看着他是怎么优秀的,他怎么思考问题,他怎么为人处事,他怎么去解决疑难问题的,而且你不用拿学费呀,你不用像上课外的辅导班一样,专门去交钱,你不需要,通过向这种人学习,你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我说这不是上天送给你一个很好的礼物吗?你为什么嫉妒呢,对吧。

所以我建议我们每一个朋友,当优秀的人来到自己身边的时候,绝不是我们嫉妒的对象,而是很感恩。一个优秀的人来到自己身边,可以让我们近距离的观察一个优秀的人怎么思考、怎么言行、怎么做事、怎么选择、怎么处理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虚心的向别人学,这就是“思齐”。“思齐”这个字其实就是想着怎么样学习人家,和人家水平变得一样。

我们解决嫉妒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认清楚嫉妒的危害。我们面对优秀的人,一个正确的态度是什么?不是嫉妒,是向他学习。

何为“内省”?“内省”有何意义?

那么“见不贤而内省也”它表达的是什么智慧呢?

“不贤”那就意味着有毛病的人、有缺点的人。这里我特别告诉大家,谁没有缺点?这个世界上,能否找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找不到。

所以我们面对有缺点的人、有问题的人,绝不是嘲笑和讽刺

,而是反思,反思什么?这样的毛病我们有没有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有点嘚瑟的时候,我们就得想,当自己有点地位、有点权利、有点名声的时候,有没有嘚瑟?如果一个人文明举止不雅,马上就得反思,我是不是也是这样?当有的人在电梯里抽烟的时候,马上就得想我有没有做这种不文明的事。

看到别人的毛病和缺点,一定要反思我是不是有类似的问题,这就是“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种态度实际上也是告诫我们,对人要认识到,我们都有缺点,所以对人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苛求别人。当我们看到别人缺点的时候,要视为这是我们学习和反省的一个好机会,我们通过对别人缺点的反省,也相当于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从中反思自己,来升华自己,来提高自己。

最后,简单总结,共勉

我觉得《论语·里仁》里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一个提醒,或者座右铭。我们有了这句话的提醒,我们一生会敞开自己的胸怀,面对每一个人的精彩,我们去承认,我们去赞叹,我们为别人去鼓掌,同时,我们向别人学。

在这个过程中,力所能及的向别人看齐,见到我们身边不好的现象,我们不是去嘲笑讽刺,而是认为我们都是有缺点的人。对人不求全责备,待人宽容,不苛求别人,通过别人的缺点,我们也反思自己,相当于给我们人生上一堂反省的课,不断的来提高自己。

总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超越嫉妒,我们要通过任何一个场合,不断的来反思自己、提高自己。


一二一学堂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见到仁德有才干的人要向他借鉴学习,看见没有品德的人也要学会反思自己是否有同他一样的毛病,并加以改正。做人要懂得学习吸收他人的优点,成功的把别人的转化为自己的,还要学会从他人身上反思自己的缺点,进行改正。

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泽陂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语出《论语》,这句话是一种善意的告诫。意思就是:贤者是有道德操守的人,遇到这样的人要向其看齐。反过来讲如果对方是没有是非美丑等道德观念的人,那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也身存这些恶习。


细读《论语》等会发觉,孔子教育弟子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让弟子学会反观内省,这种反观或自觉或不自觉,总之要无时无刻不在,用意就是告知世人要向内求而不是求诸外。

我们知道,人性有其自私的一面,这种自私与生俱来,是人性的一部分很难消除。基于自私性的存在,很多人学习儒家经典特别是《论语》会倍感不适应甚至心生疑窦,怎么读来读去思来想去,这孔夫子强调的还是自己如何要做个光明磊落的君子式人物,好像这人生出来就应该是为他人服务的,丝毫找不到舒展随性的生命乐趣。其实认知儒家,最忌粗枝大叶般就下结论,深度解读儒家、解读孔子后就会发现,修身也好,反观自己向内求也好,只是方式方法,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最终的目的是通过修身反观的这一过程,达到明心见性而照见他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通过修身产生的这一觉悟,使每一个人都能做一个仁者那样把人当人一样看待,在人人都能像人一样生活的世界里,社会是最稳定也最和谐,这是儒家的社会理想。


静说贤论


加个前提吧。

见贤,先知其愚与贤。

再辨己之愚与贤。

再说齐不齐的事。

见不贤,先知其不贤为哪般。

再辨己之情况。

再看需不需要省。

做人不是做蜡像!

根器缘份都不同!


c林灿c


这句话的意思是见到比自己道德修养高的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把对方当成镜子,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这句话放在今天仍然不过时。不管是道德学问,还是其他,都要向比自己高的人学习。道德品行差的人可以当成自己的镜子,时时反省自己,不断提高道德修为。


冰心杂文


见贤思齐,“贤”可做榜样,向它看齐,有激励人心的作用;见“不贤”而知内省,可做反面教材,让自己知道如何避免犯类似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