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荒”來了,方知"18億畝紅線"的英明

疫情在全球的擴散,全球封國、封城、停工,各行各業的危機已經到來。而外貿,最慘行業,沒有之一。

國內剛打完上半場,國外繼續下半場,貨物到港,無人提貨,身為外貿人看完全場。


然而,比經濟危機更危險的是——全球的糧食不夠了。

民以“食”為天,全球糧食安全正臨疫情大考。


一、外貿,寒冬困境

中國外貿出口的三大主要市場分別為:北美市場、歐洲市場、東亞市場,出口金額佔比分別為16.8%、17%、和4.4%,。

目前,都是疫情高發區。


疫情發生後,商務部調查表明:

1、90%以上的企業存在出運和收匯被迫推遲的情況,同時,面臨較大的買方取消訂單、拒收拒付風險。

2、國外新冠確診人數將近60萬,每日新增人數仍處於爬坡態勢,什麼時候迴歸正常生活,誰也不知道。


如此情況下,國內外貿企業的境況愈加水深火熱。

1、訂單被砍

人齊了訂單沒了,外貿訂單相比去年同期下滑50%—60%。

如紡織廠,被譽為世界最大的圓筒針織面料生產商,福田實業一天被取消4500噸訂單。

服裝廠方面也不容樂觀,2月期間,由於疫情造成中國生產、物流堵塞,半成品短缺,全球服裝紡織相關行業已遭受超15億美元的損失。


2、運輸供應鏈受阻

各國“封境”“關碼頭”“航班停飛”導致國際貨運受阻。

不完全統計,已有近4萬個航班被取消,超過30家航空公司停飛所有國際航線,航班減少,國際空運價格飆升。


海運方面也好不到哪兒去。

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已經跌到歷史低位了,6個月之內跌去了近70%。


今年外貿行業唯一受益的,就是涉及醫療用品的外貿企業,現在無論是做鞋的、做衣服的、做電子的,都想去出口醫療物資。

3月3日至22日,不到20天的時間內,全國經營範圍含“額溫槍、體溫槍”的企業從357家猛增至3515家,其中包含進出口業務的佔比76.33%。

打出口主意的廠家很多,做到的不多。許多國家對口罩進口有極嚴格的資質要求。


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2019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1.54萬億元人民幣。

如今,素有中國外貿“晴雨表”之稱的廣交會也延期了。

截至第126屆,廣交會累計出口成交約14126億美元,累計到會境外採購商約899萬人。


對於跨境行業來說,2020年過年不是過年,而是過關。


二、全球糧荒來了

老話說民以食為天,如今糧食是比病毒更致命的威脅。

1、阿根廷,因為農業政策導致大豆減產。

2、澳洲大火嚴重影響畜牧業和農業,澳洲糧倉嚴重受挫。

3、非洲和東南亞拉響蝗災警報,2020年全球的糧食產量很可能將銳減三成以上。

……

天災人禍必將使得全球農業、畜牧業、漁業都將受到影響,全球糧食減產或許已成事實。


截至3月26日,至少已有5國宣佈停止或限制糧食出口。

常年位列全球大米出口前三甲的農產品出口大國——越南,宣佈暫停大米出口。而越南常年大米出口大體佔世界貿易量的15%。

哈薩克斯坦是全球最重要的小麥麵粉出口國,此次出口禁令,還包括了土豆、白菜、胡蘿蔔和糖等11種農產品。

未來仍將有不少國家出臺“禁令”,情況愈發嚴峻。


報告顯示,新冠肺炎已經影響到至少44個需要外部糧食援助的國家。

全世界只有約5%的國家,能夠實現糧食自給自足,糧食出口量較大的國家只有十餘個。

稻米或小麥進口國的菲律賓和印尼等,供應只能維持到6月,這意味著疫情如無法在6月結束,這些國家的糧食供應也將告急。

“全球糧荒”要來了。


三、中國大豆供應鏈面臨風險?

限制糧食出口,會影響我們的“米袋子”嗎?


中國大米一年產量1.4億噸左右,大米庫存預計為1.1億噸左右。所以,越南大米暫時不出口,對中國影響很小。

另外,我國的主糧對外依存度還不足3%。


2019年,我國糧食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進口255萬噸,出口274.8萬噸,出口大於進口。

如今,小麥庫存結餘有1億噸,而玉米8000萬噸,水稻1億噸左右,這三大主糧我國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


不過,要說全球糧荒對中國一點影響都沒有,是絕不可能的。

2019年上半年,中國進口了240萬噸阿根廷大豆,現在阿根廷豆農已宣佈放緩出口,相對來說,大豆產品的進口影響較大,因疫情導致運輸不暢,產品無法到港。

據統計數據,我國省市有50%的省份糧食不足。

糧食充足的省份只有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南等少數省份,自給率150%-375%;而甘肅、寧夏、江蘇、湖南、四川等剛好夠用,自給率102%-107%。


糧食問題,也是一種戰爭武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糧草一斷,仗就沒法打了。

糧食安全一定要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現在來看"18億畝耕地紅線"戰略更加顯得英明。


“糧荒”來了,方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