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們,把老人的捐款,還給他們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此次疫情中,發生了不少感人的事蹟。


然而有一件事,卻讓我感覺心頭一酸。


重慶一名87歲高齡的老人,捐出畢生積蓄20萬。


她說,這筆錢她已經攢了30多年,現在,是這筆錢發揮價值的時候了。


然而她家的居住環境是怎樣的呢?


請你們,把老人的捐款,還給他們


老人多年來一直獨居,沒有自己的房子,只是租住在一個老舊門市內。


房內的牆面都是用塑料棚和廣告紙糊成的。


一個狹窄的木板床上放著一床薄被和雜物。


就是這樣的一個“家”,還是靠她平時擺攤小百貨補貼家用才得來的。


老人的生活很節儉,捨不得為自己多花一分錢。


問起為什麼要捐款?


老人說:“國家有難,我不能做旁觀者。”


1

很多年輕人可能還不懂老一輩的“節儉”到底是個什麼概念。


我講一個我奶奶的例子。


小時候家裡窮,爺爺去世得早,是我奶奶一個人把我爸爸拉扯大。


後來,即使生活條件好了很多,我的奶奶依舊捨不得花我爸給她的生活費。


據奶奶的鄰居說,我奶奶總是起的很早。


因為早起菜場里人少,並且可以在地上撿到許多菜農丟棄的菜葉子。


無論我和爸爸勸誡多少次,她也幾乎沒花錢買過青菜。


她說,剩菜葉只是因為形狀不好看才被丟棄的,洗洗也能吃。


無論以後生活條件怎麼樣,做人也不能忘本。


所以我一看到這位重慶老人,就想起了自己的奶奶。


她們從苦日子裡熬過來,她們一輩子都以最低的生活標準度日。


她們度過了國家最困難最艱辛的時刻,


即使生活條件變好了,她們也會覺得總有國家需要我的那一刻。


所以她們更懂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2

這樣的例子遠不止一個。


杭州一名69歲的環衛工為抗疫捐出10萬元積蓄,卡里只剩13.78元。


這名環衛工名字叫做戚寶光,是一名管道疏通工人,2012年退休。


他把這些年辛苦攢下的10萬元悉數捐出,最後卡里只剩十三塊七毛八分錢。


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戚寶光的電話響了。


有居民家下水道堵塞,他又立刻帶上工具趕了過去。


請你們,把老人的捐款,還給他們


1月30日,成都一名68歲的老人,走進政府值班大廳。


他放下一個袋子就往外跑。


邊跑還邊說:把錢留給武漢....


當工作人員打開袋子裡一層又一層的包裹後,裡面是一疊鈔票,共計10071元。


後來這名老人被找到,他叫李學明,是一名環衛工人。


10071元是他從事環衛工作5年的積蓄。


請你們,把老人的捐款,還給他們


1月3日中午,有兩位耋耄老人走進磐安派出所,掏出一疊嶄新的現金捐款。


請你們,把老人的捐款,還給他們


原來一早,這兩位老人就從村裡出發到鎮上去取錢。


因為節儉,他們不敢坐車,徒步走了半個多小時。


他們走了兩家銀行,取完三張存摺裡所有的整錢,才湊齊這一萬元的捐款。


而這一萬元,是他們夫婦多年攢下來的退休金。


臨走的時候老人還有點自責,說道:本來以為能多湊點但今天去取只有這麼多了,別嫌少...


請你們,把老人的捐款,還給他們


而這樣的老人,還有很多很多....


請你們,把老人的捐款,還給他們


請你們,把老人的捐款,還給他們

請你們,把老人的捐款,還給他們


這些捐款的老人中,有的是環衛工人,有的是拾荒老人,甚至有的是雙目失明,剛剛脫離貧困線。


他們自己都沒有過過幾天好日子,他們還沒有享受過生活,卻願意傾其一生的來捐款。


哪怕這個捐款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3

我不知道你們看了這些新聞是什麼感受。


這些鋪天蓋地對老人的讚揚,我沒有感受到一絲熱血,反而覺得有點悲哀。


用知乎@貓妹的話來說:真正感到悲涼的並不是老人的捐款,而是過度消費老人善良的病態宣傳。


不是不能宣傳,善舉當然值得被肯定。


但是不要把輿論風向變成“傾家蕩產捐款才值得被宣傳”。


善良是無法用價格來衡量的,不管是10塊還是10萬,都值得被讚揚。


當善良被排序、被計較,甚至開始攛掇更多弱者去犧牲,那才是真正的可悲。


我也並非覺得貧困老人,就不能捐款。


我們甚至可以就收一小部分。


既尊重了老人關愛國家的美好願望,也不會影響老人的實際生活。


但至少,在接受捐款之前,是否應該先調查、問詢一下老人的實際經濟情況?


那幾張看起來輕飄飄的百元鈔票,背後承受著的,卻有可能是老人一輩子的生存倚仗。


你永遠也無法想象,在這一次捐款之後,老人吃的是什麼、住的是什麼,他們到底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請你們,把老人的捐款,還給他們


武漢少了一萬不會被耽誤救治,中國少了一萬也不會變得羸弱。


但是貧困老人失去了這一萬,如果生一場病,很可能就無法獲得救治。


拾荒老人失去這一萬,又得在寒風瑟瑟中,找尋多少廢品?


我的大學老師,曾經和我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的媒體,總是喜歡歌頌弱者的苦難,歌頌弱者的犧牲,來彰顯某些不切實際的偉大。


偉大的犧牲為什麼不能出自於強者?


而那些弱者真正需要的,不是空心湯圓式的歌頌,而是真心實意的關懷。


4

一個文明的社會,老人的善意應被理解更應被妥善處理。


例如,山東省桓臺縣一名87歲的孤寡老人到村委會捐款,被工作人員勸回。


這種人性化的處理方式,既不會影響善意的傳播,也保障了老人的日常生活。


又例如一名80歲的老人顫顫巍巍拿出5萬塊退休金去捐款,指揮部專門派了人去她的家裡對她進行表彰,並婉拒捐款。


北京日報裡說:


慈善是為悲傷的人或事作貢獻,但只有悲情不是慈善,慈善的意義也不是放大悲情。


盡力而為、盡己所能才是表達慈善的合理方式。


西塞羅說過一句話: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


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如果我們連老年人的基本生存都無法保障,那還談什麼盛世繁華?


所以,比起宣傳這些傾家蕩產去捐款的老人,我更希望大家關注和關懷遊走在社會邊緣的老人。


使鰥寡孤獨,老有所依,皆有所養。


2020年了,我們的祖國很強大。


我們有充足的資金、足夠多的英雄,去打贏肺炎這場仗。


還是讓老人留著這些錢,好好活著吧!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