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挑战“听书稿”(四):读写转换


小白挑战“听书稿”(四):读写转换


4.4日是充满灰暗的一天,举国哀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早上十点钟和儿子一起看了央视直播新闻,听着窗外警报声和汽笛声,山河无恙,斯人已去……

儿:“爸爸,为什么要举行悼念仪式?”

我:“因为有很多人为了战胜疫情献出了宝贵生命,才使得咱们免于受到疫情的侵害。”

儿:“我们关上窗户,病毒不就进不来了吗,这样也不会这么多人牺牲了”……

我知道和儿子再解释下去意义不大,孩子的世界总是美好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那一刻突然想起这一句话。

我们还能健康地活着,听着鸟儿叽叽喳喳叫着,自由地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温暖的阳光,看着身边的桃红柳绿……

这个世界确实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抱怨的。

基于此,便形成了听书稿的开头部分。

小白挑战“听书稿”(四):读写转换

完成的工作

首先,完成了听书稿内容的堆砌,之所以说是堆砌,是因为只把一些重要内容摘录下来,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尚没有理顺。

我现在才发现,但从写听书稿的角度来看,《不抱怨的世界》不是一本合适的书,至少对于初写者是这样。主要是内容的逻辑性不强,有些语言描述很晦涩。

从学习和说给别人听来说,在疫情的影响尚未远去的当下,无疑是最合适的。

其次,完成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介绍的修改。

昨天买到了《不抱怨的世界》的修订版,综合两本书的内容,完成书籍情况和作者的简介。

初版和原版的差异:

(1)一级标题没有变化,二级标题较初版有所增加,并且整体顺序编号。

(2)取消了每个二级标题后面的“不抱怨的观念”以及“不抱怨的行动”的概述,这方面不利于核心观念的提取。

(3)排版较原来更加紧凑,页数比初版少了30页。

第三,完成了四部分内容的概述。这个工作对于我来说有点挑战,一方面我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太好,尤其在一堆的文字中选择核心关键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组织起来。

喜马拉雅听书

随着对书籍的深入理解,发现在喜马拉雅听书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就像和老朋友一起聊天。

不过喜马拉雅的音频是还原书籍的所有内容,听起来更有趣味性。

同时也不禁让我有点担心,听书稿的篇幅只有半个小时,而喜马拉雅足足用了8个小时,书中的很多案例不能体现在听书稿中,不知是否会让听众感到枯燥。

心态

这几天全身心投入到写听书稿中,没有时间写些其他方面的文章。每天的日更知识流水账式地记录写听书稿的经历,因此写出的文章阅读量不高,获得的钻也很少。尤其是和前几天高歌猛进相比,心里不免有几分落寂。

写作群里编辑老师时常发些好文章,也对我刺激不少。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知难行易!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者路还有很长,继续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