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知识分子是如何看待就业的,又是如何打通各个关卡的?

大唐的知识分子要想做官可不仅仅考科举这一条道路。科举制度,自宋以后才逐步完善,唐代的时候即便你中了进士,如果没有空闲的职位,你当官也是不容易的、

在唐代你要当官,一要靠真本事,二要你要有人际关系,你要能活动到上层,打通关系。总体来说,在唐代你要能当上官,靠门荫当选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远超科举。

大唐知识分子是如何看待就业的,又是如何打通各个关卡的?

这里讲讲大唐的几个著名的知识分子挖掘一下他们是如何当官的,可以说是各有各的路子,百花齐放。先说一下诗仙李白,李白拥有逆天的才华,诗名甲天下。但他不是科举考试的宠儿,有一种说法是他因为家里面祖上是经商的,经商的后代是不允许参加科考。说白了,他没参加科举,更多的是他不屑于参加科考。他的才华是纵横天地的不是受某种东西约束的。他一直想凭借自己,写诗的才华,出将入相。通过榜上前宰相的孙女,打通了地方到中央各层的关系,逐渐被唐玄宗所认可,成为了唐玄宗跟前的一名小官儿。当发现自己的作用跟戏子差不多时,李白只能潇洒离去,与青山绿水相伴了。

大唐知识分子是如何看待就业的,又是如何打通各个关卡的?

号称诗史的杜甫,那人生境遇就更惨了。他的人生最巅峰的那些年去参加科考,结果是李林甫当政,老李干脆就几年不录取任何人,下面士子们只能是干瞪眼。杜甫只能另寻他途,最后靠着给皇帝献上三篇礼赋,才得到了一个九品的芝麻官儿。

大唐知识分子是如何看待就业的,又是如何打通各个关卡的?

唐朝这些才子们大多是先有了诗名,然后再参加科举考试就比较容易得多了。因为当时他们的试卷是没有糊名的,也没有誊录制度的,所以知识分子们提前的作秀也好,表演也好,也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写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一千古名篇的陈子昂可谓是佼佼者。为了给自己造势,他专门到市区里面买了一把古琴,然后把贤贵达人请到了酒楼上,听他来演奏。正当众人听得入迷的时候,他突然把琴砸了,他说我的诗名比古琴要好得多,然后给他人大家分发他所写的诗词。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之后他便榜上有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