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拿著美國股民的錢,請中國人民喝便宜咖啡

瑞幸咖啡自認“虛增了22億人民幣交易額”的新聞被同步傳到國內。

其實,此案早有端倪。今年2月,做空機構渾水發佈匿名報告,指控瑞幸咖啡財務造假。渾水關於瑞幸的報告長達89頁,並且指出瑞幸咖啡通過誇大每天售出的商品數量進行欺詐。

渾水還提醒投資者,瑞幸咖啡管理層已通過股票質押兌現了49%的股份(或流通股總數的24%),使投資者面臨由追加保證金引發的價格暴跌的風險,此前瑞幸的董事長陸正耀(同為神州租車董事長)曾同一批緊密聯繫的私募股權投資者從神州租車中撤走了16億美元,而少數股東則蒙受損失。

需要提醒的是,渾水曾狙擊了四家在北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東方紙業、綠諾科技、多元環球水務和中國高速傳媒,這四家公司先後因這渾水公司的揭露,導致股價大跌,最終被交易所停牌或摘牌。

這次瑞幸遇到的危機,比上述四家公司更嚴重。特別是,目前的形勢更不利於在美的中國公司。

對於瑞幸為什麼要造出22億,以及瑞幸的結局將走向怎麼樣的境地,國內輿論、媒體都進入了一場空前評論。不過,大多數還是基於如何過渡迷戀資本的角度,對瑞倖進行分析,但是請注意其中一個細節——瑞幸自認22億造假案的公告中,有一句話很重要:

“主要是自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公司首席運營官兼董事劉劍,以及向他彙報的幾名員工,從事了某些不當行為,包括捏造某些交易。”

問題來了:看起來,是首席運營官兼董事劉劍和下屬串謀,進行了具有目的的財務造假,那麼其他的管理層人員、總裁、董事長,甚至董事會、監事會、董秘、以及審計機構、投資機構等等,難道一無所知、難道沒有履行監督?答案,恐怕要等到該公司進一步披露,以及相關監管調查才能水落石出。

這裡,我們僅從“商業模式”角度來分析一下瑞幸造假的動機。

根據我們超過10年的觀察,沒有一家成功的企業,是僅僅依靠商業模式而成功的。

目前能夠被中國乃至全球消費者真正認同的一些中國製造、中國品牌,都不完全或都不是依靠所謂的商業模式而成功,而是靠技術和價值。

一說到商業模式,一定會和盈利模式連同起來。也就是,通過某種交易方式,達到利潤目的。

實話說,除了價格便宜、快速便捷之外,看不出瑞幸在商業模式上有什麼特別。

所謂的“價格便宜、快速便捷”,根本不是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它對於瑞幸的成本控制、利銷中間差的要求特別高——能夠做到討好消費者,又能保持或提升盈利的公司,根本不存在,除非有些公司能夠通過高新技術來解決,但一杯咖啡,和技術毫無關係。

當商業模式不能健康的形成盈利模式,再加上外部財務資本不斷送錢,使得瑞幸的自信心不斷膨脹,最後赴美上市。這個過程,全然違背了正常商業邏輯:不能從每一個產品(每杯咖啡)中,獲得足夠的利潤,而是依靠資本包裝、形象包裝,甚至還向市場貼錢——這種商業模式,也許在互聯網行業九死一生中博得5%的成功率,但放在線下消費,則完全是在消耗社會資源,或者從一開始就是創始人設計的一個“圈錢的局”。

上市之後的公司,需要向股東、投資人交納業績,繳納分紅,而為了掩蓋經營黑洞,財務造假是必然的選擇。可是,北美資本市場的做空公司,儘管做空是他們的賺錢模式,但也是一個比監管更厲害的資本狙擊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