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艦名有何玄機?為啥日本艦名聽起來很有味道?

處處留香


各國取艦名都有自己的一套規律,大抵上有用人名、地名、歷史上著名戰役或事件名、特殊紀念時間地點名、有意義的形容詞名等幾種。

舊日本海軍自一戰前後建立了一套軍艦命名法。

主力艦用日本古代“令制國”的國名,如“大和”、“長門”、“陸奧”、“武藏”等都是令制國名,這就要澄清一個誤會,即“大和”號的命名來源,是日本古代有個令制國叫“大和”,而不是因為這艘艦特別大,就用日本的小名兒給命名了。

航母用會飛的動物命名。如“鳳翔”、“龍鳳”、“翔鶴”、“瑞鶴”、“蒼龍”、“飛龍”、“大鳳”、“隼鷹”等,其中用商船改的一律叫“某鷹”。

巡洋艦用日本山川命名,如“古鷹”(古鷹山)、“最上”(最上川)等,重巡一般用山,輕巡一般用川,輔助巡洋艦則用島嶼等名。

潛艇用表示輕重大小的單字片假名加編號命名。

驅逐艦用天氣現象命名,如“雪風”、“時雨”,值得一提的是,舊日本海軍並不把驅逐艦列為“軍艦”級別。

舊日本海軍驅逐艦“雪風”


在航母一級有一些軍艦命名不守上述規矩,如“赤城”、“加賀”、“信濃”“天城”都是航母,但“赤城”、“天城”是山,理應命名重巡,“加賀”、“信濃”是令制國名,理應命名戰列艦,這是因為“赤城”、“天城”在建造時是戰列巡洋艦,而“加賀”、“信濃”下水時是戰列艦,因為《華盛頓條約》限制戰列艦數量或後期日本缺乏航母而半路出家,因此沿用了過去的艦名。日本將戰列巡洋艦視為巡洋艦,所以四艘金剛級戰巡都用山命名,後來改造時升格為戰列艦,但艦名未改。

“赤城”號航母建造時是一艘戰列巡洋艦,所以命名“不合規矩”


戰後的日本自衛隊命名規則比較簡單:驅逐艦、護衛艦等一線戰鬥艦艇,較大的用地名、較小的用天象命名,潛艇則有兩個命名系統,一個是“某潮”,一個是“某龍”。

不論舊海軍或海自,日本都沒有用形容詞或人名命名軍艦的傳統。

日本海自“秋月”號驅逐艦


陶短房


很多人都說中國軍艦取名字很土,而感覺外國軍艦取的名字很好聽。其實不是外國軍艦的名字好聽,而是中文翻譯得太美。目前我國的作戰艦艇命名方式是以省份城市、山河湖泊的方式。而外國軍艦的命名方式其實和這個命名方式也差不多,而外國人也拿一些名人的名字命名軍艦,其實中國也有,只不我們要講究的是簡潔明瞭,但是名字短了就顯得不夠威武霸氣,就比如說拿人名來舉例,“千古一帝始皇號”、“漢武大帝號”、“武則天大週一世女皇號”等等,這樣的命名方式其實就是外國人喜歡用的,就比如日本給我們海軍70週年閱兵起的名字也是一股日本味。


而現在日本軍艦的命名方式是沿用二戰時期的命名方式,也是按照古國、山河湖海、風、雪、月以及動物的名字命名,所以你以為外國人的名字好聽,其實在外國人看來不也就那樣吧?所以這山望著那山高,到了那山沒有前山好。至於說各國在翻譯外國軍艦時總會根據自己國家的語言方式來翻譯的。就比如說你會覺得“日向號”、“吾妻號”、“初潮號”、“高潮號”、“攝津號”會有美感,內涵但是挺內涵的。

像以前美國只有戰列艦才能用州(省)名來命名軍艦,現在中國的省名也只能用做航母的名字,像現在美軍那一票驅逐艦都是命名有點亂套了的,不過驅逐艦由於數量大,所以以前美軍的命名規則是用著名的人的名字命名。而現在航母也是比較統一的,就是使用總統的名字命名。而像現在日本的軍艦命名方式主要是拿山河湖泊命名,只不過我們翻譯得太美了,以至於讓你在在自己的文化中陶醉而迷失自我。如果是“妙高山號驅逐艦”、“加賀國號直升機驅逐艦”你覺得還好聽嗎?而如果中國以同樣方式命名的登陸艦你覺得怎麼樣?“崑崙級船塢登陸艦”!!!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海軍艦船的命名,各國源於其文化背景,各有不同的規矩做法,而中國和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以漢字詞彙來命名艦船的國家(現代日本海上自衛隊為了顯示和舊日本海軍的區別,採用假名拼音拼寫的艦名,但本質上仍然屬於漢字艦名的衍生),我們兩國曾經在艦船命名方面具有很多相似點,後來則分野成兩種不同的體系。

在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海軍的初創階段,中日兩國對軍艦的命名基本都是選取一些威武或具有寓意、典故的詞語,諸如中國的“萬年清”“揚武”“登瀛洲”“定遠”“致遠”等等,日本的“清暉”“雲揚”“日進”“龍驤”“乾行”等等。

但是這種命名基本上無一定之規,隨意性較大,也比較考驗命名者的漢學功底,日本從明治維新後就開始對軍艦的命名選擇範圍開始加以程式化、規範化,而中國則是從民國南京政府時代以後開始軍艦命名的程式化。

日本的艦名

之所以日本軍艦的艦名顯得非常有韻味和文學性,和其獨特的命名規則有關。

舊日本海軍從明治、大正到昭和,其軍艦命名規則幾經變更,最終形成了如下的制度:

戰艦:用日本古代藩國的國名,如“大和”“武藏”等。

巡洋戰艦:用山名,如“金剛”“比叡”等。

一等巡洋艦:用山名,如“妙高”“愛宕”等。

二等巡洋艦:用河流名,如“熊野”“利根”等。

炮艦:用風景名勝和古蹟的名字,如“橋立”“宇治”等。

一等驅逐艦:用天象、地象的名字,如“雪風”“春雨”等。

二等驅逐艦:用植物的名字,如“若竹”“桃”等。

水雷艇:用鳥類的名字,如“雁”“蒼鷹”等。

特務艦:用海岬、海峽的名字,如“宗谷”“州崎”等。

從上面不難看到,諸如日本古代的藩國名、山川名勝的名字以及天象、地象的名字,其原本都具有一定的文學性,所以命名到軍艦上,給人以韻味悠長的感受。

中國的艦名

而中國軍艦的艦名,在南京政府時代形成了以中國城市、村鎮的名稱命名的規則。考慮到單純以城市、村莊命名,缺乏文學性和寓意性,南京政府時代還特別規定必須選擇字面上帶有一定寓意聯想的城市、村莊名來命名軍艦,諸如“寧海”“平海”“民權”“民生”“永綏”“咸寧”“長治”“重慶”這些艦名,既是城市名、地名,同時還可以解讀出另外一番韻味。

不過從1949年之後,國民黨海軍在軍艦命名上,也不在追求這種地名同時具有延伸字面意味的標準,而只是純粹以地名來命名軍艦。

1949年後,人民解放軍海軍由華東軍區海軍最初創立了艦船命名體系,之後經過修改調整,延續到今天,基本上也是以省份名、城市名、地名等作為軍艦命名的主要選擇範圍,目前人民解放軍海軍的艦船主要命名辦法如下:

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用省、直轄市名稱命名。

驅逐艦:以大中城市名稱命名。

獵潛艇:以縣、市名稱命名。

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以“某某山”命名。

步兵登陸艦:以“某某河”命名。

因為主要只是城市名,所以艦名本身的文學性就顯得欠缺,以至於有人覺得不如日本軍艦的艦名“有味道”。

如果我們腦洞大開,想像一下如果用類似舊日本海軍式的標準來選擇中國軍艦的名字,可能就會出現下列的一些情況:

以古代朝代、藩國、九州名稱命名:“燕”“楚”“秦”“漢”“唐”“宋”“雍州”“冀州”等等。

以山名(不是以“某某山”的格式):“雁蕩”“棲霞”“琅琊”“龍虎”等等。

以河名(不是以“某某河”的格式):“錢塘”“永定”“秦淮”等等。

以風景名勝和古蹟命名:“山海”“玉門”“嘉峪”等等。


由此不難發現,關鍵的問題是出在了艦名文字構成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學性上面。


海研會


1935年組建於我市旺蒼縣的紅軍水兵連是我軍歷史上成建制的一支水上武裝力量之一,這支水軍為強渡嘉陵江,策應中央紅軍北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自21世紀以來,熱衷於廣元艦事宜的老同志會同我市老促會向中國老促會呈送了《關於請求幫助爭取將中國海軍護衛艦命名為“廣元號”的請示》。中國老促會經專題研究後,向中國海軍司令部呈送了該申請報告。經中國海軍司令部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某導彈護衛艦,被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廣元艦”。


大鵝文化CEO


其實日本起的名字在日本人的眼中看起來也很土,所有的國家都是這樣。不信?那我舉個例子:珍珠港=蚌埠


一個方形的德二


這個跟時代需求有關,也很文化背景有關,舉個例子,二戰時期,日本航母名為: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美國的約克城號,列剋星敦號,德國的超級戰列艦卑斯麥號,也不見得好聽到哪兒去吧,我們的遼寧艦誕生於和平年代,肩負訓練重擔,寓意守遼闊九州以安寧,翻譯成世界各種語言,都是很不錯的



狂人烏託夢


對於軍艦的命名,每個國家都有關於自己的一套規則,至於日本軍艦的命名規則那你只有諮詢他們了,誰知道他們怎麼想的呢……

關於日本軍艦的命名比如航母,其中一字為飛禽走獸,龍,鷹,鶴等等,

驅逐艦,其中一字為天氣名稱,如風,月,雪,雨等等,

關於日本軍艦的命名,有人說有“味道”……,在我看來,感覺他們就像是故作風雅,賣弄聰明而已罷了,甚至有種‘土’的意味


海軍小王


是有味道,這丸那丸的,知道日語裡丸當什麼講麼?


二馬赫


給這些軍艦起名字的真是一點水平也沒有,鄙人有幾個名字大家看看。班超號,去病號,成功號,天祥號,武穆號,元敬號(戚繼光),延益號(于謙)等等等等,哪個不比河南號等等好聽還有意義!


用戶50031469091


中國講究中庸之道,真狠的人往往不鋒芒畢露。論文字遊戲估計比得過咱的不多,從飛禽走獸到傳說演義,從史記兵書到名人帝王,從山川地理到乾坤環宇,起個霸氣側漏的名字還是很簡單的。問題是月滿則虧,想當年鎮遠定遠之恨令人唏噓,不要浮名,只求實力。此處不得不表揚局座與攝影師,啥遼寧小舢板,055巡邏艇,J15火箭巢之類的一通捯飭,我等端坐,家中有糧,心裡不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