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和寶釵的區別在哪裡?對待寶玉的態度,就可以分出高下

黛玉和寶釵的區別在哪裡?對待寶玉的態度,就可以分出高下。

《紅樓夢》裡,黛玉和寶釵作為金陵十二釵的榜首,兩人各有所長難分高下。即使在讀者心裡,也是擁黛擁釵各有所好。

黛玉和寶釵的區別在哪裡?對待寶玉的態度,就可以分出高下


喜歡黛玉的人,主要就是喜歡她的靈慧與本性,更有那種清貴之家的良好傳承。喜歡寶釵的人,則以她的大度、寬容為本。更符合我們現代人的人際交往。從擇偶的角度來看,似乎寶釵更適合成為寶玉的妻子。所以,王夫人才推動金玉良緣吧。

然而,她們之間到底有何區別?就是一個是探花的閨女,一個是皇商的千金那麼簡單嗎?英雄莫問出處,即使對黛玉和 寶釵的評判,我認為完全應該從她們本身的行事方式來分析。

從個人條件與身世背景來說,可謂各有所長難分勝負。即使在寫詩這個副業上,大觀園多次詩詞場合,兩人也各有勝負。

黛玉和寶釵的區別在哪裡?對待寶玉的態度,就可以分出高下

但我們也知道,真正能看出一個人的“本心”的,其實還是她日常的一些細節上。不加掩飾而自然流露的才是真正的自我。

黛玉寶釵的高下,從一個細節足可為證,那就是在對待寶玉的態度上。

這裡說到的寶玉,只是指賈寶玉脖子上繫著的那塊通靈寶玉。

說道賈寶玉,必然離不開那塊通靈寶玉。姑且不說什麼玉在人在、玉毀人亡之說。僅說每當賈寶玉犯傻摔玉時,整個賈府的反應就足可以看出,這塊寶玉的知名度,甚至連北靜王都要找來觀摩一番。

黛玉和寶釵的區別在哪裡?對待寶玉的態度,就可以分出高下


而《紅樓夢》第三回裡,黛玉初到賈府,賈寶玉就當著面摔過一回。起因無非是因為“這神仙一樣的妹妹也沒有,我也不要這勞什子”。

當晚,作為寶玉的大丫頭襲人,為了向黛玉解釋那塊寶玉的重要性,便主動提出給黛玉瞻仰一番。而黛玉的反應則是:


黛玉道:“姐姐們說的,我記著就是了。究竟那玉不知是怎麼個來歷?上面還有字跡?”襲人道:“連一家子也不知來歷,上頭還有現成的眼兒,聽得說,落草時是從他口裡掏出來的。等我拿來你看便知。”黛玉忙止道:“罷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也不遲。”

黛玉和寶釵的區別在哪裡?對待寶玉的態度,就可以分出高下

如果真的是夜深人靜,黛玉一路遠來舟車勞頓沒有精力再看,那也說得過去。問題是說完這些話之後:


大家又敘了一回,方才安歇。

可見,黛玉不想看寶玉,其實並非口裡所說的“夜深了”,而是真的在心裡沒有太大的好奇心。對黛玉而言,或許從小就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幾乎對“怪力亂神”之說完全免疫。若不然,一個年方六七歲的小女孩,能禁得住襲人說得那麼神奇的誘惑?

實際上,黛玉進府之後,除了在對待賈寶玉的態度上,偶爾露出過爪牙之外,其它時候大多就是那麼靜靜地、淡淡地旁觀著。似乎所有的事情都與她無關。

黛玉和寶釵的區別在哪裡?對待寶玉的態度,就可以分出高下

而她在賈府的地位如何?一來到就住在賈母身邊,和賈寶玉 “一桌吃飯一床睡覺”,成為賈母心裡的兩塊“心頭肉”之一。

而黛玉第一次進賈府就能不受襲人的誘惑,對神奇的寶玉沒有任何的新奇之處。足可以說明林家的教育方式是多麼的重要。

而寶釵的做法是什麼樣的?

到了第八回,寶釵因落選而裝病,引得寶玉前去探望,寶釵可是主動提出要看通靈寶玉的:

黛玉和寶釵的區別在哪裡?對待寶玉的態度,就可以分出高下


寶釵因笑說道:“成日家說你的這玉,究竟未曾細細的賞鑑,我今兒倒要瞧瞧。”說著便挪近前來。寶玉亦湊了上去,從項上摘了下來,遞在寶釵手內。

似乎在整個《紅樓夢》裡,主動提出來要看寶玉的,北靜王算一個,寶釵算一個,還有誰?反正我是記不起還有誰想寶釵這麼主動過的了。

北靜王的主動,完全是一種尊長對晚輩的關懷。寶釵這樣一個大閨女,在兩人獨處時主動提出來要看寶玉,從而引發出“金鎖、寶玉”之比。你能說,後來的金玉良緣,真的就沒有任何人為設計的痕跡?

黛玉和寶釵的區別在哪裡?對待寶玉的態度,就可以分出高下

即使寶釵和寶玉是姨表之親,但男女有別。如果兩人自幼就相識倒還好說。但寶釵初來乍到就能有這樣的行為,足可以看出薛家的教育是有點問題的——至少是不符合那個年代的標準。要知道,寶玉探望寶釵是在哪裡?內室!什麼是內室?就是寶釵的閨房。按說,這麼大一個表弟來看錶姐,為什麼不能出來大堂相敘?

其次,寶釵拿到寶玉之後,那是反覆端詳,仔細琢磨。這說明什麼?說明在她心裡,即使此時還沒有對賈寶玉有什麼非分之想,也足可以看出薛家這個大姑娘,見識並不怎麼樣!比黛玉年長3歲的寶釵,卻表現得更為幼稚。

更可笑的是,欣賞完了通靈寶玉,金鎖也就上場了。看上去非常自然,也符合禮尚往來之道。可實際上,一切的緣起也就在寶釵主動提出要“好好觀摩見識一下”之上。

黛玉和寶釵的區別在哪裡?對待寶玉的態度,就可以分出高下

所以,無論釵黛之爭有多種說法,各有一萬種褒貶之說。從對待通靈寶玉的態度上,兩人的高下之分就非常明顯了:一個視有若無,安如泰山;一個主動出擊、終顯毛躁。黛玉寶釵的格局高下,也就無需其它佐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