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朝未必亡于暴政

个人觉得,秦始秦皇朝绝对不会因为暴政而灭亡的。后世一些君王也有大量的征用名民众,有一些灭亡了,有一些却活得好好。

如果非要说是秦朝暴政的话,那么它的暴政其实就是修基建却不发工钱。

像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基建活动,但是我们的社会经济并没有因此垮掉,相反我们还因此而促进了消费,增长了经济的发展。所以关键在于那些所谓暴政就是不尊重个人自由交易原则,没有把工资发放到位,不但没有刺激经济消费,反而导致了越发的贫穷。这样情况之下怎么可能不引发暴乱呢?

说白了其实就是一门生意做得不公平。皇帝和民众之间的生意倾斜得得太厉害了,两极分化过于严重,社会完全失衡了。

在秦朝统一之前,秦国里面的民众本来也愿意去修长城,也愿意去做事情,甚至愿意去打仗,抛头颅洒热血或者是什么。因为有足够生意的报酬让民众愿意去做这样自愿选择。

商鞅变法之后,在秦朝里面打仗或者为国家贡献,都能够得到很大很大的报酬,能够封侯拜相,能够风气因子,最差的也能够得到很多钱。为了这么大的收益,人们都拼了,愿意为此豁出命去。哪怕让更多的人去打仗,但是更多人也愿意,还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唯恐害怕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可是到后来,秦王朝统一了全国,再征用大家去修长城或者修各种东西的时候,就变成了利益越来越薄了,不划算了,因为地域变得太广阔了,重新去边疆基建的风险就很高了,不一定拿到报酬,甚至还会因为劳累过度而搭上自己一条命。

而且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战争的威胁了,人们更多的是想发展自己的经济,回家好好种田就可以发展起来了,不需要再去打仗了,也没有那么多仗可以打。

随着全国统一,人民的需求开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但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根本就没有看到形势的变化,继续滥用民力,自己占了大头而民众却得不到一点实惠。而且统治者还认为自己统一了全国,武功盖世,没有任何势力能够推翻自己了,所有人都必须要服从自己,一切民力的使用都理所应当的。

最后不堪其苦或完全得不到实惠的民众就起来推翻了秦王朝。等到了汉朝,其实所有的制度基本都是沿用秦朝,唯一不同的就是无为而治,不会约束和逼迫民众去搞政府工程了,还降低税收,让民众自己好好生产。

秦朝和汉朝就仅仅是这么一点差别而已。前者占尽了民众的便宜,不给足够的工钱,而后者给民众发放足够的分配比例,让民众自己去发展起来。

跟秦朝一样灭亡得特别像的另外一个王朝是隋朝。虽然地在政治上面其实是非常有大有作为的,而且他也是非常聪明,他能够想到了千古皇帝都没有想到的各种,伟大创举必在当代却功在千秋,他之所以快速的灭亡被民众所推翻,也是因为各种透支民力。举国上下大量的各种基建,挖了前所未有的大运河,又亲征了道路遥远的河西走廊,又举国连续三四次征伐高句丽,等等。每一项都是在不停的耗费钱。一开始还有很多家底,民众也不怕他耗,可是后来慢慢的越来越发没有家底了,民众都忍不住了。

再看看隋朝跟唐朝有什么区别?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贞观之治的时候抬高民众的地位,让民众好好生产,不去打扰民众,鼓励民众,仅此而已。

所以,皇帝的权利跟民众的权利并不是说用一个暴政能够概括全部的,而是看统治阶级能不能跟好好地跟民众做生意。

如果全部的利益都占了,一点余地都不留给民众,那民众是一定要暴动的。

所以关键看统治者如何对待民众,有没有让民众和某一些利益人群有活路。比如说,如果贵族没有活路了,贵族也会抗议。如果民众没有活路了,更多的民众会起来暴动。

这样的规律,不管东方西方似乎都是一样的。

看一看西欧的近四百年来的历史演变,也是这样子。所有的革命都是因为某一些人群实在是没有活路了,压迫到不得了才起来革命的。否则谁愿意掉头颅呢?不得不起来干了,才有暴动。

如果起义成功了,人们似乎习惯把起义前的政治称之为暴政。

其实仔细的去看所谓的暴政背后,除了对民众的利益分配极度的不平衡以外,剩下的很多都是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到其好处的,甚至是功在千秋的大功绩。

比如说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关税和管理制度等等,真的能够促进了文化发展、贸易交流和农业生产等等。而且他第一个真正实践了在历史上面把整个中国统一起来,让人们在内心里面深深地烙印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思想。正是有这样的思想文化才能够保证了中国几千年里面不管分离多少次,最后的总归统一在一起的。没有在2000多年前的秦王朝统一,可能根本就没有中国的现状了。这样的根本文化思想根源,可谓功不可没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