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須要“慢下來”

同事一大早跟我說,昨天晚上,因為孩子要上哪個興趣班的問題,跟老婆聊到了半夜。兒子圖圖也因為我們的打擾沒有睡好覺,今天早上小傢伙一覺睡到十點多。

看著一臉睏意的兒子,他突然在想:為什麼要這麼折磨孩子?

的確,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來快。經濟的強大驅動力不斷加速著社會機器的運轉速度。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驅功近利似乎成了每個人的生活常態。

我們每天都在想的問題:如何讓利益最大化。

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如何賺更多的錢。

一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成了所有人的座右銘。要想達到更高的人生境界,經濟基礎成了所有人奮鬥的目標。

漸漸地,我們的急功近利也逐漸的滲透到了孩子的教育問題上。

速度要快,效率要高,目標要準確。

這似乎已經成為所有父母的教育理想。

正值孩子們的暑假,也正是溫度最高的時候。可當你走上街頭,你才會發現,沒有哪個父母貪戀房間裡的冷風,他們三五成群七八成隊,目光如炬的遊走在各大興趣班、輔導班的報名攤位前。


他們不熱麼?怎麼可能,他們比誰都熱。除了熱烈的天氣,他們還有一顆熱烈的心: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能讓孩子落下,不能讓孩子拖後腿……

不能,我們的孩子什麼都不能。

兒童教育須要“慢下來”

對於孩子來說,我們的急功近利究竟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1. 與年齡不相符的壓力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可這句話並不適合孩子,尤其是小學之前的孩子。天真爛漫的年紀,盡情玩耍享受童年的使節,為什麼要給他壓力?

沒出生之前,就開始接受胎教。一出生各種營養師、育兒師,剛到一歲家長們就在想要不要幫孩子拉拉筋?說不定是個練體操的苗子呢。

孩子也很無助啊,即便只有一歲,父母們也總是告訴他們:這樣做不好,以後會被人笑話的。不能這樣,長大了沒出息……

孩子的童年,除了父母們要求下的“成長壓力”還有多少快樂可言?

當孩子的童年沒有了快樂,只剩下壓力,孩子對成長還有多少興趣?

2. 孩子成了父母夢想的“繼承者”

問過很多父母,為什麼這麼嚴格的要求孩子?父母的回答往往是:我們是過來人,小的時候光顧著玩了,不然早就考上清華了。我們已經毀了自己,當然不能在毀掉孩子了。

我們很容易發現,大多數的孩子已經成了父母夢想的繼承者。

媽媽沒有考上大學遺憾終生,你可千萬不能走媽媽的老路啊。

爸爸當年再努努力就能上清華,你要引以為戒。

媽媽小時候沒學鋼琴,一輩子都後悔,媽媽可不想讓你也後悔。


……

孩子:在你們眼裡我的價值就是幫你們實現夢想?

正式因為父母們的急功近利,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被迫捲入更快的節奏。然而,就像上面說的那樣,快節奏的教育,除了給孩子帶來壓力,除了讓孩子失去自我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那麼,在哪些教育問題上,我們需要慢下來呢?

1. 成長要慢

如果小樹一天就長高了,它一定經不起風雨。我們一直看重的成長效率就跟小樹一樣,追求速度,孩子就會長成一顆空心樹,表面強大卻掩飾不了內心的空虛。沒有足夠的時間充實內心,沒有足夠的營養強壯骨骼強壯思維,孩子的成長只會“外強中乾”。

別糾結孩子總是長不大了,他才兩歲!

別再說孩子不懂事了,在他這個年齡,懂事的孩子才是可怕的。

試想,一個一歲多的孩子就知道通過迎合別人、讚美別人獲得別人的“施捨”,這是多可怕的一件事啊。

兒童教育須要“慢下來”

2. 解決問題慢下來

孩子犯錯了,我想大部分家長都會急於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犯錯當然就是能力上的不足,這是所有急功近利的父母們無法接受的:我的孩子怎麼能犯錯呢?!

當孩子遇到問題或者犯錯的時候,解決問題一定要慢,這可以表現出兩種積極意義:

第一:過程的慢會讓孩子領悟更多“犯錯原因”


解決孩子犯錯的問題就是要抓住孩子的犯錯原因,急於解決問題,孩子對於“犯錯原因”的理解就必然不夠充分。不能很好的把握犯錯原因,重複犯錯就成了必然。

第二:慢下來,會讓孩子建立更多思維邏輯。

在緩慢的過程中,孩子會在“犯錯——改錯”“對——錯”“讚美——批評”

等等的行為中建立更豐富的邏輯關係。

找到這些邏輯關係,孩子的是非觀念就會更加清晰,對錯的界限也就更加明瞭,主動改錯就會成為一種心理習慣。

你是希望被動的幫孩子改錯,還是希望孩子主動改錯?

3. 關於選擇,慢下來

兩歲的孩子該不該接受體操訓練?

孩子四歲了,是不是要報興趣班了?該學什麼呢?

什麼技能更適合孩子的成長,什麼能力對孩子的未來最重要?

通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我都會回覆家長:去問你的孩子。

關於選擇,父母其實只是一個參考項,是一個提意見的旁觀者,孩子才是主體,才是決定自己選擇的核心。

兩歲的孩子或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他只想玩。

三歲四歲,孩子想要的其實已經很明顯。他喜歡畫畫就是喜歡,不喜歡鋼琴就是不喜歡,你再怎麼糾結再怎麼強詞奪理,都無法改變。

不要急於給孩子做出選擇,慢下來,觀察孩子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你才能給孩子想要的。

不管你的心情多麼急切,成長本來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一天就能懂事,一天就能長大,這只是你不切實際的幻想。

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維去理解孩子,也不要用成年人的急功近利去要求孩子,這或許是對孩子的最大尊重、最大的觀海。

其實很簡單:對待孩子,就要把孩子當成孩子對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