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究竟來自於哪裡?近視的遺傳規律

1,Nature | 提供治療Tau蛋白相關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新治療靶標——低密度脂蛋白相關蛋白1

腦科學日報|創造力究竟來自於哪裡?近視的遺傳規律

在體敲減LRP1能有效降低Tau蛋白傳播

神經退行性疾病進展的一個重要事件是蛋白聚合體擴散。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微管相關蛋白Tau在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在內多種形式的痴呆發病中的具有重要作用。這些疾病的特徵是蛋白聚合體的順序傳播及沉積,均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

4月1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Kenneth Kosik課題組在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LRP1 is a master regulator of tau uptake and spread的研究論文,報道了低密度脂蛋白相關蛋白1(LRP1)可以控制tau蛋白內吞及後續擴散傳播,從而鑑定了LRP1作為調節tau蛋白擴散的關鍵因子,這一結果提示LRP1可以成為治療與tau蛋白擴散及聚集相關疾病的重要靶標。

閱讀鏈接:

2,湯弋哲/Dongsheng Cai合作發現htNSCs包含一類神經肽和腸肽分泌功能的亞群細胞

成體神經幹細胞很可能伴隨著人的一生而存在。以大小鼠為代表的哺乳動物神經幹細胞一般認為存在於海馬DG區以及側腦室附近的SVZ區。之前的研究發現成年鼠下丘腦的某些特定區域也存在神經新生現象。2012年,愛因斯坦醫學院Dongsheng Cai課題組在小鼠下丘腦第三腦室壁以及基底內側腦實質中分離並鑑定出一群Sox2陽性、滿足經典定義(即能自我複製和擴增,並能分化成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以及少突膠質細胞三種神經細胞類型)的神經幹細胞(命名為hypothalamic neural stem cell,htNSC),並發現其通過神經新生維持著下丘腦的能量代謝中樞調控功能。

美國Albert Einstein醫學院,衰老研究所的Dongsheng Cai課題組在eLife上發表了題為Multifaceted secretion ofhtNSC-derived hypothalamic islets induces survival and antidiabetic effect viaperipheral implantation in mice 的文章。本項研究中,課題組發現htNSCs中的一個亞群具有很強的神經肽和腸肽分泌功能,包括胰島素、高血糖素和促生長素抑制素(somatostatin)等。

閱讀鏈接:

3,將腦活動翻譯為文本

腦科學日報|創造力究竟來自於哪裡?近視的遺傳規律

解碼流水線。

《自然-神經科學》發表的一篇論文Machine translation of cortical activity to text with an encoder–decoder framework報告了一種能夠以較高的準確率,解碼神經活動並將其翻譯為句子的機器翻譯算法。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Joseph Makin及同事盤點了機器翻譯領域的最新進展,並利用這些方法訓練循環神經網絡,將神經信號直接映射為句子。四名受試者此前顱內均被植入了用以監測癲癇的電極,電極會將他們大聲讀出句子時的神經活動記錄下來。之後,這些記錄被添加到一個循環神經網絡中,從而將規律性出現的神經特徵表示出來,這些神經特徵可能與言語的重複性特徵(比如元音、輔音或發音器官接收的指令)相關。接著,另一個循環神經網絡逐字解碼這種算法表示,形成句子。作者還發現,明顯參與言語解碼的腦區同樣參與言語生成和言語感知。

閱讀鏈接:

4,創造力究竟來自於哪裡?

一種流行的說法認為,人類的創造力源自於右腦,富有創造力的人是“右腦思考者”,而“左腦思考者”更擅長分析和邏輯。然而,一些神經科學家對此持懷疑態度。近日,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的創造力研究實驗室通過研究爵士吉他手即興演奏時的大腦活動,為解決這一爭議帶來了一線曙光。

發表在《神經影像》雜誌上的這項研究顯示:實際上,對於缺少即興演奏經驗的音樂家來說,創造力主要由右腦驅動;而即興創作經驗豐富的音樂家則主要依賴於他們的左腦。這表明,當一個人處理自己並不熟悉的情況時,創造力是一種“右腦能力”,但當一個人對某項任務已經很有經驗後,創造力就會轉而依賴於左腦。

閱讀鏈接:

5,拿什麼拯救混亂的生物鐘?科學家從1.5億多個化合物中找出潛在藥物

腦科學日報|創造力究竟來自於哪裡?近視的遺傳規律

利用計算機虛擬篩選技術遴選按需生產的化合物分子

該睡睡不著,該醒醒不來,混亂的生物鐘不僅令人疲憊,還可能會影響代謝、免疫等多個方面,容易引起抑鬱、肥胖或糖尿病等不良後果。大腦分泌的褪黑素是與晝夜節律密切相關的一種激素。褪黑素受體被研究者視為調節晝夜節律的重要靶標。

近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虛擬篩選技術,從龐大的化合物文庫中遴選出第一批能夠高選擇性與褪黑素受體MT1結合的活性化合物,模擬或抵消天然褪黑素的作用。經過“時差”動物模型的初步測試,它們能夠撥動小鼠的生物鐘。

閱讀鏈接:

6,NATURE COMMUNICATIONS: 內部控制信念在結果評估中塑造了正性情緒

體驗可控的事件對人類的主觀幸福感至關重要。基於經典心理學理論,作者考察了內部控制信念對任務結果、神經動力學和隨後的行為偏好的情緒評估的影響。在三個連續的研究中,作者發現當被試相信他們的行為導致了一個給定的結果時,正性情緒會增加,並從質上轉向了與自我評價相關的自豪感。

作者進一步證明這些結果與大腦網絡處理中大腦皮層中線的自我參照功能有關。成功和控制感在大腦活動上收斂於腹內側前額葉皮層。此外,這些情緒變化也與腹側紋狀體和皮質中線結構之間的功能連接增強有關。最後,自豪反應可以預測控制偏好,即使是以金錢為代價的情況下。該研究擴展了正性情緒和幸福感的最新模型,並強調了控制信念驅動的內在動機。本文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

閱讀鏈接:

7,Nature Genetics發現近視的遺傳規律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了三種導致近視的遺傳機制,相關成果公佈在4月1日的Nature Genetics雜誌上,由倫敦國王學院,UCL和美國Kaiser Permanente領導完成。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分析了超過50萬位志願者體內與視力和近視度有關的DNA。研究發現了近450個基因中的大約一千個遺傳變異,這些變異似乎是造成人群許多中度或嚴重近視病例的原因。

研究發現,近視原因可能是光信號通過眼睛的視網膜傳遞到大腦的機制引起的。這項研究還表明,眼睛的其他透光部分也參與了疾病的發生過程。遺傳標誌物的發現可能意味著能夠預測兒童的近視病情。值得注意的是,參與維持晝夜節律的基因在近視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其它還包括負責眼睛,頭髮和皮膚色素沉著的基因。

閱讀鏈接:

8,兒童青少年ASD患者睡眠問題的管理:AAN指南核心推薦

睡眠紊亂在孤獨症譜系障礙(ASD)患者中相當常見,包括難以入睡、夜間頻繁醒來且遲遲不能再入睡、睡眠-覺醒模式不規律、總睡眠時長較短、晨間早醒等。44%-83%的兒童青少年ASD患者伴有睡眠異常;這些症狀往往持續存在,加重ASD核心症狀,損害軀體健康、日間功能及生活質量。日前,美國神經病學學會(AAN)組織相關專家,針對兒童青少年ASD患者失眠及睡眠行為紊亂的治療制定了實踐指南,全文於本月發表在Neurology(影響因子 8.689)。

閱讀鏈接:

前文閱讀

1,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