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 一起从冷餐中追寻它的踪迹吧

关注我们,一起做有数青年!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它是一个逐渐被中国人淡忘的古老传统节日,但正如其名,对于吃冷食的习俗,我们或许并不陌生,寒食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那么就让我们先从各地的著名冷餐中走近它吧~


寒食节吃“寒食”


1. 青团

青团是南方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用雀麦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青团色如碧玉,糯韧绵软,食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 一起从冷餐中追寻它的踪迹吧

如今,青团不仅仅是一道佳节美食,更是不少人的童年记忆的缩影和家乡情感的寄托。

2.寒食粥

寒食节期间,百姓家家禁烟火,需备大麦粥等冷食,这寒食粥便是因寒食节而流传下来的节日饮食。

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 一起从冷餐中追寻它的踪迹吧

寒食粥品类繁多,较常食用的有杨花粥、梅花粥、杏酪、冬凌、桃花粥、乾粥、大麦粥等。

3.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是布依族、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五种色彩而得名,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 一起从冷餐中追寻它的踪迹吧

4.撒子

《本草纲目》中 有这样的 描述:“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

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精美。馓子古称“寒具”,馓子南北方有所差异: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大方洒脱,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精巧细致。


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 一起从冷餐中追寻它的踪迹吧

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纳西族、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5.饧

即现代饴糖,是古代寒食节的专备食品。“海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市远无饧供寒食”,“箫声吹暖卖饧天”,“粥香饧白杏花天”……从众多的提到饧的寒食诗作中不难看出,古代过寒食节必须有饧食,没有饧,根本不叫过寒食节。


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 一起从冷餐中追寻它的踪迹吧

6.蒸寒燕

民俗要在这一天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 一起从冷餐中追寻它的踪迹吧

原来,我们常吃的这些冷餐正是“寒食节”留下的古老传统~ 接下来,你想不想进一步走近它了解它的起源与其他习俗呢?


寒食节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

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 一起从冷餐中追寻它的踪迹吧


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 一起从冷餐中追寻它的踪迹吧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寒食习俗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拜祖、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1. 拜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

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


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 一起从冷餐中追寻它的踪迹吧

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


2. 插柳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 一起从冷餐中追寻它的踪迹吧

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


3.秋千


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 一起从冷餐中追寻它的踪迹吧

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4.蹴球


盛行于唐,《文献通考》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

《州府元龟》载:“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节帝御麒殿之东亭,观武臣及勋戚子弟会球,兼赐宰臣宴馔。”

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图》。


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 一起从冷餐中追寻它的踪迹吧

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有些仍沿袭至今,有些可能早已失传,但我们能从诗歌和记载里看到它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随着时间的流逝,传统节日应该沉淀着历史的厚重变得历久弥新,而不是被我们淡忘。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让我们在诗里、在春天的微风里、在美食里找寻它的踪迹吧。

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 一起从冷餐中追寻它的踪迹吧




<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