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富與生態美的統一”:從習近平“兩山論”發源地透視綠色跨越

【開欄的話】

“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从习近平“两山论”发源地透视绿色跨越

3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考察

青山疊翠、流水潺潺、翠竹連綿、溪水叮咚,在浙江省安吉縣有一座美麗的村莊——餘村。它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地方,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這裡提出了一個科學論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3月30日,習近平調研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再次強調“兩山論”——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一種經濟,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你。

長期以來,有一種觀點認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會影響經濟發展速度。“餘村經驗”為人們帶來哪些啟示?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應如何平衡?本期《中國之治》從習近平“兩山論”的發源地——餘村“綠色跨越”出發,探討聚焦美麗鄉村建設中如何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統一”。

“餘村經驗”勝在何處?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了餘村,在村裡簡陋的會議室裡,聽取當地鎮委書記和村黨支部書記的彙報。在餘村的這間會議室,“兩山論”歷史性登場。

幾天後,習近平在“之江新語”專欄寫道:“在選擇之中,找準方向,創造條件,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

20世紀八九十年代,餘村人靠著挖礦山、建水泥廠實現了生活富裕。但這種方式導致了嚴重的資源破壞、環境汙染問題。

餘村人敏銳地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新世紀之初的2003到2005年間,不但關停了礦山和水泥廠,而且開始封山育林、保護環境,這一舉動,展現了餘村人的勇氣、魄力和擔當精神。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從根本上講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餘村2019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79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49598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21萬元,是遠近聞名的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

“餘村十多年的實踐經驗中有兩點特別值得廣泛推廣。”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農村環境與生態經濟研究室主任於法穩指出,“第一是發展理念。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導下,餘村人民不但實現了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而且實現了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成為全國聞名的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美麗鄉村示範村。”

“第二是發展方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出之後,餘村人有了新發展理念,推動了發展方式的根本性改變,依託‘竹海’資源優勢,著力發展生態休閒旅遊,開農家樂、民宿,辦漂流。”於法穩表示,“生態保護效益成功轉換為經濟效益,實現‘越環保,越富裕’。”

“餘村不是孤立的一座‘人工盆景’,而是浙江千萬個善治村大美風景的光輝寫照和生動縮影。”湖州師範學院教授沈月娣強調,“從‘礦山’到‘青山’,從‘賣石頭’到‘賣風景’,餘村的綠水青山之路,同時也是一條鄉村善治之路。”

十五年前,餘村見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誕生。如今,餘村正以自身的發展實踐,成為了生動詮釋這一理念的典型樣本。

鄉村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能否兼顧?

長期以來,有一種觀點認為,在鄉村發展中如果加強生態保護就會影響經濟發展速度。也就是說為了追求經濟增速,環保方面該鬆一鬆、緩一緩,哪怕會犧牲環境,也要先讓經濟搞上去再說。

而“餘村經驗”深刻揭示了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規律,破除了環境保護和發展經濟相互對立的錯誤認識。

“吃祖宗飯,砸子孫碗”,這是一種以犧牲自然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粗放增長模式。必須清楚地看到,目前我國環境容量有限,生態系統脆弱,汙染重、風險高的生態環境狀況還沒有根本扭轉。

一些基層領導認為做任何工作都需要經濟發展提供財力支撐,不發展經濟怎麼辦?實際上,經濟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單純的GDP增長。一旦環境被汙染,人們的健康受到威脅,經濟發展也失去了意義。

“要做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平衡問題,首先需要解決好理念問題、認識問題及政績觀問題三大問題。”於法穩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從理念、認識和政績觀三個角度進行調整。”

“首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生態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形成良性循環;其次,糾偏‘把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對立起來’的錯誤認識,生態保護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不僅僅是資源,也不僅僅是生產力,也是競爭力,更是潛力和可持續力;第三,扭轉政績觀,一些地方政府領導認為有財政支撐後才能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但實際上生態環境問題一旦出現,可能是永遠都不能實現逆轉。”於法穩解釋。

“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句話二十字總要求是有機統一整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沈月娣指出,平衡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要注意處理好幾個關係——一是經濟目標與生態目標間的關係;二是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之間的關係。三是國家目標、基層幹部目標與農民目標之間的關係。

“餘村能夠做到經濟與生態雙平衡,一方面將生態文明理念貫穿民主法治建設各環節,另一方面將這一理念貫穿村民自主管理全過程,思考經濟與生態保護的過程,進一步折射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發展和治理的轉型歷程。”中共湖州市委黨校科研處講師胡佔光在文章中指出,“餘村的成功經驗集中凸顯了生態建設與鄉村治理互動的實踐邏輯。”

通過堅持生態文明與社會治理同步推進、美麗鄉村與善治鄉村一體建設,餘村形成了一套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生產生活生態齊發展的治村之道。

從餘村到遠方,“兩山論”再添哪些新內涵?

餘村地處南方,具有良好的生態條件,自然資源也非常豐富。而在降水較少、植被較疏的西北地區村落,“兩山論”同樣能夠為村民帶來“百姓富與生態美統一”的幸福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這要求我們應當恰當認識自然環境優勢的問題。”於法穩解釋道,“一些西北村落有符合其自身區域特點的生態景觀,同時西北具有獨特文化積澱,值得充分挖掘展示。”

例如西北地區的雅丹地貌、黃土高坡等等,溝壑縱橫間呈鬼斧神工之美。而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環境建設戰略,自然是保障自然景觀的必要條件。

陝西省安康市屬國家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當地人綜合利用山、水、人基本要素,推進富硒產業、生態旅遊、山林經濟、涉水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等生態友好型產業躍上新臺階,形成了“人養山、山養人”“人養水、水養人”的良性循環。

“我們破除傳統思維中將生態保護與經濟增長對立起來的誤區,堅持循環產業體系是安康綠色發展的命脈,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中共安康市委書記郭青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做到了將環境保護由末端治理轉變為源頭治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5年前的高瞻遠矚,成就了餘村多年後成為美麗鄉村的建設典範,這不僅是一條富裕路,更是一條長久的健康路、幸福路。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非常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再訪安吉,再探“兩山論”的發源地,對外傳遞了明確的信號: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無論形勢多困難、挑戰多嚴峻,中國將始終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

當前,全球正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考驗。讓我們更加深刻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只有綠色發展,才能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才能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這次全球疫情,恰恰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浙江大學教授、湖州師範學院“兩山”理念研究院院長黃祖輝表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這個生命共同體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實基礎”。

堅定不移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共同肩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責任,一幅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得益彰的美麗中國畫卷,必將在神州大地更加壯闊地鋪展開來。 (鄧志慧、宋子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