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快速完成作業、自己又不氣死的實操指南

某晚10點多,收到娃同學家長的消息:“我們這個英語還沒寫,現在寫拼音也是一邊玩一邊寫,估計寫完作業要11點以後了……”

媒體上幾次三番報道的陪娃做作業,搞得心臟搭橋、腦溢血的新聞,讓沒娃的人津津樂道,讓有娃但還沒上學的人早早地進行心理建設,生怕自己會是下一個倒下的人。

讓孩子快速完成作業、自己又不氣死的實操指南

如今,終於可以現身說法,聊聊所謂的“不談做作業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涉及到做作業,雞飛狗跳,烏嗷喊叫。讓路人恥笑,讓老人血壓升高,讓鄰居不能睡覺!前一秒如膠似漆,後一秒分道揚鑣”的娃做作業的問題了。

讓孩子快速完成作業、自己又不氣死的實操指南

可能有人會問,開頭說的孩子,做作業到11點,作業很多嗎?

其實真不是。

寫作業的困難,不是因為娃的作業多,工作量大,更多是因為邊做邊玩,耗時多,效率低下。

甚至有的娃,直接表達對作業的排斥,各種不對付、小情緒。

就像開頭說的那位媽媽,當晚娃的拼音作業,無非就是三個拼音,每個寫4遍而已。

但越緊張,越執念,以至於見到孩子以後,不出三句話,一定會問:“什麼作業?寫完了嗎?”

往往這個時候,剛剛還撲過來抱抱,牽著你的手又笑又跳撒歡的娃,立馬撅起嘴皺起眉,不高興起來。

見這狀況,大人們往往都是“知難而上”——趕緊回家寫作業,不寫作業,其他免談。

這種做法看似最合理省心,但它有個最大的弊端,就是孩子容易不痛快。人是坐下來了,可心沒在這。

打開書包取東西,都吹鬍子瞪眼,作業過程中也是磨蹭、坐不住、發愣、分心,效率特低。娃是不催不動,一催動一下的狀態。有幾次都是作業從飯前做到飯後,熬到晚上九點才結束。

這時候娃再想做點什麼都沒時間了,因為要洗漱和睡前閱讀了。這樣娃不高興,大人也容易著急,雞飛狗跳發生矛盾在所難免。

那麼,改變策略,放學先盡情玩,跑夠了、玩透了再回家寫作業呢?

這樣安排聽起來是合理的,娃在學校圈了一天,好不容易出來了,正好活潑好動的年紀,動夠了,自然靜下來了。

但現實裡會遇到什麼問題呢?娃跑夠了,玩透了,自己要求回家,可他們跑的一身汗,又臭又餓,餓得兩眼冒綠光,除了到處翻騰找吃的,催問家長晚上吃什麼、什麼時候吃飯以外,不可能坐下來寫作業。

這時候只好盼著讓娃儘快吃飽洗好,接著能安心安靜地坐下來寫作業。

問題又來了……吃飽喝足的娃,他又開始犯困。

娃一邊強打精神使勁睜著眼,還一邊唸叨著“媽媽,快做完了嗎,還有多少才能做完啊?”時不時盤算著:“媽媽,做完作業我要看兩集,不行,五集動畫片。”

隨著時間越推越晚,忙了一天工作,陪跑了一晚的家長,精力和耐心也到了極限。

起初對娃的表現和要求還能和顏悅色,點頭應承:“好,好,好,寫完作業就去做。”

但越等越著急,只聽娃唸叨,不見作業進度,大人開始簡單粗暴:“快點寫!!!”

這就是“家庭混戰”的前奏,因為人累了乏了,對情緒的管控能力也會降低,除了對娃不耐心,開始看哪都覺得不順眼……

無意間翻看原來做幼兒園老師時的工作日誌,讓我對這件事有了新的思考方式和解決思路。

園長跟幼兒家長溝通時曾說:“孩子上一天學,很辛苦。他們一天不見爸爸媽媽,放學那一刻,他們最想要的是父母的關心、關注和愛意。”

上了小學的孩子不也是這樣嗎,尤其是剛到小學的娃,面對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鉅變,大環境變了、老師同學變了、個人角色定位變了、課堂氛圍變了、課程設置變了、學習方式變了……

他們早晨七點多入校後,在學校的一天,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在上課,課間和午餐、午休時間也並不輕鬆,到下午三四點放學。中間的八九個小時,不管生理還是心理上,對孩子們來說,是很緊張很疲憊的。

試想下,我們工作一天,回到家,是希望能緩衝一下,還是希望被人立即強加工作呢?

或者,我們自己還是小孩子時,我們是怎麼看待作業這個問題的呢?

想到這些,我隨手寫下一句話:沒忘記做孩子的感受,才有可能處理好孩子的問題。

在緊張疲憊了一天之後,娃們看到自家大人來接他們放學回家的時候,他們是很期盼、雀躍的。

試想,娃們在這種心情下,得到大人的回應卻是“回家寫作業”“寫完作業再……”

多數孩子會覺得痛苦,但孩子好像又沒什麼理由違背這種安排,因而大部分孩子都邊寫邊玩,哪怕作業不多,哪怕作業不難,也要用很長時間。

孩子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不被理解,不被真愛。所以,放學後別急著問作業,相比作業,娃本身更值得我們關注,不是嗎?

具體辦法如下:

01 和娃商討做作業的時間和時長。有的娃傾向早寫完,早輕鬆。有的則需要放鬆自己,再投入作業。這點上,娃自己的選擇,更容易執行。

02 如果娃的意願、情緒或者精力,只允許他們緩衝一些時間再投入作業,那就在做作業之前儘量帶娃做運動。約上小夥伴,跑跑跳跳,打球、游泳,或者練習樂器等,不過於刺激的,除了看電子產品之外的,都可以。

03 儘量飯前做作業,餓的話,用水果、小點心之類的墊一墊。不然飯後家長和孩子都容易徹底放鬆,甚至困。

04 把作業劃分為幾個小塊,每板塊間留一點休息時間。板塊內作業完成時,根據娃精力高度集中的時間,用沙漏計時,一鼓作氣高效完成。

05 中途不指錯,不糾正。因為人在學習過程中如果自信強、心情愉悅,接受度也會更強。相反,會抑制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效率。

06 所有板塊完成後,一次性糾錯,講解。重複一個板塊時間,讓娃在這個時間段內改正。

07 不給娃加作業,家長嚴格遵守時間安排和限定。

08 陪伴或者等待過程中,耐心,耐心,耐心。無論何時都要明確,我們不是為了否定孩子,而是為了激勵孩子。對孩子不要開始就過高期待,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逐漸形成的,不是家長強制形成的。

畢竟,養習慣的時間看似很長,但娃因為好習慣受益的時間更長,這份耐心,非常值得。

讓孩子快速完成作業、自己又不氣死的實操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