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有盛景,清明為何回老家?

走走停停,我回永城。開了一夜的車,此時此刻在孔子故里夏邑。

清明上河有盛景,清明為何回老家?因為,這是我的來處,這裡有先人們的墓園,已經青草滿冢。也許我記不得他們的名字,不瞭解他們的人生,但是真真切切的他們就是我的前生前世。

不可不知,莫失莫忘。

清明上河有盛景,清明為何回老家?


我記得跟著國學院的王媛老師學習道德經的時候,明白了什麼叫死亡:

死亡,是兩個詞。死,是我們肉體的消滅。亡,是這個世界上活著的人,沒有任何一個人記得你的時候。

覆命於根,歿身不殆。我們一定要奠念祖先知道來處。

你看夏邑,是孔子的老家,他就是一個死而不亡的人物。

明白了死亡,突然發覺帝王們所追求的萬歲萬歲萬萬歲,老百姓所向往的長生不老,就是簡單的事情了:

只要活在,活人的唇齒間,就是長生的,每當後人的後人,每當他們說到你的時候,你就是活著的。

所以儒家的長生不老的解決辦法就是:三立。

立德、

立功、

立言。

老子長生,孔子不老。

能夠做到三立的畢竟是少數人,對於黎民百姓普羅大眾來說,也有長生不老的解決方案:

多生孩子。

開枝散葉、傳宗接代。在宗族內長生不老是一個更容易和有效的途徑。

我們的祖先都是我們的前生前世界,我們身上的基因就是他們長生不死。

也許我們每夜做的天馬行空錯綜複雜的夢,就是他們曾經的過往的記憶的碎片。

關於人倫方位,易經上的四面八方都有家庭成員的位置:

西北老父親,西南老母親。

正東是長男,東南方長女。

正南是中女,正北是中男,

東北是少男,正西是少女。

要是按照易經上生孩子的方位來說,得生三男三女六個孩子才是完整的標配。

所以:多生孩子,長生不老。

清明,為什麼要回家?

父母若在,我們才有來處。

雙親不在,人生只剩歸途。

——還鄉人·張涵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