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大水冲出来的战国楚王鼎

发大水冲出来的战国楚王鼎 

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代表,在古代也是权力的象征。

发大水冲出来的战国楚王鼎

 "一言九鼎""问鼎中原""鼎力相助""人声鼎沸""大名鼎鼎"等等这些与鼎有关的词汇,已成为我们现实生活中常用的词汇。没有一种器物像鼎这样,渗透到我们的生活、文化、历史与思维的方方面面。 天津很多件青铜器中,"楚王酓忎鼎"是一个全国都出名的重要宝物,人们都叫它"战国楚王鼎",它的出土充满了离奇的色彩。1933在安徽,连天的大雨造成洪水泛滥。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传说里面楚王陵墓就是在这里,这天乌云密布,大雨哗哗的下着。有那么一天,李三孤堆坟茔因为下大雨被冲开了,还有说是被当地人给挖开的,许多石刻、青铜器、玉器等古代文物暴露了出来。一时间风声传布,南北各地文物商贩云集,争相购买,地方官绅也各显神通,利用势力强取豪夺。随后的1935年、1938年,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三次大水,共计千余件文物出土。当时的国民政府闻讯采取了一些措施,共缴获700余件文物,封存在寿县教育局,后移交省图书馆。

发大水冲出来的战国楚王鼎

 据考证,公元前241年,楚王考烈为避秦国威胁,把都城迁到里寿春,经历了四代,在公元前223年被王翦所破,楚亡。寿春作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20年,还因为是楚国灭亡前的结晶,所以有很多的宝贝都埋藏在这里。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是楚幽王的墓葬,出土的铜器中有30余件带有铭文,尤为珍贵。 上述700多件文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入藏安徽省博物馆。同时出土的另一些文物,经古玩商贩之手,流散各地。民国时天津是北方重要的文物集散地,一些收藏家闻名全国。寿县出土的青铜器,有些也被卖到天津,其中楚王酓忎鼎、豆、簋、勺、簠等10件青铜器,辗转到了天津宝楚斋李氏手中。当时京津地区较有影响的美术刊物《艺林月刊》,在51期上以

发大水冲出来的战国楚王鼎

 "安徽寿县新出楚王鼎"为题,刊发了将鼎、豆、簋、簠摆放在一起的照片。新中国成立之后,终于宝藏有了安身之处。

 楚王酓忎鼎是这批文物里面外形比较大的,然后身上的铭文比较多,在出土的当时被誉为"南北楚器之冠"。现天津博物馆所藏的这件楚王酓忎鼎,是战国时期楚幽王铸造的。楚幽王于公元前237—前228年在位。此鼎通高53厘米,造型特别沉重,气势比较强,雍容华贵,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当时的青铜器了。青铜器的身上有很多的铭文,一共才有短短的六十四个字。它记载了楚幽王三年人们为庆贺胜利,用从战争中俘获缴获的兵器制作成这个文物的情况。听专家说,酓忎就是楚幽王熊悍。 这件铜鼎的铭文,不仅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对研究古代文字的演变也具有重要价值。众所周知,汉字由篆到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楚王酓忎鼎的铭文,从书法的角度,让我们看到了篆字隶化的端倪。

险些流失海外的明青花盘

发大水冲出来的战国楚王鼎

 当年天津有几位独具慧眼的专家,他们的学识、眼力和责任心,保护了许多文化珍宝免于流失海外,其中一件就是珍贵的明永乐青花枇杷绶带鸟纹盘,它现在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世纪70年代,天津外贸部门每年出口许多新旧瓷器。在这些瓷器出关之前,按国家有关规定,需报请文物部门核准。一天,从事天津口岸文物鉴定工作的云希正先生,与天津市文物管理处田凤岭先生一起,来到外贸唐口库进行常规核准工作。在为外宾准备的样品间和库房工作时,云希正无意中发现一个角落里摆放着一摞大小不等的瓷盘。审视过后,发现最下面也是最大的一件瓷盘很不一般,他们认为这是少有的明青花瓷器,博物馆里没有类似的藏品。当机立断,云希正先生立刻吩咐库房工作人员将这件瓷盘妥善保管,并及时找到外贸公司的席经理,表示文化局要征购这件瓷器,希望能帮助查找其来源,看看同来源的瓷器中是否还有可入藏博物馆的。当时天津外贸公司是由东北和河北省的供销社、废旧物资收购站等单位输送出口货源的,送来的瓷器马上依器型和大小分为29类,该瓷器是从哪里来的已经无从可考了。随后,通过这个文化局还有很多人们一致的协商讨论,最后呢,拥有这个物件的人还是妥协的。它后来被定名为"明永乐青花枇杷绶带鸟纹盘"。

 以后,著名瓷器专家冯先铭、耿宝昌等人来到天津,看到这件藏品,一致认为它是一件稀世珍宝。80年代,作为优秀的征集品,明永乐青花枇杷绶带鸟纹盘参加了"全国征集文物汇报展",在北京故宫展出,引起轰动。这件青花瓷盘,作为友好使者,访问过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宣传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艺术。

发大水冲出来的战国楚王鼎

 这个瓷盘,口径50.5厘米,足径25厘米,高9.7厘米,口为十六瓣菱花形,盘内主体纹样是一幅折枝枇杷绶带鸟图,外壁绘折枝桃、石榴、枇杷纹。其纹饰主题鲜明,中心处是一支枇杷,果子在枝头密密麻麻,一只长着长羽毛的绶带鸟正在叨枇杷,画家抓住枇杷被叨一半的瞬间予以表现,呈献给我们一幅生动的花鸟画。

枇杷,因叶似琵琶而得名,被古人称为"秋萌、冬花、春实、夏熟,这是在一年四季都非常棒的果子。绶带鸟,原名为寿带鸟,在远古时期就被看为是吉祥的象征了。然后正好和古代的官员们的衣服相宜得章,所以这个鸟就出名了。此盘图案寓意四时吉祥、高官长寿,深受人们喜爱。此种大盘在宫中称为"台盘",是作堂内摆设用的。此盘形体硕大而规整,青花色泽典雅,纹饰疏朗,堪称珍品。目前全世界同样的作品仅存三件,另两件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和日本。 

富含诗意的青花瓷

青花瓷呢很出名,是一种特殊工艺制作的瓷器在我国的唐朝就已经被制作出来了,明朝时期演化的比较完善。人们都知道,景德镇可是制作这个瓷器的最出名的地方。明永乐宣德年间,这是制造业的一个高峰时期,在这里的刺激因为身上的颜色精美,质地也比较丰盈,是我国的一个青花瓷的神器时代了。这个时候有很多的青花瓷被制作,用来万千百姓的日常工作生活,不过大件的瓷器比较少。由于使用了外国进口的苏麻离青料,有些永乐青花色彩浓艳,非常具有欣赏的特性,后世仿品很多。

发大水冲出来的战国楚王鼎

 如果说没有一定的技术,去制作这种东西,肯定是不可以成功的。此盘青花使用的釉料是外国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即是一种蓝玻璃,特点比较多,很好看,各种的乌金斑点在它的身上若隐若现,俗称"铁锈疤"。此盘的第二层纹样,体现了宣德青花"起晕"的特点。所谓"起晕"就是因用料过浓重,或温度太高,使青花晕散,看上去有较强的质感,似在宣纸上作画,颇有意趣。

参考文献:《世界遗产》《天津文物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