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才是最宝贵的家风

  • 原创丨版权:书报文摘(微信公众号id:shubaowenzhai)
  •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昨天下午,我接到了乐乐妈妈的电话。

“这孩子,上这么久网课了,就没安安心心坐那儿听过十分钟的课,一会得喝水,一会儿要去厕所,一会儿又偷偷摸摸去拿点儿零食,说了他还不听,跟我大吵了一架,你说他……”

乐乐妈妈不断地向我倒苦水儿,希望我能跟这“小神兽”好好聊聊。

临了,我随口问了句:“乐乐妈妈,你们公司复工了吗?”

“没呢,这段时间,手机都玩儿腻了。”

那一瞬间,我突然很理解乐乐的所作所为。

心理学家希尔维亚·克莱尔说:“如果你自己都不准备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么。”

糟糕的父母,从不收敛自己的行为,只知道规范孩子的日常。

优秀的父母,懂得如何做一个引路人,成为孩子的榜样。

言传身教,才是最宝贵的家风

你的无心之举,就是孩子的行为典范

上学期,班上两个小孩子因为几句话的事儿打起来了。

那天,我邀请辰辰给上课没怎么听懂的西西讲题,没想到刚进办公室不到两分钟,班上的娃就跑到办公室门口告诉我:辰辰和西西打起来了。

我赶紧跑回教室,眼前这两个小孩子正扭在一起厮打着,小脸儿涨得通红,谁都不让着谁,好不容易把他们扯开了,双方隔着走廊还在吵吵,都很生气。

原来辰辰在给西西讲题时,发现西西有很多题都不会,随口就说了几句:

“这么简单,你都不会哇!”

“这道题明明老师刚刚才讲过哇!”

“天啦!你有没有认真听讲哟!”

辰辰没有意识到,这一番话不断刺激着好强的西西,才导致了这场恶战。

最后,辰辰边落泪边委屈地对我说:“老师,妈妈平时都是这样跟我讲题的,我没有故意嘲笑他。 ”

妈妈这无心之举,孩子早已内化到自己的说话做事上了。

8岁的辰辰根本不知道这些话有多伤人,他只是模仿着妈妈的样子帮助同学而已。

儿童心理学家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怎么做,他怎么学

在孩子眼中,父母都是最厉害的,小小的他们还没有那么强的分辨能力,只是觉得,爸爸妈妈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正确的。

《说文解字》中写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你礼貌,孩子就会礼貌;你上进,孩子就会上进;你善良,你的孩子才会善良。

对于这世间万物,孩子会有许多疑惑和困扰,而那些答案,都藏在你的言行举止里。

父母就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有孩子的性格,也有他的底线,还有一个说话做事都可以仿照的模板。

言传身教,才是最宝贵的家风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成长的捷径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你见过的最会教育子女的父母是谁?

下面有一个被赞爆的答案:霍启刚和郭晶晶。

为了让儿子改掉挑食的毛病,学会珍惜粮食,夫妻俩带着孩子直奔农村,卷起裤腿儿,在烈日炎炎下,下田插秧。

稀泥沾满了双脚,滑落的汗水,只得用毛巾简单擦擦就又要开始劳作,小家伙最后累得只能坐在大石块儿上,站都站不起来。

而生活中的我们,常常拿起一本书,一字一句的教孩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希望他能在古诗中悟出珍惜粮食的意义。

但霍启刚和郭晶晶,却把孩子带进水田,在汗水和劳累中铭记这一份辛苦。

用言传身教去感染孩子,在霍家,这样的细节随处可见。

为了让孩子们正确的认识金钱,即使拥有亿万家产也从不炫富,穿着朴素,生活简单,甚至兄妹两个人的零花钱都要自己挣。每逢周末,小家伙们便会在院子里郑重其事地帮爸爸洗车。

为了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夫妻俩主动带孩子去参加文化节,学习茶道礼仪,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还学起了面塑和写对联。

没有说教,霍启刚和郭晶晶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们自己去感受,去领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为人父母,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说教的方式,总是心急的教育孩子“这个不能碰”“那个要学习”,却忽略了,自己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教诲是条漫长的路,榜样才是最好的力量,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成长路上唯一的捷径。

言传身教,才是最宝贵的家风

每个优秀的子女,背后都有一个好榜样

郑渊洁说:作为父亲,在女儿上中小学的十二年间,我从来没有对女儿说过你要努力,我只对自己说,郑渊洁,你要努力

他的确是这样做的。

他从不沾饮料,只喝白开水,不吃加工食品,还独创“郑氏蔬菜饭”,只为培养女儿健康的饮食习惯。

他严格规定自己的时间,清晨四点半起床写作,一个人将《童话大王》月刊写了三十三年,只为让女儿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他的读者见面会,从上午十点一直签售到次日凌晨一点,整整十五个小时,一万多本书,直到签完最后一个读者他才离开,只为教会女儿坚持是什么。

每一个优秀的子女背后,必然有这样一个好榜样。

因疫情全国各地医务人员纷纷驰援武汉,我看到了这样一位父亲,当记者问他,您为什么要不顾生命安危毅然来到武汉?

这位父亲是这样回答的:我的儿子是一名在读医学生,这一次,爸爸要教给你专业课上学不到的一门知识。

虎父无犬子,子如其父。

有这样的好榜样,又何愁儿子将来不是一个好医生呢?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教育箴言:最好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孩子便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在相伴成长的日子里,耳濡目染,他身上不可避免的也会带上我们的烙印。

这个烙印,可能是一个旧疤痕,让孩子一生隐隐作痛,也可能是一种好习惯,助力他成长的每一步。

而影响这一切的,是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们每一个不曾留意的瞬间,都可能是孩子的成长节点。

教育的起点从不在书山题海,也不在名师名校,就在父母吃饭说话,为人处世的点滴细节里,愿为人父母的我们,能在这漫长岁月中身体力行,为孩子留下这一生独有的财富。

与你共勉。


作者简介:青稞,90后教育从业者,洞悉世事,热爱文字,希望以一只笔记录温度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