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肉牛肥育場飼養管理技術(上)

養牛業是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80年代以來,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和農業產業化結構的調整,規模化養殖得到進一步發展,適度規模化的肉牛飼養已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養牛業產值在畜牧業產值中的比重越來越大。

規模化肉牛肥育場飼養管理技術(上)

自從1992年秸稈養牛示範工程正式列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以來,目前已在全國範圍內初步形成了中原、東北和華南三大肉牛帶。1996年全國牛肉產量494.9萬噸,是項目開發前1991年的3.2倍,年遞增率為26.61%,規模化肉牛飼養管理需要牛的科學選購、飼養管理、飼料加工等各項技術的綜合運用。

1 架子牛的選購

1.1 品種

以雜交牛為佳,如西門塔爾雜交牛、利木贊雜交牛、夏洛克雜交牛等。雜交牛缺乏的地區可選用當地的大架子牛,生產實踐證明,當地大架子牛價格低廉,易於購買,有較高的“補償”生產效應。

1.2 年齡

一般認為12月齡以後稱之為架子牛,也有的把3-4歲稱為架子牛。雜交肉牛可選擇1-1.5歲,當地品種牛以2-4歲最為適宜。

1.3 體重

大架子牛300-400kg,育肥期2-3個月,體重可達450-500kg以上。育成牛180-200kg,經6個月育肥,體重可達400-500kg,當地大架子牛選用400-40kg。所選的牛一般為未去勢的公牛,生長髮育良好,健康無病,後軀發育好,身體低垂,體寬而深,四肢正立,整個體形呈長方形。

規模化肉牛肥育場飼養管理技術(上)


2 進場

對新購進的牛要進行隔離飼養,有10-15天的適應期,讓牛熟悉環境,適應草料,購新牛後第一天只給飲水,不喂草料,第二天喂粗飼料,第三天加喂少量精料。進場後3-4天做好稱重、防疫、驅蟲、健胃、增重劑埋植等。同時觀察每天牛的精神狀態、採食情況、糞尿情況,可採取下列幾個方面的措施:

2.1 消毒

進場後2-4天,用0.3%過氧乙酸對每頭牛逐一進行消毒。

2.2 驅蟲

每100kg體重用四氯化碳3-6ml,臀部肌肉注射或用硝氯酚每kg體重3-4mg,一次口服,可驅除肝片吸蟲,用驅蛔靈,每kg體重0.2g口服,可驅除牛蛔蟲,也可用敵百蟲每100kg體重4g,左旋咪唑每100kg體重0.8g一次投服進行驅蟲。

2.3 健胃

進場後7天,用健胃散(中藥)對所有牛進行健胃,250kg以下體重每頭牛灌服250g,250kg以上體重灌服500g,隨著牛體的恢復和環境的適應,逐步添加精料。

2.4 分群

按年齡、品種、體重分群,體重差異不超過30kg,相同品種雜交牛分成一群,3歲以上的牛可以合併一起飼餵,便於飼養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