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三生】好好活着

【夜听三生】好好活着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四月,一个美丽的时节,生机勃勃,春暖花开。四月的天空,白云朵朵,和风轻柔;四月的大地,莺飞草长,桃红柳绿。处处洋溢着春和景明的迷人画卷。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节气的缘故,才使得 脱掉笨重的冬装感受明媚春光的世人心中,平添了一种压抑与感伤。 原以为,清明时节总会或多或少的下雨的,但是天上的灿阳依旧,时断时续的鞭炮声中,青烟袅袅漂浮在田野山岗, 映衬着扫墓人沉重的步履和心境。“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的心情就会莫可名状的伤感,心底泛起的思绪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的飘忽不定,找不到哪里才是它的归宿。总有想写一点什么的冲动,关于人生,关于生死,关于活着。。。


【夜听三生】好好活着

美丽的自然背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堪比感恩节,意义古老而深远。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似乎人们都已忘记了祭祖这件事,更多的是在清明节游山玩水,古时的人们也会在清明时节踏青游玩,但他们多半是去已故亲人生前曾经去过的地方,以此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和怀念。

在这点上,我还是对古人心怀赞赏与敬意的。人们从萧瑟的冬天一路蹒跚走来,春天的蓬勃生机给人以生命的感悟,春天的蓬勃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春天的桃红柳绿给人以创造的灵感,春天的落英缤纷给人以感恩的遐想。我们在春日踏青玩赏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想到,曾为了我们苦苦操劳始终的白发爹娘,他们都去过哪些地方了呢?


【夜听三生】好好活着


为什么就不能趁他们还能走、能看、能听、能吃的时候,和他们的儿孙一道,偶尔也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感受一下新生活的乐趣和滋味呢?也唯有这样才能尽量少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这样的“孝道”远远胜过百年以后给他们最隆重的葬礼和送的烟火啊! 冬去春来,我们感受着春光里的一切美好,日落了还会东升,月缺还会再圆,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明年还会再开。唯有人生不可以重新来过。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人,不断地出生,又不断地死亡,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是生物的规律,也是自然的规律。


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和生存的。岁月易老,人生苦短。所以,不能明日复明日;所以,不能少壮不努力;所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夜听三生】好好活着

清明节承载了人们对亡灵、对亲人的深深追忆、浓浓的思念和暖暖的怀念。过清明,使得平日里忙碌不可终日的亲人们,目光里会更多地映进故人的身影和笑靥,面对天地相隔的亲人亡灵,活着的人更应加倍地珍重身体,珍惜健康,珍爱生命,从而尽情地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享受大自然的一切恩赐!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明白了此理,万万不能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活,而更应该明白活着的意义。


逝者已去不可追,不如怜惜眼前人。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从心底深处,明白孝顺长辈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不能常回家看看,就经常打打电话让世界上最亲最爱的人,时时都能感受亲情的关爱和温暖,特别在物质充盈不再愁吃穿住行的今天,让亲人的精神愉悦,让他们时刻感受你的牵挂其实也不是不容易做到的啊!


要知道,我们的所作所为,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作为孩子的榜样,我们真的该醒醒了,不要总是托词为家为业的忙和累,不要总为自己不经意的过失就轻易地原谅自己,特别是对父母亲人的态度和关爱体贴的程度,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我们现在做好了,其实也是对自己晚年光景的好与坏的提前投资,这种投资多多益善。结草衔环,好心自会好报,好人会一生平安! 也许过去的岁月并不花好月圆、称心如意,但无论如何,我们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个念头:活着真好! 让清明礼赞生命,愿这种温暖象春阳一样照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田。 好好活着!


【夜听三生】好好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