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李光地弹劾明珠,为何偏偏在其寿宴上动手?原因有三

历史上的李光地,是康熙时期的一位重臣,其历史形象是一位卖友求荣的小人。

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时,他和好朋友陈梦雷被耿精忠活捉,得知这两人很有才华后,耿精忠威逼两人为自己效力。

哪料这两人虽表面答应,却背地里偷偷给朝廷送情报。陈梦雷在内,李光地在外,由李光地向朝廷跑,负责具体接头联络啥的。

康熙王朝中,李光地弹劾明珠,为何偏偏在其寿宴上动手?原因有三

在耿精忠失败后,李光地由于跟清廷有接触,冒死效力,自然是有功之臣,一下升任内阁学士。陈梦雷却惨了被当成耿精忠的人下了大牢。

此刻,只有李光地能洗脱其罪名。可惜李光地却选择了独吞好处,根本不理睬牢内的陈梦雷。气得陈梦雷在牢内先写了《告都城隍文》,再写《绝交书》,揭露李光地的卖友求荣罪证,却无事无补。

所以,在影视剧《康熙王朝》中,李光地的形象自然也就好不了,尤其是他在明珠寿宴上,对明珠下手,显得非常阴毒,那么为何要这样处理呢?如今,我们再从影视剧的逻辑中去探寻一二。

康熙王朝中,李光地弹劾明珠,为何偏偏在其寿宴上动手?原因有三

李光地在《雍正王朝》中,一出场就是个为民请愿,带头闹事的书生,被蓝齐格格喜欢上了,而康熙对他的评价是:刁毒。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李光地一出场来看,显然就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之所以显得很书生气,无非是未经熔炼罢了。康熙一出场不也是一个小屁孩吗?在三藩之乱时,还都要出家吗?所谓经的风浪越大,就变得越大。

本非善男信女的李光地,其变化绝不会越变越善,只能是越变越刁毒。

康熙王朝中,李光地弹劾明珠,为何偏偏在其寿宴上动手?原因有三

后来李光地入朝为官,最初也是想夹着尾巴做人,等索额图、明珠这些人下台后,也就熬出头了。

可惜,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从来都是骨感的。李光地被夹在了两大重臣,索额图和明珠中间,哪头也不敢得罪,他只能得罪自己,于是跑到康熙面前表示,这官我不干了,要回家。

朝堂不是集市,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朝堂是个熔炉,而康熙就是那个掌控火候的人,他岂能让李光地就这么走了?以后还用得着这种“刁毒”人。

康熙王朝中,李光地弹劾明珠,为何偏偏在其寿宴上动手?原因有三

在康熙的逼问下,李光地终于说出了,索额图和明珠,都想让他关照一些人,其实就是都想拉他进入到自己的阵营之中。

康熙对索额图和明珠的拉帮结派是一清二楚的,但他却还不能现在动手,毕竟还需要这两人去卖命,更要等一个时机。因而李光地被入狱。一度曾有自杀的倾向,在蓝齐格格的帮助下,这才挺了过来。

出狱后的李光地完全褪去了书生气,变成了一个标准的官吏,一切以利益和前程为目标。

康熙王朝中,李光地弹劾明珠,为何偏偏在其寿宴上动手?原因有三

即,李光地被熔炼成型了,当然这也是康熙希望他变成的样子。意思就是说,你李光地想要利益和前程,只能我康熙给你,所以李光地你就丢弃幻象,扔掉清高,你本就一刁毒之人,何必装菩萨?所以从此刻起,李光地就成了康熙手中的一把匕首了。随时刺向索额图或明珠。

最终康熙选定了先向明珠下手,自然李光地这把匕首就刺向明珠,在其寿宴上当场宣布圣旨,明珠倒台!

从整个过程来看,李光地之所以在明珠寿宴上动手,是出于三点原因的。

康熙王朝中,李光地弹劾明珠,为何偏偏在其寿宴上动手?原因有三

其一,上面说得很清楚,他一出场就被康熙看出来,是刁毒之人,因而被康熙熔炼为了匕首,倘若他温情脉脉,还叫匕首吗?康熙就会再让他回炉锻造。这是他逃脱不掉的宿命。

其二,作为李光地来言,在明珠最风光时,由他出头扳倒明珠,意味着宣布,他已经成为了康熙的身边人,大有取代明珠的味道,那么群臣们,你们如何选择?这是给同僚们发讯号,告知他们,我李光地牛逼了,你们要认清形势。

其三,就是出于报复心。李光地入狱,明珠是推手,他本就是刁毒人,如何能咽下这口气?所以,在明珠寿宴上动手,报复的酣畅淋漓,有非常美妙的快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